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别典故,准确理解古诗文

2016-03-02杜恒联

学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误解典故

□杜恒联



识别典故,准确理解古诗文

□杜恒联

摘要:引用典故是古诗文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分为明引和暗引。对于明引,人们容易看出来。而暗引是剪截古事古语,甚至是只融化为一个词或词组,这就易使人们误解文意。文章指出了《二十四史全译·隋书·第二册》翻译不当或错误的地方十六处,提醒读者正确理解典故和古诗文。

关键词:典故;《隋书全译》;误解

古诗文中经常引用典故。《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典故的解释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汉语大辞典》对典故的解释是:“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引用典故有明引,有暗引。明引是指出古事或指明古语的出处,人们容易看得出来。如: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唯新。”(《书经·盘庚上》)

暗引则不指明出处,讲究剪截融化。所谓剪截融化就是裁取古事古语并加以改易,使之适合作者自己的本意和对仗严切等方面的需要。“有时候甚至把典故只融化成一个词或词组,表面上就更看不出有什么出典,但是作者却是有意识地在用典”。(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如: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

暗引典故是我们阅读古书时最需要注意的,如果不知道作者用了典故,就容易误解文意。我们用《二十四史全译·隋书·第二册》里面的误译来说明这个问题。《二十四史全译》是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重点项目。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出版。绝大部分译文准确、流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隋书》由唐初史臣编撰,篇前的序和篇末的“史臣曰”以及正文里面包含大量的章表奏启,多用骈文,文字艰深,经常暗用典故。这些地方的翻译容易出错。举例如下:

1.《卷三十六·列传第一》(979页,以下省去“页”字)

(原文)后之继体,靡克聿修,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闲之操。

(译文)后世的继承者,不注重美德的修养,醉心于柔美曼妙的外貌,却不顾及幽静娴淑的品行。

“靡克聿修”应译作:后世的继承者,不能继承先人的德业。

“聿修”的意思是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毛传:“聿,述。”《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聿脩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吕向注:“聿,循;脩,治也。”“聿脩”后也写作“聿修”。古人把“聿”解为遵循,现代学者一般解为助词,不译。

2.《卷三十七·列传第二》(990)

(原文)朕初临宇内,方藉嘉猷,养老乞言,实怀虚想。

(译文)朕刚刚建朝,正要借助良臣的谋略,请求养老这类的话,实是您不切实际的想法。

应译作:朕刚刚建朝,正要借助良臣的谋略,优养年高德劭的大臣,并向他们请教,这实是我虚心想做的。“养老乞言”语出《诗·大雅·行苇序》:“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

3.《卷三十七·列传第二》(991)

(原文)方屈箕、颍之志,始顺内外之情。

(译文)才抑止箕子、颍人的志向,顺从天下人的愿望。

应译作:才抑止像许由的归隐箕山之下、颍水之阳的志向,顺从天下人的愿望(做皇帝)。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张守节《史记正义》:“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

4.《卷三十七·列传第二》(992)

(原文)吾荷国恩,年宦已极,启足归泉,无所复恨。

(译文)我蒙受国家之恩,年龄和官职已经极高,现在迈步往黄泉路上走,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启足”为善终之义,非“迈步往黄泉路上走”。《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四书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

5.《卷三十七·列传第二》(1000)

(原文)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

(译文)我认为绥靖能使远方变成近地,这是写在经书上的。

应译作:我以为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这是写在经书上的。《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十有二牧,柔远能迩。”颜师古注:“柔,安也。能,善也。”

6.《卷三十八·列传第三》(1016)

(原文)盐梅之寄,自有攸归。

(译文)所谓盐梅之类,自应退回本职本位。

应译作:朝政所寄托的宰辅大臣,自有合适的人选。

《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故以“盐梅”喻指贤臣。

7.《卷三十九·列传第四》(1030)

(原文)析薪克荷,崇基弗坠。

(译文)积福消难,坚实的基业始终不倾覆。

应译作:能够继承父业,坚实的基业始终不倾覆。“析薪克荷”字面意思是能够负担父亲劈的薪柴。克:能。荷:负担。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施(丰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后因以谓继承父业。《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王肃亮直多闻,能析薪哉!”

8.《卷四十二·列传第七》(1071)

(原文)书契以还,立言立事,质非殆庶,何世无之?

(译文)自有书契以来,立言立事于世,资质不是贤德之人,哪一个时代没有呢?

应译作:自有书契以来,立言立事于世,天资不是超群的,哪一个时代没有呢?后文说到“牧商鄙贱,屠钓幽微”也“化为侯王”。《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殆:几乎。庶几:差不多。后以“殆庶”指贤德者。《后汉书·黄宪传论》:“宪隤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

9.《卷四十二·列传第七》(1071)

(原文)至若臣者,本惭宾实,非勋非德,厕轩冕之流。

(译文)至于我,原本就不够宾客资格,既无祖上功勋又没有高尚品德,侧身在达官贵人之间。

“本惭宾实”应解为:惭愧的是我虚得声名。《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后即以“宾实”谓名声与事功相称。南朝·梁·锺嵘《诗品·总论》:“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

研究表明,草33薄层稠油油藏在水平井井网条件下具备蒸汽驱可行性。但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实施井组矿场试验,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大规模推广,同时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加大监测资料的录取和分析,及时配套工艺技术解决现场的开发问题。

10.《卷四十三·列传第八》(1082)

(原文)又王之昏主,心若豺狼,雠忿同胞,有逾沉、阏。

(译文)还有郇王的混乱的国主,心如豺狼一样残忍,仇恨同胞,比沉、阏还狠毒。

“雠忿同胞,有逾沉、阏”应译作:隋帝杨广仇恨同胞比实沉、阏伯两兄弟相残还酷烈。《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沈”后写作“沉”。

11.《卷四十三·列传第八》(1082)

(原文)遂得预沾磐石,名在葭莩。

(译文)才得以进入朝廷,列名于皇族亲属。

“预沾磐石”和“名在葭莩”意思一样,都指列名于皇族亲属。此文指杨庆,是隋帝杨坚同姓远属。“磐石”喻分封的宗室。《史记·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

(原文)荷陛下非分之恩,久紊台槐,常虑盈满。

(译文)领受陛下过分的恩宠,长期在台阁出入,经常担忧过分盈满。

“台槐”非指台阁,指三公。古以三台星象征三公,周在外朝种槐树,以定三公之位,后因以“台槐”称宰辅之位。《晋书·郑袤李胤等传论》:“此数公者,或以雅望处台槐。”

13.《卷四十五·列传第十》(1104)

(原文)伏愿圣心同于螫手,不宜复留意。

(译文)仁圣之心不能合同于毒虫,不宜再留意于这件事。

应译作:希望陛下有螫手解腕的心,不再留意于杨俨。这是杨素劝隋高祖杨坚坚决废黜已废太子杨勇的儿子杨俨,不再加以同情之心。《三国志·魏志·陈泰传》:“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后以“螫手解腕”比喻为了顾全大局而忍痛牺牲局部。

14.《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1149)

(原文)伏惟陛下照重离之明,养继天之德。

(译文)陛下普照重黎、离朱的光明,涵育继承昊天的大德。

“重离”指太阳,非指重黎、离朱。《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离”为八卦之一,代表火,太阳。《离》卦为离上离下相重,故以“重离”指太阳。《隋书·音乐志下》:“重离得位,芒种在时。”

15.《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四》(1151)

(原文)尧十子,舜九子,皆不肖。夏有五观,周有三监。

(译文)尧帝有十个儿子,舜帝有九个儿子都不肖。夏朝有五观,周有武庚管叔蔡叔。

这是说不肖之子的,武庚是殷纣王的儿子,怎么能和管叔、蔡叔相并呢?“三监”应指管叔、蔡叔、霍叔三个兄弟。周武王灭商后,以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总称三监。五观:也作武观,夏启的少子。夏启十五年,武观叛乱。

16.《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1459)

(原文)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

(译文)黄河的北面,千里无人烟,长江淮河之间,只养育茂盛的水草。

“鞠为茂草”应解为:都是茂盛的杂草。《诗·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毛传:“鞫,穷也。”“穷”即穷尽义。“鞫”又作“鞠”。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

[2]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4]朱熹:《四书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达送]

猜你喜欢

误解典故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读成语典故偶得六首
《游山西村》的千古误解
超越还是误解?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关于对价格的几种误解的分析
闻鸡起舞
浅议农业大省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