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斑块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16-03-01朱建钢

安徽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冠状动脉

朱建钢

(苏州金阊医院心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0)



颈动脉斑块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朱建钢

(苏州金阊医院心内科,江苏 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通过颈动脉斑块评分情况的分析,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将参与研究的病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组,对所有病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进行颈动脉斑块评分,以此作为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联系的数据基础。结果经过颈动脉超声检测以后,发现冠心病组在Crouse积分、等级积分、斑块数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如将所有病例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划分,以上结果也成立,P<0.05。 结论颈动脉斑块评分可以反映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评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冠心病作为继恶性肿瘤后的疑难杂症,其存在已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1]。作为心脏病的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对此进行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2]。冠心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3]。对于其诊治以往惯用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检查需要,且该方法对患者和医生的要求较高,在临床中推广有一定难度。而目前医务人员熟知的颈动脉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该方式检查具有简单、无创、便捷、经济等诸多优点,让其在临床中推广较为容易。其主要手段是运用颈动脉超声来检查斑块的数量和厚度并对其进行科学评分,通过评分结果来判断其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存在的联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2月疑似冠心病的患者72例,根据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9人,非冠心病组33例;男性25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5.1±1.2)岁。所有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选取的病例均为我院内科患者,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的确定标准;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病史;不能够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1.2.1颈动脉超声检查(1)仪器:使用simens公司彩色颈动脉超声检测仪。(2)检查部位:总动脉远端、内动脉起始端、总动脉分叉、颈外动脉。(3)检查内容:动脉有无阻塞、动脉壁的厚度和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

1.2.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与等级积分使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参与研究病例的颈动脉斑块,着重检查数量和厚度。内膜中层厚度≥1.2 mm就判定为斑块已经形成,Crouse总积分等于两侧颈动脉斑块的最大厚度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判定为0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 mm,判定为1分;动脉硬化斑块出现且未造成明显狭窄,判定为2分;20%≤管腔狭窄<50%,判定为3分;50%≤管腔狭窄≤99%,判定为4分;血管完全闭塞则判定为5分。

1.2.3Gesini积分根据Gesini积分法将冠状动脉狭窄分为6个等级:1分:狭窄≤25%;2分:26%~50%;4分:51%~75%;8分:76%~90%;16分:91%~99%;32分:100%(总积分计算法是根据狭窄的位以及造成心肌损害的程度不同,乘以对应的系数)。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比较由表1内容可以看出,非冠心病组的Crouse积分为(1.85±2.45),等级积分为(1.35±1.35),斑块数为(0.77±0.84);冠心病组的Crouse积分为(3.65±3.24),等级积分为(2.54±1.34)斑块数为(1.46±1.34);两组比较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各项数据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

表1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比较

2.2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情况对比非冠心病组狭窄<50%,将冠心病组按照50%≤狭窄<70%、狭窄≥70%划分,其中50%≤狭窄<70%共12例,狭窄≥70%共21例。狭窄<50%组的Crouse积分为(1.85±2.45),等级积分为(1.35±1.35),斑块数为(0.77±0.84);50%≤狭窄<70%组的Crouse积分为(2.85±3.41),等级积分为(1.70±1.44),斑块数为(1.10±1.25);狭窄≥70%组的Crouse积分为(3.87±3.01),等级积分为(2.33±1.21),斑块数为(1.46±1.17);将三组的Crouse积分、等级积分、斑块数比较,P<0.05(表2)。

表2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情况对比

2.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有斑块为28例,无斑块为11例;非冠心病组有斑块为13例,无斑块为20例子。冠心病组的斑块数量要多于非冠心病组。颈动脉灵敏度为71.0%,总符合率为61.5%(表3)。

表3 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心脏病已经成为了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4],其死亡率还在逐年升高,因此,控制冠心病的并发率和死亡率已经成为当前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5]。通常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多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不尽人意的是该检查术中、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为此,人们正积极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地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检测方法[6],而超声检查凭借着其简单、安全、无创、廉价等优势走入了冠心病的诊治当中[7]。颈动脉超声可以灵敏的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而反映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因此颇受医学界重视[8]。国内外的医疗工作者使用颈动脉超声来进行颈动脉斑块的检测中发现其对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较好。

动脉粥样硬化一旦产生将伴随患者一生,目前尚无彻底清除和治愈的方法[9],并且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斑块造成动脉血管的堵塞,进而导致血栓的发生,最终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10]。虽然目前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不能够表明每一个斑块都会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诱因,但过往的研究结果均已经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深,斑块越多,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就越高[11]。之所以选择超声技术来观察颈动脉斑块的情况,主要因超声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其无创、经济等特点在临床中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12]。本次研究也选择了使用颈动脉超声来进行斑块的评定,目的就是通过颈动脉斑块的积分情况来寻找其与冠状动脉之间的联系[13]。这对于心脏病呈现逐年攀升前提下的国内医学界,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明确地判断了冠状动脉与颈动脉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在临床治疗上使用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来帮助医务工作者进行正确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便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综上所述,冠心病作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理,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超声价格低、无创、操作简单,逐步成为了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运用颈动脉超声来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测定,可以有效的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明祥,陈运枝,方丽娅,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9):773-776.

[2]杜海萍.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20(20):1-2.

[3]李建玲.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J]. 中外医疗,2014,33(1):5-6.

[4]李利军,赵嫦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6-8.

[5]穆洋,徐勇,智光,等. 颈动脉斑块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4):1891-1893.

[6]孙建群,刘颖.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 心脏杂志,2012,24(4):464-467.

[7]李文,张鸿举,丁少娟,等.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3(4):278-280.

[8]金远志,王邦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J].安徽医学,2010,31(6):556-559.

[9]曹亦宾.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3):197-204.

[10] 宫兵,吴东垣,王丽岩,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4):601-603.

[11] Chung JW, Nah DY, Bae JH, et al. Carotid artery plaque score can predict intermediate or high SYNTAX score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3,111(7):86B.

[12] 朱宇.超声无创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9):616-618.

[13] 申琳. 冠状动脉SYNTAX积分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3):248-250.

收稿日期:(2015-08-17,修回日期:2015-11-12)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1.042

猜你喜欢

冠状动脉
低剂量低对比剂冠状动脉CTA个性化扫描方案的研究
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与分支导丝技术的对照研究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临床分析
依诺肝素不同用法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74例的临床分析
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