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文本解读有章可循

2016-03-02琚书萍

学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

□琚书萍



戏剧文本解读有章可循

□琚书萍

摘要:戏剧教学难度较大,但还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首先,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其次,从多种角度解读戏剧语言。再次,通过多种途径评析戏剧人物形象。这样步步深入地带领学生解读戏剧,品味人生。

关键词:戏剧教学;戏剧语言;朗读表演;品味人生

一谈到戏剧教学,很多老师不禁眉头紧锁,因为短文长教容易,可是长文短教却令人发难;一谈到学习戏剧,大部分学生也是叫苦连连,因为戏剧情节没有小说情节那么分明,人物形象更是扑朔迷离,大篇幅的人物对话令学生痛苦不堪。然而,戏剧教学还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人教版必修四的三篇中外戏剧能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

在研读曹禺的《雷雨》第二幕戏中,我发现戏剧的文本解读是有一定规律的,戏剧学习也并非高不可攀,而是需要教师步步引导、层层点拨,才能带领学生领略鲜活的人物形象、品味人生百味。笔者将以《雷雨》第二幕戏为例,分别从“戏剧是什么?如何解读戏剧语言?如何评析戏剧人物?”等方面谈谈自己对戏剧文本解读的粗浅认识。

一、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法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从表现形式上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歌舞剧、哑剧等,戏剧的要素有戏剧冲突、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等。

在上《雷雨》这部戏剧之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两个问题:一是对应戏剧种类,《雷雨》是什么剧种?二是戏剧语言的种类有哪些?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预习,查找资料,小组分工合作,得出结论:《雷雨》是一部四幕话剧,而且是悲剧。戏剧语言分为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是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时间、地点、服饰、道具),人物动作,神态说明,人物上下场,旁白以及画外音等;人物语言包括人物对话、独白等。开宗明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戏剧基本常识,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自主式学习理念的,也是学生参与研读戏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不可少,再通过课堂检查预习、分享预习成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戏剧文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鲜明的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点,如适合舞台表演、有尖锐的戏剧冲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等。在正式进入《雷雨》文本分析时,这些特点都显得至关重要,也是教师和学生正确解读文本的关键。

二、如何解读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抒情性、动作性强,充满个性表现力,潜台词丰富。它动听上口、浅显易懂,是我们了解人物性格的窗口,笔者认为解读戏剧语言有以下策略:

(一)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戏剧中每个人物身份不同,都能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通过他们的语言,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人物心理。在戏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通过对话展开的,你一言我一语,人物的复杂心理便在此起彼伏的对话中流露出来,人物乙的台词内容离不开人物甲的推动,这样上下文的语境便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人物当时说话的心理。如《雷雨》第二幕第一场戏“重逢”,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时而短促、时而舒缓,节奏的快慢尽在语言的急徐抑扬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周朴园使用频率最多的词便是“哦”,共11次,而每一次“哦”的语气、停顿都不尽相同。当鲁侍萍说“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时,周朴园说:“哦?你说说看。”以上鲁侍萍所道出的信息犹抱琵琶半遮面,引起周朴园的好奇,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姓梅的姑娘到底是不是当年的恋人。我通过让学生进行上下文的配合角色朗读,来设置语言情境,抓住语调上扬、重读等特色,让学生体会当时周朴园一旦听到别人提起自己内心的敏感区域,所表现出来的惊奇与急切。

其次,变换标点符号体会人物的特定心情。标点符号的多样性在戏剧语言中体现尤为明显,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的心绪也截然不同。戏剧大师正是利用这个特点,才能使人物的语言抑扬顿挫、充满个性与张力。如果在解读戏剧文本时能抓住这个细微的特点,将对我们解读戏剧有很大帮助。如当鲁侍萍道出真相“这个人现在还活着”时,周朴园的“什么?”意味深长,这个问号表现出周朴园对鲁侍萍依然存活于世间的诧异、惊愕,甚至有些不可思议。我指导学生试着将“什么?”后的问号改为感叹号,比较变换标点符号后表达情感的差异,学生反复品读,认为感叹号的情感太过了,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会引起鲁侍萍的怀疑,就不能体现出周朴园想掩饰自己过去丑态的心理,周朴园的虚伪也就很难表现。

再次,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来理解人物形象。戏剧中频繁出现的台词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人物情感反复显现、人物内心纠结挣扎的表现,对人物性格有暗示性,能推动情节发展,因此,反复出现的词句不容小觑。因此,前文中我们已经总结出“哦”在文中出现的频率之高,然而还有周朴园对鲁侍萍身份的四次发问重叠反复、层层递进: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这四次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充分展现周朴园的心态。我先指导学生找出周朴园询问鲁侍萍身份的语句,然后让学生两两对话,进行情境模拟,并分析这四处发问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我们不难看出,第一处询问用词文雅,为显示自己的知识和教养而特意用“贵姓”询问,以突出自己的身份;第二处怀疑对方的真实身份,直接询问,表现出对下人一副不屑的样子;第三处表现周朴园的怀疑和紧张;第四处是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恐惧、焦虑和失态。这四处询问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开始极力显示自己上层阶级的风度到最后失态的窘相,步步深入,一层一层地揭去周朴园的伪装,深刻揭露他的伪善。

最后,领会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雷雨》中有很多当事人不便直说的潜台词,抓住这些潜台词,就能体会人物语言丰富的内涵,最有代表性的是鲁侍萍的台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鲁侍萍这样说自己到底用意何在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能够发现鲁侍萍正话反说,语带嘲讽,侍萍听到周朴园的有意撒谎、遮盖罪行、避免猜疑,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表现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二)细读舞台说明把握人物的情感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都是舞台说明,包括背景介绍(时间、地点、服饰、道具、环境描写等),人物动作,神态说明,人物上下场,旁白以及画外音等。舞台说明能够烘托戏剧的气氛,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暗示情节发展。指导学生把握戏剧的舞台说明,能更清晰地认识人物的喜怒哀乐。

如当鲁侍萍揭示出衬衫“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前后,舞台说明中展现了周朴园的神态和动作:“惊愕”、“徐徐立起”、“低声”、“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这一连串的舞台说明通过人物动作展现周朴园的复杂心绪。我让学生就这四处舞台说明展开讨论,分析周朴园当时的心情。“惊愕”很准确地展现出周朴园对于面前的老妇人熟知自己一切的愕然,“徐徐立起”是真相大白之际,周朴园的狼狈不堪、恐惧与失态,“低声”是周朴园惊恐万状后的不可思议、不敢相信,最后一处周朴园望着柜上侍萍年轻时的相片,用作者曹禺自己的话说“当他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饱经风霜、被岁月无情摧残的老妇人,竟然就是他三十年来一直标榜着念念不忘、被他始乱终弃、投江自尽的侍萍时,他惊呆了。”可见,舞台说明中的人物动作和神态说明恰到好处地展现特定语境下人物的心理变化,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鉴赏角度。

(三)抓住台词的动作性

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指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有一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张力。

《雷雨》中有不少人物的台词动作性很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出富有暗示性和动作性的戏剧语言,揣摩词语的潜台词,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态和情感的变化,从戏剧鉴赏的要领入手加以评价,而后学生展示各自的评析,教师适当疏导、连接、评价。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预设,更要掌控好课堂的生成。如第二幕开头: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评析】言外之意是“你可以走了”——侍萍一走,下面就没戏了。那么靠一个动作把情节拉了回来。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评析】鲁侍萍已经认出眼前的这位便是曾经对自己呵护备至、山盟海誓的周家少爷,“老爷没事了?”表现了一种没有被认出的些许遗憾,也延续了剧情。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评析】鲁侍萍动作表明她对此处很熟悉,说明她和这间屋子曾经有过往事;也表现了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通过批注式解读,可以使学生慢慢领会鲁侍萍的暗示可以直接推动情节发展,表现鲁侍萍想认清眼前这个曾爱得刻骨铭心的男人的真面目,内心冲突通过关窗这个“节外生枝”的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见品味富于动作性的台词,把握人物语言间的交流交锋,起着推动和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物心理。

综上所述,解读戏剧语言的方法有三个角度,一是学会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二是细读舞台说明把握人物的情感,三是抓住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把握人物的语言流向。全面而又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角度,我们就能准确分析人物的情感,就能为正确评析戏剧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评析戏剧人物

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先生做客“百家讲坛”,在讲述京剧《四郎探母》这个剧目时一再强调,评析历史人物时,不能总是定式思维,不能“一刀切”地认为好人就什么都好,坏人则一无是处,而应该将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来分析,所以他认为杨四郎不单单只是有叛国嫌疑的辽国女婿,他也是残酷战争背后的无奈孝子。康教授的话其实正说明对戏剧人物的评析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全面评价。据此我认为,想要正确评析戏剧人物,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表演剧本,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新课程标准关于选修教材的小说和戏剧文本有如下建议:“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让学生对剧本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表演,通过台词、肢体语言、夸张的表情等,身临其境地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准确剖析人物行动的原因,从而揣摩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对于剧本的表演,应该适时、适地,还要选择适合表演、具有戏剧张力的那幕戏,比如当惊恐万状的周朴园认出侍萍后,他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相遇述旧怨,相遇生新恨,周朴园由厉声责问到稳住侍萍,到表明怀旧心境哄骗侍萍,最后直接拿出支票平息旧恨新仇。这一段人物的心理变化很快,我鼓励学生就这段进行表演,利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通过多样的语调、停顿,鲜活地刻画出一个资本家的冷酷面孔。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虽是真心的,可侍萍真的出现在眼前他就露出狰狞的本相,这真实而跳跃性的性格特征在三十年来的尔虞我诈中练就,他把别人也当成和他一样变坏了,便立刻审时度势来对付。通过学生的表演,周朴园性格的复杂多样性便渐渐浮出水面。

(二)分角色朗读,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戏剧语言有对白、独白和旁白。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戏剧台词的主要形式。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并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在这三种戏剧语言中,对白是最有情节张力、最富有动作性的语言。通过人物的你一言我一语可以推动戏剧情节向前发展,不会造成戏剧的冷场或者尴尬。

分角色朗读就是通过对白的方式完成人物的性格体验,与剧本表演的不同在于,对白仅仅是语气、声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把握,不涉及大量舞台动作,学生只要通过对话就能进行。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重逢的情景: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这段对话特别个性化,也展现周朴园和鲁侍萍不同的心理,我找出几组同学分角色朗读,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个对话情感的。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发现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者不善,觉得鲁侍萍是受人指使来到这里敲诈他的,之前的怀念、柔情蜜意全然消散,还有学生挖掘出周朴园的绝情,地位悬殊,怕自己的财产、地位、名誉受到危险,用残忍的话结束这段旧情,这种残忍是符合他的身份和心理特征的,是周朴园几十年磨砺而成的精明世故、沉稳老练。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准确剖析人物形象。

(三)联系时代背景,辩证看待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十恶不赦或十全十美,正是因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才会使形象真实可信,也正是因为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才能正确评析戏剧人物。

针对《雷雨》,我们必须追本溯源,探讨曹禺的创作背景,当时日本政府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使本就残破的国度更陷于深渊之中。这使曹禺看到了改变祖国的迫切性。受当时启蒙社会风潮影响至深的他,自然将唤起民众的觉醒放了第一位。于是他加快了自己剧作的酝酿。他曾说过,《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所以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愤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善良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着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虽然冷酷、伪善、专制,但他也有自己的迫不得已,因为父母之命不可违抗,逼走侍萍他情非得已,并且他确实怀念着自己初恋的侍萍。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会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生;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周朴园既可憎又可怜,既可恨又可叹。

总之,戏剧教学有法可循,在了解戏剧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解读戏剧语言,可以使学生体验人物多样化的内心世界;赏析戏剧形象和主题,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社会,关照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丙西:《<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浅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年第8期。

[2]白芳:《小切口大图景——<雷雨>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

[3]石淑芳:《<雷雨>教学设计》,《考试周刊》2012年第42期。

[4]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曹禺研究专集》上册,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

[5]曹禺:《作家本人谈<雷雨>》,《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责编应中]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
关于综合性大学戏剧教学 发挥德育功能的思考与实践
论戏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问“生”怎得活如许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
刍议戏剧教学内容的关注重点
浅谈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