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说,让孩子的言语走向广阔与深刻

2016-03-11程日东

关键词:课程开发

程日东

【摘 要】“我是演说家”课程是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以“博览善达”项目为抓手开发的语文拓展性课程。它以语文课程为基石,并整合了语文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相关资源,具有“适切的课程结构”“纯粹的活动课程”和“为学习而评价”等特点。

【关键词】语文拓展性课程;课程开发;演说

一、应运而生的课程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让每个孩子的生活都能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为核心价值观,尊重学生差异,搭建人人可以出彩的平台,努力培养学生“能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生命态度。

学校课程建设以“博览善达”项目为抓手,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致力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多元化表达能力(说、写、演、做、导)的提升。

博览,是指最广泛的阅读。学校主张自由、均衡地阅读,内容涵盖文学、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全面,学习体验更丰富,人格培养更健全。学校通过开设每日一节的自由阅读课、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午间30分钟的“悦读时光”以及随处可见的阅读书吧等措施,确保阅读随时、随处发生。学校为此开展了一系列以“博览”为主题的拓展性课程,如“我与星星有个约”天文知识课程、“异想天开”动手创造实践课程以及“我爱烹饪”实践活动课程等。

善达,最基本的意思是善于口头表达。这是基于部分学生在公众场合(包括课堂)表达不畅、表达不清、表达不简、表达不精的问题提出的。以“善达”为主题的拓展性课程有“书虫部落”“每日一语”“Hero话剧社”“启梦戏剧社”“我是演说家”等。

在两大课程群中,“博览”是前提、基础,“善达”是目标、方向,“博览”促进“善达”,“善达”倒逼“博览”,两者携手前行。

“我是演说家”拓展性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是践行“善达”理念的最主要课程。它以语文课程为基石,并整合语文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相关资源。在理念与实践交融互补的基础上,我们倾心编写了同名教材《我是演说家》。

二、适切的课程结构

我们深知,“善达”并不局限于个人口头的语言表达,还有更丰富宽广的树人意义和社会责任。我们的目标有三步:(1)学生具有自信、流畅、精辟的口头表达能力;(2)学生通过活动,丰厚知识底蕴,磨炼思维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3)学生树立自由表达的信念和更博大的社会情怀。

“我是演说家”课程于2015年9月开始实施,安排在七年级一个学年,每周一个课时,每学期十六个课时。课程内容分为八站,名称分别是“自信秀自我”“洗耳恭听”“声音的魔力”“故事汇”“声价倍增”“挑战主持人”“能言善辩”和“我是演说家”(如表1所示)。从最基本的自我介绍,到能言善辩的演说,各站既相对独立又逐层递进,能力的培养呈阶梯式螺旋上升。

此外,在温州市演讲协会的支持下,学校还成立了“朗诵”“演讲”“辩论”精英班,外聘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这是大课程下的私人定制,课程朝“因才施教”又迈进了一步。

三、纯粹的活动课程

“我是演说家”课程的最大特征在于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我们并不给学生“灌输”所谓的说话技巧或演说“秘籍”,而是把更多的心血放在了每一个板块的活动策划与言语实践中。

基于学生表达能力基础的差异以及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情,我们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团队互助机制”组织学习。通过选拔和双向选择,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1~2名导师和4~5名学员组成;组内由导师指导、督促学员的学习,同学互帮互学;组间互相竞争,互相提高。这样的团队互助机制,有效保证了课程的活动式开展。

整个课程共设八站,课程的学习也就以一站一站活动任务的完成来推动。如第一站“自信秀自我”的主活动为“导师的选拔和学员的选定”。活动分为四步:

1.候选人以“别样的自我介绍”形式竞选导师,投票产生6~8名正式导师。

2.导师选择自己心仪的学员,组建自己的战队。

3.导师负责对本战队学员进行培训。

4.学员以同台演出的形式比赛,决出优秀战队和优秀学员。

我们不从理论或知识上讲解“如何自信”,只是通过简约的活动,让学生初步展现表达能力,明晰自己的定位,也找到自己的团队。

在课程实施上,没有什么比学生全身心完整地“在场”更重要。学生在主动尝试、深入参与甚至是快乐的“玩耍”中,将语言能力的提升与自我生命的悄然绽放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是我们的愿景所在。

四、为学习的评价

“我是演说家”课程的评价系统是基于表现的、情景化的、过程性的,我们努力实现从“对学习的评价”到“为学习的评价”的转变。

(一)表现性评价

我们注重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价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作出判断。如在第三站“‘声价倍增”的“南浦练摊活动”中,学生在“你的多余,我的需要”理念号召下,把家中的闲置玩具、图书等拿到“校园市场”,与同学进行等价交换或钱物交换,使旧物循环利用。学生通过推销自己的商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训练、展现自己的口才。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评委在旁边对其打分评定,孩子每卖出一样货品,就是最好的表现,就是一种鼓励性的评价。即便交易失败,也是在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表达能力。活动结束,我们通过对学生卖出货品的清点统计,来评价他们的“营销能力”。这是一种质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而且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而且评价学生行为的表现过程。评价的结果又能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求。

(二)情境化和过程性评价

在第六站考查主持人“临场应变能力”的教学中,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情形:作为晚会主持人,遇到下列情形你将如何应对?

①上场时不小心踩空台阶而摔跤,台下观众顿时哗然;

②另一主持人误把一名勇士误称小姐;

③主持大型晚会宣读冠军得主时,有选手听错,误以为是他而上前致谢;

④演员在表演某个角色时,严重超出了规定的表演时间,引起观众喝倒彩。

在这四个具体的情境中,问题难度逐步加大。学生的反应和表达,就是学生水平的展现。没有失败,只有成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对每一个问题的反应,都是一种进步和历练。这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是把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而不是与别人比较分出高下。评价的功能就是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这种“为学习的评价”贯穿课程始终,没有分数,很少排队,不存在对学生的判定和打击,只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给学生奖励和激励。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一站活动刚结束,学生已开始对下一站活动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更高级别的学习内驱力。

拓展性课程的价值追求就是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能适应未来复杂社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能力的人。我们开设“我是演说家”课程,就是要让孩子们的日常言说得以优化,革除说话的随意性、散乱性,在言语的习得上,走向广阔与深刻。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
深度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跳绳速度训练——30秒单摇》教学案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Y世代学情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