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裔女性成长的艰辛与困惑
——汤亭亭《女勇士》探究

2016-03-07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女勇士困惑

杨 文(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华裔女性成长的艰辛与困惑
——汤亭亭《女勇士》探究

杨 文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女勇士》是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品,《女勇士》以华裔为写作背景,以女性成长经历为主题,刻画了华裔女性成长的艰辛与困惑,描述了以作者自己为代表的华裔女性意识的觉醒。该作品突出表达了女性摆脱男权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对平等的渴望,反映了自强、自尊、自立的女性主义思想。论文主要从女性成长的角度出发,对《女勇士》进行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女性成长;《女勇士》;艰辛;困惑

引 言

汤亭亭是当代美国文坛华裔女作家中的佼佼者之一。其处女作《女勇士——生活在群鬼中的少女回忆》自 1976年问世以来就受到美国读者和评论界的欢迎,同年赢得了当年美国图书评论界的“最佳作品奖”,该作品也成为美国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女勇士》的一举成名,奠定了汤亭亭在美国主流文学界的地位。汤亭亭向来被文学研究者认为是少数族裔作家和女权主义的代表,学术界对其作品的探讨也主要从族裔、女性主义、殖民主义几个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将从《女勇士》中的女性艰辛和困苦的成长经历进行探究,揭示华裔女性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痛苦与彷徨。

人类进入父权社会伊始,其生产生活及行为准则基本上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并开始出现压迫和禁忌。起初阶段,女性主义主要女性谋取与男性同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权等方面权利的运动,后慢慢演变为全球性的文化思潮。从更广意义上讲,女性主义主张要全面发展被男性遮盖的价值,用自身的视角认知世界,看待自我,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女性主义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男女平等。总之,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前提,即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处于受歧视、受压迫的等级,这也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汤亭亭的《女勇士》在批判大众文化的内在中隐匿着性别的观念,试图打破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霸权,重建女性文化的新秩序。《女勇士》讲述的是了一个生长在美国的女儿和中国母亲之间的故事。故事借助“群鬼中间的女孩”这一视角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中国的传统观念与文化和美国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并将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冲突与华裔女性骨子里的担当和果敢,华裔女性融入美国社会的蜕变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小说将中国的传奇、历史、神话以及个人自传巧妙的融入20世纪的美国小说不仅对中国封建文化进行强烈的批判,同时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

一 “姑姑”对传统文化的抵制与回归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坚持着“男尊女卑”的社会道德基本准则。《女勇士》开篇讲述的就是一个在男权社会中始终保持沉默的女性——姑姑。“你不要把我讲给你的话告诉任何人。”作者汤亭亭就是以回忆母亲给他讲述姑姑的故事开始为读者展示中国女性在多重压迫下的悲壮命运。

在母亲的口中,姑姑是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最终因为无法冲破封建思想的压力被迫投井自杀。母亲在女儿初次月经来潮的时候将这个被“禁止”的故事再次提起,意味深长。贞洁是一个烙印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身上的最深刻的词汇,姑姑作为威慑父系权威的传统女性,面对无理要求和恐吓时,有谁又能够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过她的无奈?“村民们离开以后,灯笼向不同的方向散开,各自往回走,家中的沉默终于被打破了,家人开始对她指责起来。”姑姑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或许她有幻想过那个男人会与他共同承担,幻想着家庭可以保护她。但在那个时代,这些想法只能如水中花、镜中月一样可望不可及。当姑姑的幻想破灭时,她无法面对这一切,这偌大的社会竟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她思考、挣扎了一整夜,最后绝望了,快到天明时,她抱起婴儿,向井口走去。这就是旧中国女人的悲惨人生,某些男人可以随意霸占女性,使她们成为男人秘密淫乱的对象,女人却无法选择,只能默默忍受嘲讽和唾弃。“从分娩到死,她一直都把那个男人的名字埋在心里。”甚至临死之前都会受到封建的禁锢。年代造就了姑姑,无奈,谁让姑姑出生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受到社会制度、家庭等级、男女有别制度压迫的时代。

“我”童年时期便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产生了质疑,立志要成为一个不受歧视、不受压迫的勇士。认为只有成为勇士,才能不做男人的附属品,才能摆脱附庸顺从的命运,才可以推翻千百年来女人必须遵守的戒律,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每当这样想的时候,母亲却又要重复地通过神话和传说将这种让人厌恶的思想灌输给自己。但我又是如何在无法隔离的传统文化中找到力量的呢?例如母亲讲述花木兰的时候,“我”便幻想自己成为“花木兰”一样的女英雄,想象花木兰在战争中生儿育女,则表达了“我”对父系社会男女地位角色的挑衅。“我”将经典名著里的岳飞和神话中的花木兰的形象揉和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勇敢又坚定,强大而温柔的全新女勇士形象。这一形象折射了是“我”对现代生存状态的不满,对重男轻女观念的反抗,也承载着“我”对理想的期望与定位。

二 “母亲”对美国文化的认同与排斥

姑姑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不敢向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是接受了新思想洗礼的母亲来到美国之后同样选择沉默。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在中国女性的内心根深蒂固,简单的思想洗礼根本无法让中国女性彻底摆脱命运的羁绊。母亲毕业于医学院,天生聪慧胆大,在中国的时候,母亲受到世人的尊敬,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没有几个人有我这么好的脑子。”也许是因为踏上了美国这片陌生的领土,语言的障碍剥夺了所有让母亲自豪的资本。母亲说“你们不知道我到了美国跌了多少身价”。一句简单的话毫无保留地道出了母亲的无奈却又甘于平庸的境遇。至少乡村医生的身份让母亲内心的自尊心与好胜心得到了全新的满足,也正因为自己是医生,她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受到尊重。但到了美国之后,生活上的起伏让母亲变得无力还手,也不愿意为了所谓的自尊去做任何改变。可见,母亲在国内所表现出自信也不过是华丽的躯壳,当光鲜亮丽的外表褪去,传统封建社会女性的自卑与平庸便暴露无疑。

在后现代美国亚裔文学作品中,沉默已经变成一种语言,象征着弱势群体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和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无奈。这种无奈不仅是语言上的不通,更是心理上和政治上的差异;它隐晦却又深入人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意识形态。“我”的母亲曾经那么骄傲,现在却不得不为了生活终日与洗衣、劳作为伴,这使得她只能保持沉默。“我”亲眼目睹了母亲一度因为紧张而哑口无言的遭遇。“瞧,我已经劳累过度了,但是地还没扫,衣服还没烫,钱还没赚到,但现在已经是半夜了。在中国的话我肯定还很年轻。”母亲把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编成鬼神故事,用来吓唬我和其他孩子听她的话。虽然往事已经无法分辨真假,但我们多少可以在她的故事中感受到她曾经无畏地活着。在母亲的眼中,年纪大了,不在中国,这些都是她逐渐老去的理由。虽然年纪无法改变,但是生活环境对母亲的影响却是深刻的。她意识清晰却不再多说话,她选择沉默的原因仅仅因为自己是华人,这沉默深深地体现出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排斥与抹杀。

也许母亲压抑的太久,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月兰姨妈在对待自己感情问题的时候表现出一个屈于现实,柔弱不敢抗争的典型中国女人的形象。所以,当月兰姨妈在自己的感情问题上选择退却时,母亲却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决。她认为属于自己的幸福就一定要争取,不能放手。也正是月兰姨妈的事情让“我”重新看到了过去那个勇敢的母亲,再次显出了她在精神上的强大。显然,此时的母亲与她那根深蒂固的理论完全相悖,这种改变或许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她看来,美国人那套思想她绝对不能接受,然而现在,这种思想正一点点渗透到她的灵魂中。

三 两种文化的消解与构建——“我”立志成为美国女性

汤亭亭作为一个美籍华裔,她始终很难确定自己的真正“身份”,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或者都不是?她只能如困兽般被桎梏在这种两难的境地。在美国人眼中,汤亭亭的书是“中国书”。但是,对作者本人而言,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都是他者,她是以第二代移民的身份来进行写作,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来得到美国白人的认同。但是总不能如愿,他们无法找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作者的作品中有一种精神上的陷落和受到困扰的愤懑。此时的汤亭亭虽然是美籍华人,但却始终是弱势种族群体及边缘文化的一员,为了向世界做出回应,她选择用文字表达自己,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那个二元逻辑盛行的时代,汤亭亭就是通过诠释《女勇士》中“花木兰”这一角色的成长和涅槃,希望消除二元对立,改变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文化的位置,缩小自我与他者、白种人与非白种人的区别。

姑姑是封建社会传统女性无力反抗现实的代表,她默默忍受了一切。母亲是一个从封建社会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本应该顺利接受美国的新思想,但是在现实与封建思想发生冲突的时候,母亲依旧选择了沉默。小说叙事者“我”就是要不一样,“我”要自立、要自由。“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儿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诸如此类的性别歧视思想贯穿于中国那一整个时代,后来眼见父母的洗衣作坊被推到的残酷现实,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白虎山上那个“女勇士”,以此来帮助家人改善生活环境,改善自己在美国的处境。现实的残酷折射了诸多华裔在美国的生存现状,有传统思想下的性别歧视、有社会等级压迫、有种族歧视。而“我”只能在夹缝中挣扎、拼搏,使自己成为典型的美国新女性。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不再逆来顺受,也不再是沉默不语的中国小女人。汤亭亭在上世纪60年代进入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通过努力不断改变自己的劣势处境,但却没有如愿以偿将自己变成“男孩”。汤亭亭用讽刺的语言表达了性别歧视在美国华人圈中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汤亭亭在母亲的口中听说了花木兰与岳飞的故事,非常感动,尽管姑姑的事情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影响,母亲的态度影响了自己。深处美国的大环境中,并时刻被这种环境影响,每当他人问题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汤亭亭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去俄勒冈伐木。”“我聪明,样样都行。我知道如何取得A的成绩。他们说只要我努力,就可以当数学家,科学家。即使说我笨,我也不能让你们把握变成女仆或者主妇。”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汤亭亭始终都知道男孩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优越和特权,所以一直非常排斥并反抗女性的责任。在汤亭亭看来,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思想中对糟粕文化的死板、固执让人望而却步,不寒而栗。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想参加学校节目的表演,想让自己的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并驾齐驱,更加幻想着某一天可以冲出教室,肆无忌惮的跑下教学楼,开怀大笑。这是美国文化带给作者的感受:只要属于“我”的权力,“我”就有理由去追求。作者在母亲身边听到的关于重男轻女的故事太多了,在亲眼目睹了畸形的华人环境之后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现状。当时的美国社会,人们认为只有在现代的原生态意识形态下,女性才能释放其自身的自由。关于女性解放的道路,汤亭亭始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从姑姑、母亲到“我”的转变过程正如波伏瓦所强调的那样,必须依靠女性自己主观上的努力,并不能寄希望于整个社会。

随着多元文化的兴起,华裔文化也逐渐与美国文化产生融合。华裔文学从最初的中美文化冲突到认同西方文化,再到中西文化的大融合,最终冲破种族、身份与文化的藩篱,在美国社会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地位。汤亭亭的《女勇士》便是一个这样的中西方文化大融合的文学作品,作品中的每一段故事都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上升为文化碰撞的高度。《女勇士》中生动展现了在二元对立的年代,美国华裔女孩面对痛苦、困惑、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超越两个对立文化的限制,在美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建自己的独特身份的成长历程。

小说最后,由“花木兰报仇”的天真幻想到现实中强烈的反抗,最终期待在沉默和文化的隔阂中达到文化的融合与理解。不难看出,作者曾经在两种对立文化的夹缝中挣扎许久,亲身经历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对美国华裔在社会谋求自己的独有地位与文化立场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或许在今天,这个依然存在对立、纷争、偏见与隔阂的世界中,我们必须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包容的态度,和追求和谐、理解的信心与勇气。

小 结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不同命运的女性形象,充分运用女性主义观点批判了中国传统重男轻女、夫为妻纲、子为母纲的封建思想,向读者展示了男权社会下对女权的无视与践踏,将女性置于边缘化地位的观念,进而唤醒女性的觉醒。作为正处在双重边缘的女性需要充满自信、自尊,能够正确地认识两性关系,坚持男女平等的观念,让女性可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历史使命,同时可以认清自身的特点,以独特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肯定自我的人生价值和人生需求。《女勇士》正是以这种独特的女权主义特色成功表达了万千女性的心声,从这一点来看,汤亭亭不愧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代表和先锋,是当之无愧的“女勇士”。

参考文献:

[1]王建会.性别/种族之解构与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08,(2).

[2]关春梅,王思懿.当代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3]芦海英.文化冲突与和谐趋向——谈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2).

[4]胡亚敏.谈《女勇士》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J].外国文学评论,2000,(1).

[5]张芬.从《灶神之妻》解读美国华裔女性的身份寻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6]李莉.沉默·抵抗·对话——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看伍慧明小说《骨》中的华裔女性形象[J].皖西学院学报,2009, (6).

[7]闫毓芳,杨惠丽.顺从中的反抗彷徨中的自醒——“勇兰”“琳达”形象与华裔女性的社会性别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5).

[8]弥沙,李天普.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9]作文素材库.入主美国总统内阁的华裔女性[J].小作家选刊,2011,(1).

[10]汤亭亭(李剑波,陆承毅译,张子清校).女勇士[M].南宁:漓江出版社,1998.

(责任编校:张京华)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6-0031-03

收稿日期:2015-11-01

作者简介:杨文(1982-),女,湖南永州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论。

猜你喜欢

女勇士困惑
历史编纂元小说视角下《女勇士》中主人公身份的确立
《女勇士》中女性人物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诸事结网,人如困兽
《女勇士》中鬼的意象分析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