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
2016-01-05孔丹阳
孔丹阳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术患者杜绝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78例股骨颈骨折术患者, 对其实施术前饮食护理、抗凝药物应用、鼓励患者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术后患者应用抗凝药物、电动气压仪、下肢的等长舒张运动等措施促进静脉回流。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无一例发生肺栓塞。76例患者术前、术后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仅2例发生胫骨前后静脉血栓, 经过积极抗凝, 抬高患肢, 最终经彩超多普勒检查血栓完全消融, 血栓发生率为2.6%。结论 从患者入院开始预防性抗凝治疗, 重视补足液体,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肌肉泵运动, 术后早期进行抗凝药物及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术;深静脉血栓;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80
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 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1],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创伤, 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该骨折部位特殊, 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病情的需要, 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已成为首选, 但是老年人易发生并发症, 其中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的肺栓塞最为严重, 直接威胁着患者生命。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47%[2],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 本院骨伤科护理人员高度重视, 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术患者78例, <60岁的17例, 60~70岁的41例, <70岁的20例, 平均年龄64.6岁。其中男45例, 女33例。行空心钉闭合复位5例,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7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45例,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11例, 合并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X光检查骨折线明显。
1. 2 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①明确病因: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呈高凝状态。股骨颈骨折多为老年人, 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生理机能退变和器质性病变, 加上股骨本身造成的肢体活动受限, 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 下肢过度旋转和牵拉以及骨水泥聚合产热的损伤都使临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2]。②做好术前评估 :护士详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疾病的治疗经过、服药情况, 完善术前检查。特别是对于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3]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临床工作中术前常规进行下肢彩超检查, 对于深静脉血栓高发人群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增加下肢彩超检查次数。③心理护理:突发股骨颈骨折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患者会感到沮丧、懊恼, 加上对治疗效果的担忧, 部分患者哭闹、生闷气、不吃饭, 护理人员应热情服务、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并在护理工作中使用肢体语言, 如搀扶老人、抚摸患者的手等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给予讲解疾病发展经过、治疗过程、股骨颈骨折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以及后果引起患者重视, 并简要介绍患者需要配合的工作, 使患者主动参与到预防血栓治疗中。④生活护理:劝导吸烟者戒烟, 给予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根据医嘱胰岛素应用术前控制血糖8.6 mmol/L。老年人胃肠功能退化, 根据患者爱好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如鸡蛋、鱼汤、肉丝面、豆制品等。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因患者卧床肠蠕动减慢, 给予芹菜、韭菜等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增加水的摄入, 饮水2000 ml/d, 防止进液不足发生血液粘滞造成血栓形成。⑤抗凝药物应用 : 采用肝素钠皮下注射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入院当日, 查凝血功能, 血凝正常的患者即给予肝素钠4000 U皮下注射, 1次/d, 用至术前12 h停药, 肝素钠有利尿作用, 注意进水量, 必要时静脉补液。⑥促进静脉回流: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 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4]。耐心向患者解释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抬高患肢, 膝关节下垫软垫, 指导患肢做足踝关节运动, 即跖屈背伸活动200次/h, 以患者不劳累为度。并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100次/h。鼓励健侧肢体主动运动, 抬腿、屈伸、外展、内收, 并增加上肢的活动次数, 指导患者深呼吸, 督促患者完成深呼吸, 15次/h。
1. 2. 2 术后护理 ①抗凝药物应用:低分子肝素在抑制血栓形成的同时很少影响凝血功能[5]。术后12 h即开始应用肝素钠4000 U, 1次/d皮下注射。关节置换术后手术创伤大, 术后不用止血药, 密切注意切口引流管的引流情况, 引流液>100 ml/h, 颜色鲜红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肢体粗细, 有无水肿、皮肤温度有无增高。术后7 d测凝血功能1次, 观察凝血机制有无异常, 抗凝药物用至术后7~10 d。②早期功能锻炼 患者回病房, 生命体征平稳即给予双下肢电动气压仪, 20 min/次, 2次/d。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如踝泵运动、抬腿、双下肢的屈伸活动,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多数患者因惧怕疼痛不愿尽早下床, 要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因病情需要不能下床者进行床上活动, 如坐起、伸蜷腿、抬腿、翻身、扩胸运动等。
2 结果
本组无一例发生肺栓塞。76例患者未发生术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 2例患者下肢彩超发现有胫骨前后静脉血栓, 经抗凝药物、抬高患肢最终彩超多普勒检查血栓消融, 血栓发生率为2.6%。
3 小结
股骨颈骨折患者存在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高发因素, 只要医护人员在药物抗凝治疗的基础上重视患者液体补充、加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重视肌肉泵的作用, 可以有效降低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1-123.
[2] 吕厚山, 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3):155.
[3] 段志泉, 张强.实用血管外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546-548.
[4] 陈丽艳, 宋文君, 辛兰, 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10):57-58.
[5] 杨刚, 吕厚山, 商键, 等.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中华外科研究杂志, 2000, 38(1):25-27.
[收稿日期:201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