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15-09-07龚泽瑶
龚泽瑶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行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20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其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并总结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本组20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后的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轻度扩张者为18例,冠状动脉内径大于4mm者为2例。结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后,冠状动脉形态与心脏形态均可清晰显示,且可准确测量心脏大小与冠状动脉内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诊断
川崎病为婴幼儿全身性小血管炎病变,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会累及全身小动脉,且冠状动脉会受累,为婴幼儿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因而有必要给予患儿尽早诊断,以为患儿的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本文以我院接收的20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超声心动图诊断,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本组20例川崎病患儿经诊断后的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均伴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的变化,其中有90.0%(18例)患儿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内径在3-4mm之间,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为0.16-0.3范围内;其余10.0%(2例)冠状动脉内径>4mm,其中有1例患儿的冠状动脉内径为5mm,但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的比值为0.61,有1例患儿于后期复诊时冠状动脉内径出现反复性增宽现象。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20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中12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年龄为7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3.25±1.20)岁。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其超声心动图诊断,采用ACUSONS2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其进行诊断,探头的频率为3.5MHz,选取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入道与流出道切面以及大动脉短轴切面,充分显示左、右冠状动脉的主干与分支,进而仔细观察冠状动脉的起源、形态以及走形情况,并对冠状动脉的内径进行测量。
1.3 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患儿经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检查后,若≥5岁者冠状动脉绝对值>4mm,<5岁的婴幼儿冠状动脉绝对值>3mm,或冠状动脉管腔明显不规则、某节段冠状动脉内径为临近节段的1.5倍以上者,则视为冠状动脉异常。
1.4 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
3 讨论
川崎病于1961年发现,该病于儿童或婴幼儿中均可见,据有关统计调查研究表明,约有80-85%的患儿年龄<5岁,且以6-18个月的婴幼儿群体较为多发,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患儿发病后,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损伤、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主要病理表现为血管性病变,会累及患儿的左、右冠状动脉,使血管壁扩张、变薄,进而出现瘤样改变或出现狭窄,部分严重患儿或会出现闭塞。
就正常者而言,其冠状动脉分别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且其具有较细的内径,心底短轴于主动脉根部4-5点钟方向可见左冠状动脉开口,10点钟方向则可见右冠状动脉开口,为其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后,可清晰显示胸骨旁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探头方位进行调整后可于主动脉根部4-5点钟方向见左冠状动脉主干向左走形,而后探头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可见长轴图像,再行侧动后可充分显示回旋支、左前降支;相对于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较难,显示左冠状动脉切面基础上会稍向上倾斜,于主动脉根部10-11点钟方向见右冠状动脉长轴,但分支向上便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还可于左室长轴切面处将主动脉前壁后内旋转探头显示出来,再向上倾斜探头后,可显示右冠状动脉。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20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后的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轻度扩张者为18例,冠状动脉内径大于4mm者为2例,其中有1例患儿于后期复诊时冠状动脉内径出现反复性增宽现象,该现象以左冠状动脉受累较为多发,当患儿处于亚急性期时,冠状动脉变化出现高峰;处于恢复期时扩张的冠状动脉便会缩小进而促使管壁的回声增强,导致管壁不规则或出现钙化回声。
综上所述,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后,冠状动脉形态与心脏形态均可清晰显示,且可准确测量心脏大小与冠状动脉内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