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
2016-03-07龙湘明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郴州423043
龙湘明(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43)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
龙湘明
(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43)
摘 要: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集成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借力wiki平台,需遵循哪些教学原则,如何进行策略优化,方能“反传统”,推进教育深入改革,文章针对以上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wiki;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原则
大规模的wiki平台翻转课堂是当前教育领域坚持信息化,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原则的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1]基于此,我们需要探索基于wiki的翻转课堂具体运用在大学英语等课程中究竟如何借力,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如何进行策略优化,方能“反传统”,推进教育深入改革;撬动教育杠杆,培养创新人才。[2]
一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借力Wiki平台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门类,所涉及的授课面广,授课人员多,对于相同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教师往往有着不同的授课侧重,如何打破听说读写译“满堂灌”或“填鸭式”、学生“沉默听”、“被迫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传统格局,创造和谐、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活力与热情,让学生真正喜爱上大学英语课,如何借力wiki平台的翻转课堂来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互动、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可否借力Wiki平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3]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集成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采用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运用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作学习的基础工具,个性化协作互助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挖掘英语课程的教师和学生两大参与主体的教学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师生认识互动,通过教师的教学指导,运用技术工具进行自我组织的探究式学习,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控制权,其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教师及时予以技术支持和方法引导和反馈,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和自主学习力,是具代表性的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
Wiki是一种在线协作的交互式网络空间,具有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等特点,以问题为核心构建学习共同体,可跨学科学习,低成本、快速、不受时空限制,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供多人同时在平台上进行撰写、编辑、讨论、修订、评论反馈和补充列单等操作,其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支持动态的同伴间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分析解决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呈现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与整合[4],最终完成一个合作互助、花费时间少、复杂程度低、资源共享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Wiki服务满足于英语教学要求,开展教学设计,发布各项教学信息,提高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成员小组间进行自主分工、相互协作,给予充分的自主考虑机会并交换观点,不受课堂时间的约束,在上线上和线下有序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技术在课程中的综合利用和便利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广泛参与整合共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集成者,对高质量教学目标的需求与Wiki技术平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内涵高度吻合。因此,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应当借力于wiki平台。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如何借力Wiki平台
Wiki平台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遵循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由学习者自愿、自主地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主动性,在平台上发布学习内容。小组成员通过Wiki网络课程和手机、QQ、微信、视频对话、Email等通讯工具和教师、同学交流互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开展互助式协作学习。教师适时通过Wiki平台科学管理与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大纲、上传教学资源、作业与小测,创设情景,及时发布一些教学信息、小游戏、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组织一些分类信息,提供系统化的统计数据和观点,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学会学习(learn to learn)。Wiki平台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型、主动型学习为主,教师从旁引导,全程观测、因材施教的双向互动模式协作模式,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当学生遇疑存难时予以启发,导以艺术,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活动探究力、创新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益。教学课堂实现了“反传统”的由教师一点发射到各学生的“线状”,由“一对多”模式转变成师生、生生之间交互的“多对多”的“网状”模式,实现了线上的资源互动共建,协作发展创收成果,改变了“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从而实现人性化、自由化、协调式的英语课堂。
利用开源代码搭建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平台,所使用的搜索引擎为HDWiki,运行XAMPP软件包,即在windows XP+Apache+PHP+MySQL环境下,通过配置MySQL数据源,建立系统数据DSN连接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与Wiki网页进行绑定,并将其添加到记录集中,将词汇、听力、阅读、翻译、写作、完型等学习任务、教学视频、音频、微电影、虚拟游戏等分类上传到基于wiki的英语翻转课堂服务的站点,最后将其插入到Wiki网页中并上传、测试和发布,即可使用Wiki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进行协作学习。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由线上(课下)和线下(课上)两部分有机结合,颠倒了传统“教师课上讲,学生课后做”的教学顺序,让教学成为学生课前在网络平台(线上)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师上传的视频资料、自我测试;教师课堂上(线下)指导学习、激疑答难启发、发现学生特长、科学引导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力;课后师生在网络平台上协助互动探究,实现知识传递、内化的过程。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工具,无论是wiki平台的线上自主学习还是线下课堂教学的讨论、解决问题、建构知识,都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中心地位,承担知识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建构者和受众等角色,教师主要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5]的作用,肩负导师责任,全力跟踪、协助、指导和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通过吸收广博和精专的知识体系,深加工教材,导入最新科研动态,创设并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思考探究,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对于学生中“消化不良”者从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心理学等方面予以耐心引导;对于“消化需求旺盛”者,予以较深层次的课题以供学生研究探讨,并供及时的指导,较好地实现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一体两面”教学。
二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原则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继承了一些传统和精髓的教学原则,呈现出了一些古今结合、中西合璧、更新迭代的教学原则。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一体两面”原则。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是学生“学”的先导,学生“学”是老师“教”的延伸,其“一体两面”天然合成统一于教育过程,既不撇开学生的“学”只论老师的“教”,也不能独立于老师的“教”只谈学生的“学”,他们友好协同地认识和改造并满足其自身需要。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教师要翻转教学方式,由知识的主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者,“闻道”在先、“术业”专攻的教师需要先分类选择、加工、筛选与激活“文化”知识,以期能对学生的口味,能与之发展能力相匹配、相适宜。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发挥学生的兴趣,开启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广泛参与性,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全力协助、跟踪指导和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积极调动其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使他们朝着教育所期待的目标自主发展;而学生要翻转学习角色地位,由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实现在知识上从少知转化为多知;在能力上从“学会”转化为“会学”;在态度上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2],积极培养与人交流沟通、互动合作、互助协调、学会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积极发展特长爱好,培养自身的认知探索力和创新创造力。
(二)因材施教-兴趣教学的原则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兴趣教学的原则。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要因人而异,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本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知人善教”,以兴趣教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学生群体中的优等材料、中等材料、下等材料,朽木之料区别对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上等材料用来雕琢艺术品;中等之材打磨为别致的小玩意;下等材料因陋就简地打磨一下,培优补差;朽木难以雕也[6]。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志向和才能,合理运应个别差异进行教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教师的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深挖教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避免惟教材、教教材现象,使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备课的教材选编、教案视频等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兴趣原则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活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有机教学法、合科教学法和兴趣中心课程组织等[7],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在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教育的时代要求,不为学生一时掌握的知识而满足,更不屑于将机械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着力于如何因材施教,点燃学生心智的火焰,挖掘出学生内在的潜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知,获取知识,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提高智能、发展个性,使之各尽其才,开发人才。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原则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原则。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为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要求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辅助者和启发者,教学顺序改变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先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学生“先学”,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彰显学习主体、发展主体和认识主体之角色,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和敢于放手,活学活用所知,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自学提问质疑,把讲解权、思考权和评价权还给学生,思维论辩争鸣,让学生在己有实践与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后教”,“教”须指向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要服从于“学”,主动适应于“学”,落脚到学生的“学”,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应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8],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在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切设计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手段、制定的教学评价标准等,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为学生学有所得服务。教师注意讲究“导”的艺术,学问思辨结合,分组讨论交流;教师重点讲授呈现,明确教的内容、方式和要求,积极引导,激疑启思互动,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学习方法不好时要注意辅导,进一步提升实践的广度和加深认识的深度,现场作答反馈,激发学生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之中的热情[9],以保证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具针对性,使其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
三 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策略优化
(一)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优化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需由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内容并录制成利于在线学习播放和上传下载的流媒体存储格式,播放视频后有配套的习题或小测验,以供学习效果的检阅。师生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里可畅享观摩课件,下载保存至终端设备或利用wiki平台在线学习课件等辅助教育教学资源,采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的“无缝对接学习(seamless connection learning)”,实现教学内容开放式、视频化、简约化、自助式学习、资源共享。同时,也利于学生自我职业规划的培养,诸如:立志从事教育、培训、播音主持事业等的学生利用wiki平台自主、自助式学习,实现自我提升英语水平和相关职业技能,使学业、兴趣和职业与事业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链;还利于教师内部的自我进修、观摩、评课、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利用高科技促进教学、提升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使职前培养和职业继续教育得以交互式连接。
(二)翻转课堂学习与交流平台的优化
高校在转型过程中,要营造良好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运用网络技术平台为师生搭建与优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校际间英语翻转课堂协作学习平台,搭建“双师型”、“双证型”[10]教师实践教学与培训考核基地,同时也为学生建立英语实训基地,构建学位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通过实验室、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等,对转型的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强化与考核,使教师们在企业实践中掌握新技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带动学生提升技能。
(三)优化“双师型”、“双证型”师资队伍资源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原地踏步踏,应该通过增加物力与财力的“硬投入”,也应增加信息与精神、时机的选择的“软投入”,鼓励教师转型,优化“双师型”、“双证型”师资队伍的开口与资源。一是制定职称评定等有关的保障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和在岗学习同时取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职称评定时给予加分优待政策;二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利用假期业余时间到基层、企业挂职锻炼并折算课时量,在职称评定时给予加分优待。为创新“双师型”、“双证型”师资提供快捷键,也为人才库提供能量加油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Z].2011.
[2]胡弼成.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挑战、趋势及风险规避[J].教育科学研究,2015,(6):30.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中新网,2007-09-26.
[4]钟玲俐,段辉良.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3):117.
[5]路丽娜.“翻转课堂”: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及变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4,(6):68.
[6]卢晓东.超越因材施教[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3.
[7]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 (3):120.
[8]张荣伟.论“教”与“学”的五种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12, (10):51.
[9]邓李梅.“先学后讲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2,(9):112.
[10]李明清.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2):10.
(责任编校:张京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6-0156-03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简介:龙湘明(1981-),男,湖南望城人,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