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体诗创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为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研究”(JG12029)成果。

2016-03-02李先虎

学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旧体诗古诗词教学语文素养

□李先虎



旧体诗创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为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研究”(JG12029)成果。

□李先虎

摘要: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两个层面,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当下古诗词教学局限于知识学习和艺术欣赏,这种诗教的弱化势必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旧体诗创作,可充分发挥诗教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素养;旧体诗;古诗词教学

“语文素养”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的古诗文教学只是限于知识学习和艺术欣赏,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诗教的弱化。其实,指导学生运用旧体诗形式进行创作不仅是从欣赏美到创造美的质的提升,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这也符合课程标准中“尝试进行诗词创作”的要求。

一、旧体诗创作可提高言语能力,培养语感

1.提高言语能力

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辨》中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当一些同学只能停留在应考的写作阶段,有些学生已经接近创作了。学写旧体诗让学生站得更高,眼界更大,思想更深,想象更丰,构思更巧,语言更精。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诗教的意义常在于此。会写旧体诗,不能文者,少矣;会写作文,不能诗者,多矣。因为旧体诗创作的动机比作文要单纯得多,创作的兴趣要比作文新鲜得多,创作章法的“起承转合”比作文要严谨得多,创作形象的选取比作文匠心得多,创作的技巧比作文灵活得多,创作的语言比作文精美得多;另外,旧体诗创作的想象力比作文丰富得多,整合能力也比作文高得多。此所谓“酒”与“水”之别也。所以,写好旧体诗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品位的提高。

“激起青年学子敢于尝试创作诗歌的勇气,养成他们乐于咬文嚼字的习惯,启迪他们深藏内心的灵性,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1]赵谦翔先生如是说。

“学生学习旧体诗写作的教学活动之价值,远远大于旧体诗歌写作本身;除了会有益于古代语言和作品的学习,更直接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提高白话文读写能力。”[2]刘占泉教授如是说。

可见,尝试旧体诗创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语感

“古典诗词的阅读和写作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活动,却互有联系,相辅相成。加强阅读欣赏,可说是学习写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3]这是很有见地的思想,因为唯有多读别人的好诗,才能够在表现手法、构思谋篇诸方面加以借鉴,为我所用。“诗的功夫在诗外”,以写促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诗词创作方面的不足,使得学生读书的兴趣更浓,针对性更强,品味更高。赵谦翔老师说:“学写旧体诗,有利于养成炼字、炼句,合辙押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起承转合,布局谋篇的功夫。”[4]这就告诉我们达到此等“功夫”非读书不可:在不断地吟诵涵咏中语感渐渐受到陶染,一首诗能够读出景、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理、读出趣、读出美,语感自然而然也就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诗与吟诗本来就是分不开的。不仅如此,创作旧体诗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学生创作的语言环境是古典的,通过创作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刘占泉教授说过:“教学生学写旧体诗歌,间接来说是培养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以及文言阅读能力。”[5]所以,创作旧体诗可以打通阅读、鉴赏、表达等言语行为之间的通道,具有一石多鸟之功效,学生的语感也在其中潜滋暗长了。

二、旧体诗创作可冶性达情,彰志励行

“诗教的魅力何在?可以励志,可以修德,可以陶情,可以劝学。”赵谦翔老师深有体会地说。面临高考的压力,语文变成了“老六”,语文教师的地位尴尬可见一斑。事实上,语文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要讲究方式方法,旧体诗创作就是一种行之有效,行之有趣的好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和心态,或者现身说法,写诗赠诗,寓教于诗;或者教学生赏诗作诗,诗词唱和,以诗自育。这样不但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还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不经意间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

1.写旧体诗可以冶性达情

刘熙载言:“词家先要辨得情字。”“辨得情”,方能“德其正”,情乃诗之胚。钟嵘在《诗品·序》中有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人是灵性之象也,心非木石岂无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无所感则无诗。歌德借少年维特之口说“哪个少男谁个不善钟情?哪个少女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洁至纯!”有如此之情,不诉诸笔端,岂不是遗憾?本人读过学生的多首好诗妙句,每每击节叹赏:“香风有情伴人语,落木无声月华浓”抒发其逸致;“琴箫一曲满庭芳,当时只道是寻常”吐露其深情;“淡昏暮霭夕阳累,喜见袅然炊烟升”,表达劳累一天后归家的轻松;“相聚总有离别时,只愿普天共婵娟”,叹赏虽负笈远游而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他们用诗刻录着自己的情感,铭记着自己的青春。接受诗词的洗礼,用“我”的方式表达出来,还有比这更美的语言吗?

清人陈仅说“古今无一日无性情,即无一日无诗,无一日无家国天下,即无一日无美刺”。诗词创作的动机就在于情,所谓情动而辞发。语文教师请别吝啬,请用你的诗情去唤醒、激励、点燃他们,唤醒他们的纯真性情,激励他们的家国之情,点燃他们的浪漫诗情。高中学生求知欲强,个性鲜明,乐于接受新事物,尤其喜欢挑战一些未知领域。雨季花季的年龄正是人生中感情敏感、细腻、丰富的阶段。他们年盛志美,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单纯至诚,远离世俗。高中阶段可以说是诗词创作的黄金时期,抓住并把它开发出来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2.写旧体诗可以彰志砺行

《毛诗序》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者,心动也。刘勰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太白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子美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古代的文豪用诗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人生际遇。我们在先贤的翰墨中浸润濡养。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时期,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每位老师责无旁贷,而让他们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笔者是一个诗赋不高的人,但颇爱“抛砖”,常常引出的是“玉”,一块块温润剔透的“玉”。他们写出来的绝对是诗,而且属于这个年龄的诗,他们也在用诗宣寄自己的心志呀!“远志励学寻常事,修身笃行承先贤”,这是高一学子的铮铮誓言;“数载寒窗,青春总在书海题山处”,高中生活就是这样简简单单;“无涯书海苦用功,望断水木清华晓梦中”,追梦路上以苦为甘;“韶光似箭不我待,置身世俗外”,只争朝夕气定神安;“满卷红蓝斑驳,憔悴损,确实无人敢懈”,高考冲刺岂敢怠慢……他们也在用诗歌记录着自己的成长。

三、旧体诗创作可提高修养,培养美感

1.提高学生修养

诗论家叶燮有言:“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又言“才能夫内得之于识而出之而为才,惟胆以张其才,惟力以克荷之。”才、胆、识、力,构成诗之四维。主张性灵说的袁宏道认为诗人具备了“识、才、学、胆、趣”五个方面的修养,则为诗“皆具三昧”。可见,创作主体具备以上条件,才能写出好诗。而这些要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阅读有关。这就需要创作者静下心来读书,为创作做准备。读书可以博识,博识才可挫万物于笔端;可以广才,广才方能逸于诗文利于行;可以厚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得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可以养气,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蓄力,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诗之修养,即人之修养、学养和修为。

叶嘉莹先生说“我们读的古诗词,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筛选、淘汰,那个诗人的诗,是那个诗人自己的生命、生活、品格、思想的体现,你读这个伟大的诗人的诗的时候,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是诗歌的其中一个好处。”此言得矣。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安排适当的创作任务,可以促进学生深入品读古诗词,从而提升自己多方面的内在修养,语文素养也因此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美感

“重视对诗歌思路梳理,语言表达的锤炼,捕捉动心的瞬间,放大动情的细节,锤炼贴切的词语,运用学过的手法,创作真情的诗篇。”[6]这就是创作。从这个角度,学生的旧体诗不就是创作吗?创作是比写作高出一个层次的表达,能创作的学生还能不会写作吗?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从创作的角度教写作,比单纯的教写作效果更好。学生一旦脱离苍白的写作教条,去追求一种自由表达的时候,其创造性、主体性都得到了解放。一位学生在谈自己创作经历的时候说“把整个心都呕出来了”,大脑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吟安一个字,耐得半宵寒”,他深深地体会这种艰辛,也深深地体味得这种幸福。可见,读诗能培养美感,写诗同样能培养美感。

事实上,旧体诗创作是项艰辛的精神活动。在创作的时候常常苦思精求、惨淡经营,有时借助外力、借鉴古人,有时设身处地、代人物立心,有时孤坐窗前、视通万里……待有了创作的欲望,还要考虑立意与布局,结构与章法,造语与修辞,格律与用事,修改与加工……待成竹在胸,方得心应手。创作的过程几乎调动了鉴赏的全部技巧,也可以说是鉴赏技巧的物化。会创作自然会鉴赏。鉴赏是发现规律,创作是运用规律,所以创作是比鉴赏处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

既当读者,又当作者,边读边作,边作边改,以创促赏,乐在其中,持之以恒,受益无穷。杜甫主张“新诗改罢复长吟”,这是经验之语。

以创促赏,创赏合一,不失为古诗词教学的一条途径。学生通过诗词创作,涵养性情,发现自我,提升人生的境界,提高审美能力,最终达到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和平静穆”的极境,从而成就人生的大美。

四、旧体诗创作可促成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心

旧体诗的创作也是文化寻根的历程,不用说形式上要继承传统,内容上也有继承性,所谓“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如果学生想尝试四言体诗,他会沿波讨源,去倾听两千多年前的吟唱;如果想用骚体诗创作,他一定会去了解屈原,去体悟骚体诗舒缓迂回的情韵;如果他想写古风,他会遥想太白、乐天;如果尝试近体诗,他会期遇王维、子美;如果他想创作词,他自然也会研究词牌,体会词“别是一家”的韵味;如果他想写豪放词,他一定去走进苏轼、辛幼安、张孝祥;如果他想写婉约词自然不会放过柳七、秦观、李易安……

汉语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而古诗词的语言更是一种形象语言。创作古诗词要求语言精炼、节奏分明、音响和美,尽可能增强表达效果,以引起共鸣。古诗词把汉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从音韵的选择,到平仄的运用,从句法的构造到炼字的技巧,从修辞的润色到意境的营造,无不让人惊叹汉语文化的美。学生徜徉在古典诗词中,浸润、乳养、学步、成长。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如何继承和发扬光大,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

可见,旧体诗创作,虽难度较大,但乐在其中,功在其后,能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种提高是实实在在的,在一次次的遣词造句中融入文化,在一次次的字斟句酌中掌握技法,由此形成的语文素养一定根深蒂固,不可磨灭。旧体诗创作,实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2][4][5][6]赵谦翔:《赵谦翔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7年,第68、68、68、68、71页。

[3]赵仲才:《诗词写作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页。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旧体诗古诗词教学语文素养
老舍的旧体诗
重返旧体诗世界的鲁迅
旧体诗词的现代走向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