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规范化护理干预

2016-03-09王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王艳

解放军152中心医院护理部 平顶山 467000



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规范化护理干预

王艳

解放军152中心医院护理部平顶山467000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规范化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系统规范化的护理干预。结果33例膝关节置换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项护理预防干预,术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规范化护理干预可降低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膝关节置换;规范化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E)和DVT后综合征。其中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内皮损伤是造成血栓形成的三大主因。膝关节置换术(TKR)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患,解除膝关节疼痛及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TKR后DVT的发生率可达43.2℅[1]。故对于TKR患者临床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及降低DVT的发生率就意义重大。2014-01—2015-01,我们对33 例TKR患者进行预防DVT形成的规范化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 33例38膝。男 9 例, 女 24例; 年龄 52~80 岁,平均70岁。病程6~15 a。单膝28例,双膝5例。患者均为初次置换。麻醉方式:静脉全身麻醉28例,硬膜外麻醉5例。手术均为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方式相同,术后均置镇痛泵,术前及术后第2天肢彩超检查显示:均为血栓阴性。

2预防DVT形成规范化的术前护理

2.1术前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尤其对于≥70岁、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肥胖、抽烟、心功能不全等患者重点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过敏史、药物史。了解患者凝血时间、血糖、肝肾功能、血脂、下肢及心脏彩超、心电图等结果是否正常。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二便是否正常。指导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吸烟者戒烟。

2.2DVT的风险评估及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患者了解病区的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医院的相关制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疾病的认识,疼痛的耐受程度。有针对性的及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术前根据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DVT形成风险评估,并向患者讲明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手术有关情况、DVT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等,使患者正确认识术后DVT形成的危害性,树立起战胜DVT的信心。

2.3术前功能锻炼指导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以下功能训练:⑴踝泵训练:足用力做上勾和下踩的动作, 10 组/d,每个动作持续 3~10 s。⑵股四头肌静力收缩:将大腿平放于床上,大腿肌肉绷紧,坚持10~15 s后放松, 3~5 组/d, 20 次组。⑶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平卧位,膝关节伸直,慢慢抬高下肢使其与远离床面30~40°,空中停顿3~5s, 3~4 组/d, 20/ 次组。

3预防术后DVT形成规范化的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⑴术后患者返回病房,责任护士主动了解麻醉情况及手术情况。⑵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床旁心电监护,发现患者出现胸闷、口唇发绀、气促等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处理。⑶注意肢体保暖。观察患肢末梢的血运情况、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患者的感觉等。⑷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引流不畅导致局部淤血。

3.2体位护理术后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位,患肢呈伸直外展中立位,并使用特制的体位垫抬高肢体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腘窝部位悬空,促进下肢血运,利于静脉回流。

3.3DVT的风险评估及排查⑴术后24 h内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再次评估,根据相应的危险级别,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⑵DVT的发生不是孤立的,与各种引起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粘稠的危险因素有密切关联。研究证明,一侧小腿或大腿周径比另一侧粗1cm即有诊断意义[2]。因此除加强观察患者下肢皮肤色泽、温度、血运情况及患者的感受外,术后每日应测量双下肢定点周径并记录,标准测量位置在胫骨粗隆下10 cm。每日对患者进行小腿腓肠肌局部压痛实验,以尽早发现DVT形成的征象。

3.4饮食护理全麻术后患者神志清醒即可饮用少量温开水。术后4~6 h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饮食,之后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⑴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血液粘稠,同时叮嘱患者多饮水(2 000~3 000 ml/d),保证水分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⑵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以及富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避免便秘导致腹内高压而影响下肢血液回流。

3.5疼痛控制疼痛和创伤会导致相应部位肌肉痉挛,血管收缩,静脉淤血,血小板聚集,是DVT的重要诱因。膝关节置换术后将疼痛控制在患者可忍受范围内就显得尤为重要。⑴返回病房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掌握患者疼痛情况。⑵护士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控止痛泵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⑶常规静脉滴注止痛药物(注射用帕瑞昔布/酮铬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注射用氯诺西康)2次/d,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2/d。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直接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早期有效镇痛能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既预防下肢DVT,又能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3.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以主动与被动锻炼结合进行,主动锻炼由患者自主进行,被动锻炼由护士和机械辅助为主。⑴患者返回病房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陪护对患肢做由足及大腿的按摩,每 2 小时按摩 10 min。屈伸踝关节(与下肢按摩交替进行),每 1 小时活动 10 min,以促进血液循环。⑵麻醉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泵训练,随后逐渐练习膝关节屈伸运动,直腿抬高运动等。锻炼如果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肿胀,应适度减少强度或暂停锻炼。⑶ 气动压迫是通过对套在肢体末端的袖套充气和放气交替来促进血液流动。术后引流管拔出后,常规使用肢体气压按摩患侧肢体,3次/d,促进血液循环。肢体气压按摩时,要注意压力调节,首次按摩压力不要过大,以免造成患者皮下淤血。

3.7用药干预⑴遵医嘱为患者补充足够的液体量。由于术前禁食水及术中及术后出血,患者的血容量降低,所以尽快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摄入是必要的预防DVT的措施。⑵遵医嘱常规使用抗凝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2 500 U~5 000 U)皮下注射,1次/d。使用10~14 d。骨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栓的高发期是术后24 h内,预防应尽早进行。但术后越早进行药物预防,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也越高。因此,应用抗凝药物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定时复查凝血功能。⑶周晓龙[3]研究显示全身麻醉术后半数以上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而造成患者不思饮食,再加之术后出血,患者血容量不足,容易造成血液粘稠,诱发DVT。术后常规给予泮托拉唑40 mg静脉滴注2次/d,控制患者恶心、呕吐。

3.8心理护理及知识宣教术后由于肢体活动障碍、疼痛等因素,患者往往容易心情郁闷,低落,所以责任护士要多巡视患者,与其沟通交流,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并且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严重后果,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血栓的严重性但又不加重患者的焦虑恐惧,使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种治疗和护理。

4结果

33例膝关节置换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项护理预防干预,术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5小结

随着对DVT认识的不断加深,它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医护工作者的重视。我们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病情观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有效的疼痛控制及药物预防、早期功能锻炼及细致的生活护理等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6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3):380-383.

[2]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5-501.

[3]周晓东.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选择分析[J].当代医学,2011,8(17):56.

(收稿2015-12-09)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1-0116-02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探讨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股骨颈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