本科生学习参与对其能力发展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10-26刘珊珊
刘珊珊
摘要本科生能力的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大学4036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提取出学习参与的四个因子与能力发展四个因子,并对学习参与与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参与的各因子对其计算机与研究能力、领导与人际交往能力、欣赏能力、专业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文提出本科教育改革要直击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一核心内容,高教界要加深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今后研究要着眼于更加广泛的学习体验的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参与;能力发展;学习方式;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WTB1]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5000105
1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阶段。在此阶段,我国高教界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已经从“量”的增长过渡到了“质”的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中都强调了“育人为本”和“质量为重”的思想。这清晰地表明,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应秉持这样的理念,因此,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方面。
“学习参与”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主题,对其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实证方法一直是相关研究的主要方法。学习参与的概念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评判和理解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尺,不能局限于资源、声望、经费等外在事物,而应该转变到学生的身上,特别是学生的收获、体验和发展上。印第安纳大学的乔治·库教授认为,学生学习参与是测量学生个体在自己学业与教育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支持力度的概念。美国高等教育学者阿斯汀(Astin)在1985年出版的《追求教育卓越》中也提到:大学的卓越、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应当直接的以教育对本科生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根本的评判尺度。国外很多对于学习参与的研究都证明,学习参与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科茨(Coates)发现,学生的学习参与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格拉哈姆(Graham)等人发现,积极的学习参与可以正向影响学生的学术成就。罗伯特(Robert)等人于2010年做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参与对其学习结果,例如批判性思维、学习成绩等,具有正向影响。
本研究在借助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继续探究如下问题:(1)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习参与是否对本科生各项能力具有影响作用?(2)具体的影响程度大小有何不同?(3)通过数据分析,应当有哪些建议值得汲取和借鉴。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SERU国际联盟的统一调查数据
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参与的SERU国际联盟的统一调查数据。SERU国际联盟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起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旨在通过世界范围内不同研究型大学学生经历的数据比较,获得真实的、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以分析学生真实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生成院校规划和教育决策提供经验证据。目前参与该联盟的有包括来自中国、美国、巴西、南非和欧洲的多所著名研究型大学。南京大学于2011年参与该项目,除南京大学外,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也加入该项目。
2.2调查工具——SERU调查中的学习参与维度和能力发展维度
南京大学SERU调查课题组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将SERU英文版问卷翻译成中文,并经过反复试测和修正。经过2011年的调查,充分验证了中文版问卷的效度和信度。问卷中设计了34道测量学生学习参与的题项,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学习参与的因子。问卷中测量了本科生20种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样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能力因子。
2.3样本描述
SERU调查采取的是普查方式,针对南京大学所有在校的二、三、四年级本科生。采取网上调查的方式,从2013年11月份开始,历时一个月,共计回收有效样本4036份。具体的样本描述见表1
3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学习参与的因子和能力发展的因子,然后运用回归分析,在控制了背景信息等内容后,具体探讨学习参与的各个因子对能力发展各个因子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用,据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3.1学习参与的因子分析
在SERU调查问卷中,关于学习参与的题项均采用六分项的题型,对答题者各种学习参与的频繁程度进行测量,依次为:“从不”、“难得”、“有时”、“稍多”、“经常”、“频繁”。结合本研究的需要,以及剔除了各个因子维度上负荷不高的选项,共选取12道题目进行因子分析。统计结果表明,KMO统计量为0828,Bartlett球形假设检验的统计量为17180,df=66,p=0000,即Bartlett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经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后,共提取出四个因子,对这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因子1:课堂参与与创新(题目1、2、3)、因子2:同伴合作与互动(题目4、5)、因子3:学业学习习惯(题目6、7、8)、因子4:与教师的互动及研讨(题目10、11、12)。分析后的因子矩阵见表2。
SERU调查问卷中,一共测量了20种能力的发展状况,对这20种能力进行因子分析得出KMO为0931,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采用主成分提取法,提取出特征值大于09的因子,再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删除因素交叉负荷过高以及因素负荷小于04的题项,最后一共保留15个题项,从中提取出4个因子。所有题项中,最高负荷为0804,累计解释总变异为57110%。最后的因子矩阵和因子命名情况见表3和表4。
3.3本科生学习参与对其能力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以学习参与的各个因子为自变量,分析本科生的学习参与对学生计算机与研究能力、领导与人际交往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和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为了剔除学生性别、年级等基本信息以及入学前能力水平对其能力发展的影响,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入学前能力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到回归分析中。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性别对于计算机与研究能力和欣赏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且男生在计算机与研究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方面优于女生;学生的计算机与研究能力、领导与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
在控制了学生的背景信息及入学前的能力等变量之后,课堂参与与创新、同伴合作与互动、与教师的互动及研讨三个因子可以全部正向预测所有能力的发展,学业学习习惯可以预测除欣赏能力外的其余三种能力。其中,对计算机和研究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与教师的互动及研讨,其次是同伴合作与互动;对领导与人际交往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与教师互动与研讨,其次是课堂参与与创新;对专业学习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与教师的互动及研讨,其次是课堂参与与创新;对欣赏能力影响最大的是课堂参与与创新。
4讨论
帕斯卡雷拉(Pascarell)和科伦兹尼(Terenzini)[JP]在《大学怎样影响学生的发展》中指出,大学的质量高低,大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个体的努力程度和学习参与度所决定的,优秀的大学应该将政策、管理、资源配置等落脚和围绕在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国内学者龚放教授对学习参与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的作用同样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明确指出,“只有学生投入了、经历了、参与了、体验了,才是收获、才是绩效、才是质量,其余都是浮云!”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大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部分,学生积极的学习参与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本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学习参与的四个因子以及能力发展的四个因子,运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很好地验证了上述观点。
4.1本科教育改革要直击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一核心内容
本科生学习参与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验证,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本科生学习参与的重要因素是本科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提高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从大学的角度来看,本科教育改革要鼓励、推进本科生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型,这个转型需要通过教师理念的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学习评价方式的改进,甚至是学习环境的完善等各个方面的协同并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和评价观,利用师生之间天然的共生关系,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科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这种参与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敢于质疑,勇于深入探索,积极融入学习环境,进行深度的学习参与,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对于学习更加深刻的体验。
[BT2]42高教界要加深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1995年,博耶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之后,学习共同体就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学习共同体理论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与协商,成员之间各有所长、各司其职,朝着集体的共同愿景发挥各自的作用,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层次的相互介入和参与,力求在促进集体知识成长的同时增进个人知识。学习共同体的这些理念恰恰是提高本科生学习参与很好的理论支撑。因此,要提高本科生学习参与度,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的体验,高教界有必要重视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深入探索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运行策略、评价策略以及支持策略等。大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共赢的场所,应该是一个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主动表达观点的场所,而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构建这样一种学习文化,有力的理论支撑必不可少。学者们要力求既从理论层面上把握好学习共同体的本质内涵,又从具体搭建策略上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43[ZK(]研究拓展:着眼于更加广泛的学习体验的研究
美国教育家阿斯汀对其40余年的教育研究总结道:学生的教育经历会通过很多很多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这些方式包括课程、教师、大学环境等等。大学对于本科教育成功与否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10。本文的关注点只是聚焦在学生学习参与对其能力的影响,而且因问卷题项的限制,对于学生学习参与的研究仅仅局限在课堂参与与创新、同伴合作与互动、学业学习习惯以及与教师的互动与研讨四个维度上。学生的学习参与、学习体验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问题,因此,基于本文研究的基础上,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着眼于更加广泛的本科生就读经历体验,例如学生的对于高校各项服务的满意度、学习目标等方面。中国正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必须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经历和体验,理念必须回归到“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龚放,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2,([KG-6]9):90100
[2]侯志军,张巧梅“学生学习参与”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价值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2,([KG-6]1):14
[3]Kuh G D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 change 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Jchange,2001,([KG-6]3):1017
[4]Astin A WAchieving educational excellenc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85:5859
[5]Coates HThe value of student engagement for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6,([KG-6]1):2536
[6]Graham C R,Tripp T R,Seawright L,Joeckel G LEmpowering or compelling reluctant participators using audience response systems J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7,([KG-6]3):233258
[7]Carini R MStudent engagement and student learning:testing the linkage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6,([KG-6]1):132
[8]龚放聚焦本科教育质量:重视“学生满意度”调查J江苏高教,2012,([KG-6]1):14
[9]南腊梅试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现代教育论丛,2010,([KG-6]2):3741
[10]Astin A W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years revisi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8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