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学校晨点活动初探

2016-03-03张晓丹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培智学校

● 张晓丹



>>教学研究

培智学校晨点活动初探

●张晓丹

摘要:将培智学校学生早晨到校后的集中点到与多项社会适应性培养内容相整合,开展综合性的晨点活动,如明星早点到、乐享星象家、特色主题秀、悦动手指舞、礼仪示范岗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晨点活动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种类也在增多,包括中重度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以及多重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但由于大脑的生理缺陷或器质性损伤,均存在着社会适应障碍。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培养目标中也提到,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

社会适应性包含着多方面的能力,如社会行为规范,具体表现在: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表现出适当的体态语言、行为举止等。此外,还包括社会交往、参与群体活动、生活自理、休闲娱乐等。

笔者开展实践研究的培智学校(以下简称“该校”)规模较小,仅有35名学生,易于开展集体性的适应性培养活动。基于这一现状,尝试在该校开展晨点活动,即以早晨学生到校后的集中点到为契机,融合多项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内容,形成综合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多角度提升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一、实施策略

由于培智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发展规律,符合各类障碍学生的切实需要,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因此,设计适合培智学校学生的晨点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一)活动生活化,简化适应

培智学校学生受智力发展水平限制,思维发展最终达到的水平低,普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难以掌握抽象的知识。因此,晨点活动的总体架构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将感性的生活经验转变为一种理性的知识或能力,为学生目前或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1.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同伴的认识。日常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而人际交往首先建立在对自我认识和对同伴认识的基础上。据笔者调查,该校约有30%的学生存在面孔识别困难或无法将视觉形象与听觉语音联系起来,进而缺乏对自我及同伴的认识。晨点活动通过全校集中的点到环节以及点名学生与被点名学生的互相问好,增加学生对自我及同伴的认识,培养交往能力。

2.对时间、天气等生活常识的认识。时间、天气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但由于是抽象概念,虽在培智学校的学科教学中也有涉及,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比较高,或当时掌握了,过段时间又遗忘了。将时间、天气的认识作为晨点活动的固定环节,可保持每日教学的连续性、反复性,使学生能够将日期的变化、天气的变化与当天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九年反复巩固下来,能保障最大限度的掌握率。

3.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培智学校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必须依托具体实际的教学内容。晨点活动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如适时开展民俗教育,使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加深爱国主义的情感。

4.对行为规范的训练。培智学校学生自控力较差,行为规范意识薄弱,脑瘫学生更存在大运动能力受限的问题。在晨点活动中可适时融入坐立行走的训练,让学生动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教师通过正向的语言激励,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对精细动作的训练。具备良好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是生活自理的基础,而培智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精细动作发展迟缓的问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晨点活动中可融入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与音乐律动相结合,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主题活动特色化,强化适应

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范围很有限,这不仅与身心发展障碍有关,也与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环境,缺乏与主流社会的互动有关。由此也引发培智学校学生的自信心不高,很少能感受到成功的心理现状。因此,晨点活动还应与社会实践活动、月主题活动相配合,推出相关主题,通过知识、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提升实践能力,增加自信心和成功感,强化社会适应性。

(三)康复训练融合化,深化适应

在特殊教育领域,提倡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理念,这是特殊学生存在身心发展障碍的客观事实所导致的必然需求。因此,晨点活动也可融合康复训练。

二、基本架构

基于上述思考,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该校初步形成了由明星早点到、乐享星象家、特色主题秀、礼仪示范岗、悦动手指舞组成的晨点活动基本架构。

(一)明星早点到

“明星早点到”是由晨点教师或学生按照班级名片卡的顺序对全体学生进行点名,再根据学生当天到校的具体情况,将名片卡归类到“按时”“迟到”“请假”中的一类。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间的相互认识,并通过相互问好提高交往能力;同时,通过“晨点明星”的评比,表彰按时到校频次最高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全体学生“按时上学”的规范意识。“明星早点到”在操作过程中,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来乍到”全数点名。在晨点活动实施早期,可先由教师用标准普通话点名,要求学生起立,右手高举并大声喊“到”,力争尽快让全校师生互相熟悉,形成“一家人”的意识。

2.“依葫芦画瓢”助教试讲。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师点名后,即可由能力相对强的学生来当“助教老师”,协助教师点名。教师要指导“助教老师”大声、正确地报出同学的姓名,做到名卡一致,归类正确。

3.“将军点卯”我来点到。经过教师和能力较强学生的先后示范,大部分学生都已比较熟悉点到环节,此时教师可重点关注存在交往障碍、言语语言障碍以及阅读障碍的学生,由他们来担任“助教老师”,进行点到。

(二)乐享星象家

“乐享星象家”是由晨点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当天日期、天气、穿衣指数的填写和选择,增加学生对时间、天气这些较为抽象但却是生活必备概念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了解按季穿衣的常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斗转星移”日期换。在黑板的固定一角粘贴“___年___月___日”字样,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当天的日期,然后将前一天的日期擦除,板书当天的日期。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大声朗读当天的日期。通过直观形象的新旧日期更替,使中高段学生逐步理解时间概念,也使低段学生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2.“天气转盘”转一转。“天气转盘”包含了常见的六种天气(晴、阴、多云、雨、雪、雷电),均用图片来表示。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气情况,再挑选一名学生转动转盘中间的箭头来选择当天的天气,融合了天气认知、观察力训练以及手指的精细动作训练,趣味十足。

3.“穿衣指数”我来选。将天气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应季穿衣。在了解当天天气情况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季节、感知冷暖,看看自己穿了什么衣服,再在图片中选一选。培智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生活自能能力弱的特点,平时生活中依赖家人情况比较多,对穿衣搭配很少自己操心。而这一环节恰恰强调了“衣食住行”中“衣”的部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三)特色主题秀

如与民俗节气相结合,认识56个民族,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1.“认识56个民族”。相继推出维吾尔族、蒙古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民族的服饰、习俗、传统舞蹈,并和学生一起练习舞蹈中的经典动作,寓教于乐。

2.“了解传统节日”。如腊八节吃腊八粥,首先通过晨点活动让学生了解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认一认自己带来的食材,然后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煮腊八粥、送腊八粥。晨点活动很好地为社会实践活动做了知识铺垫,体现出晨点活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目的。

(四)礼仪示范岗

“礼仪示范岗”在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融合了包括坐立行走的运动康复训练,促进学生大运动能力的发展。“礼仪示范岗”不是固化的,而是灵活贯穿于晨点活动始终的,可以是教师即时的口头赞美、语言动作的正向引导,也可以作为晨点结束前的整理环节。

1.正向引导,即时赞美。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行为举止,即时用正向的语言提醒学生,如“手放好,挺起胸”,或直接进行简单的动作示范。对能较长时间保持好的行为规范的学生更要即时赞美,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下去,也为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2.强化标准,推优展示。对晨点活动中一直能保持良好行为规范的学生,教师可授予其“礼仪标兵”的称号,并让“礼仪标兵”给全校同学做示范,展示坐立行走的规范动作,带领全校同学练习。

3.新兵操练,重点提升。对中低段行为规范还比较差的学生,开展“新兵训练营”活动。由教师本人和“礼仪标兵”进行一对一指导,强化坐立行走的动作要领。其他学生在观看训练的同时,也能得到强化和提升。

(五)悦动手指舞

“悦动手指舞”主要配合节奏明快的音乐,如《手指变变变》,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手指动作,促进手指间功能的分化,同时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成效反思

晨点活动是综合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内容的设计涵盖了学生社会性培养的多个方面。总结近一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晨点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自我及同伴的认识与关注

经过日复一日的点到训练,该校35名学生均能在听到自己的名字后有所回应。大多数学生能用语言应答,有4名学生,包括1名自闭症和3名脑瘫学生,由于障碍程度较重,不具备口语能力,因此教师要求以举手方式回应。

(二)晨点活动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

首先,晨点活动通过名片卡的分类摆放强化了“按时上学”的规范意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不想错过每一份精彩,产生“按时到校”的内驱力,从而使全校按时到校率大幅度提升。此外,晨点活动还通过“礼仪示范岗”的训练,强化学生应答有礼、鼓掌整齐、静坐有序、站立如松等行为规范,在语言文明与体态文明的培养上并没有因为学生的特殊性而降低要求,使学生能成长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公民。

(三)晨点活动融合康复训练,使学生体验积极快乐的情绪

本着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晨点活动融入了认知训练、大动作训练、手指精细训练等。此外,还通过“悦动手指舞”这个环节将节奏明快的音乐跟唱与手指及身体的律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快乐的情绪,发展身体技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成为学生参与度最高的环节。

(四)晨点活动是学校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晨点活动是每月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端与终结。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在月主题教育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晨点的“特色主题秀”都要向学生进行活动介绍或知识铺垫,让学生有所储备地参加活动,而不是盲目跟从;在活动之后,教师同样要借助“特色主题秀”这一平台进行活动小结,使活动的教育意义再一次得到强化。培智学校的学生很难像普校学生一样,从活动本身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和道理,晨点活动则给师生搭建了平台,由教师带领学生去反思、感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的这一弱势。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智力落后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21—422.

[2]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9—110.

中图分类号:G764

作者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310023)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培智学校
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纲要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调查研究
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班级授课制下培智学校语文差异性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