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2016-11-26卢婷
卢婷
【摘要】教育对象的转型和“全纳”目标的确立,对培智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多种障碍、起点悬殊、程度各异的多元化教育对象,如何使每位学生都受到合适的教育成为摆在特教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基于对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分析,我校立足校情、师情、学情,对有效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力求形成以“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有效教学组织实施范式。
【关键词】培智学校 多元 教育对象 有效教学 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02-01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多元化,课程选设的个别化,决定了教学目标的个别化。为实现个别化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必须探索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作为学本资源,是教学组织的主要成份,因此,有效教学的组织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对教育对象的组织。“全纳”教育理念下,基于对培智学校多种障碍、起点悬殊、程度各异的教育对象的分析,我校立足校情、师情、学情,对有效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集体授课+个别教学
当班级内除个别学生需要特殊指导外,其余学生均属于同一障碍类别,且在某一学科领域能力差异相对较小时,该班级的这门科目则适合采取“集体授课+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如,一个班级有8名学生,其中轻度智障生7人,脑瘫生1人。7名智障儿童均具备模仿简单图案的绘画能力及依照范画涂色的能力,而这名脑瘫生则单侧上肢颤动明显,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手部动作。因此,在绘画与手工课教学中,在仿画环节,教师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范画演示;在练习涂色环节,教师则重点对这名脑瘫生进行个别教学,通过适当的动作辅助,帮助其完成教学目标。
二、同步分组教学
特殊儿童的个体发展在不同领域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他们已有经验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本身构成了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当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某一学科发展水平处于同一阶段,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学生交往互动能力较强,障碍类别相对集中时,同步目标分组教学则是教学组织形式中的首选。合理分组是有效组织教学的关键。为此,小组成员的组成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性格特征、动手能力、智力差异等因素,根据教学需要,一般每组2-3名学生。每个小组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搭配组成。这样,小组间能力大体均衡,有利于实现组间公平竞争,激发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益。
三、异步分层教学
针对班级内同一学科,学生基础能力和发展水平差异大且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该学科可采用异步目标分层施教的组织形式。如,一个班级有9名学生,其中7名智障生,2名脑瘫生。由于学生的认知差异未体现在障碍类别上,因此,在认知类课程教学中没有依据学生障碍类别进行分组,而是打破学生障碍类别界限,以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作为制定异步目标、实施分层施教的依据。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遵循的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所谓的“异质”指的是学生能力层次和教学目标层次的差异。“组内同质”有利于主题活动的组织和学习氛围的创设;“组间异质”则更加关注各组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差异,从根本上解决了低起点学生“够不着”,高起点学生“吃不饱”的低效教学现象。按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每组学生提供难度适宜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同一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宜的发展和进步。
四、走班教学
“走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与综合性组织并行的单一性组织形式。作为综合性组织的班级是为学习大多数乃至全部课程,开展大多数乃至全部教学活动而构建的组织,同时它一般兼为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组织。而作为单一性组织的走班教学班是为学习某一门课程,开展某一种教学活动而构建的组织。从本质上讲,走班教学实际是跨越行政班级的校内分组教学。
(一)必修课中的走班教学
在必修课中,有些班级的学生能力呈现多层次化,且各层次间差异很大。如,某一班级学生在生活数学的学习中,能力大致分化为三个层次,A组学生处于学前认知水平,对于数字认读和理解较困难,书写能力停留在涂鸦水平,只能在教师辅助下跟读数字,若进行点数练习,则需要个别指导。B组学生处于初级段水平,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读数字,点数配对。C组学生则处于中级段水平,能在教师指导下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面对这样的班级,教师上课辛苦而忙碌,却无法及时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关注,对一组学生有效教学的同时,另外两组学生必然处于低效学习或无效学习状态。为了使班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学有所得,可以与其他班级合作,实施走班教学。具体做法为:针对这一学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设立教学层次不同的班级,由各班教师参照评估结果,帮助每位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基础层次的班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于自身发展的教学。走班教学使每个班(走班教学班)的学生能力水平更加接近,便于教师安排更加充实的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二)选修课中的走班教学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补偿学生缺陷,发展学生特长,可以在选修课中开展走班教学。相对于必修课,选修课中的走班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补偿缺陷的个体康复需求和发展特长的个体兴趣需求,更加突出个性化和自主化。在选修课时间,可以将各班感统失调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感统训练;将各班脑瘫学生组织在一起开展肢体康复训练,将发音障碍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语言训练;将喜欢音乐的学生组织起来参加奥尔夫音乐课堂等。当然,走班教学需要提前做好学生康复需求评估和兴趣特长摸底,将一学期内,各班学生的走班地点、任课教师、教学目标、学生组织和交接做好统筹规划,确保学生安全。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效实施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全纳”教育理念下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类别的多样化,层次的差异性决定了有效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遵循“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才能不断探索、反思、完善,形成立足校情、师情、学情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 DB/OL] http://baike.baidu.com/.
[2]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