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诺肝素不同用法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2016-03-17侯培培
侯培培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依诺肝素不同用法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将所选患者按给药方式分为A、B、C三组, 每组40例。三组均采用依诺肝素联合瑞替普酶进行治疗, 但依诺肝素药物的给药方式存在差异, A组患者在溶栓前静脉推注30 mg, 溶栓结束后皮下注射1 mg/kg;B组患者在溶栓前皮下注射1 mg/kg;C组患者在溶栓结束后皮下注射1 mg/kg, 患者均12 h注射1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7 d。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60 min后再通状况, A组为82.5%, B组为62.5%, C组为60.0%, 三组比较, 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90 min再通状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5%、10.0%、1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采用瑞替普酶进行治疗前, 可采用溶栓静脉给药, 依诺肝素30 mg负荷量, 使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缩短, 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依诺肝素;冠状动脉;再通时间;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02
近年来, 有研究报告称依诺肝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其临床效果显著。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9月~ 2014年11月接收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 意在探讨分析依诺肝素不同用法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11月接收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如心电图检测等)进行确诊, 患者均符合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将所选患者按给药方式分为A、B、C三组(患者均知晓本次治疗给药方式, 并签字确认), 每组40例。A组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32~72岁, 平均年龄为(53.29±6.32)岁;B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35~71岁, 平均年龄为(54.27±6.28)岁;C组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31~74岁, 平均年龄为(54.09±6.86)岁。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课题, 均不存在智力障碍和沟通障碍, 都可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各项治疗护理工作。三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溶栓前给予300 mg阿司匹林和300 mg氯吡格雷, 嚼服。溶栓前后12 h静脉滴注40 mg泮托拉唑, 避免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他硝酸酯类、他汀类等药物均按照用药指导进行服用;再给予瑞替普酶[国药准字S20030095, 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进行治疗, 20 MU分2次静脉注射, 10 MU/次, 2 min/次, 间隔30 min。依诺肝素(国药准字H20064067, 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A组患者在溶栓前静脉推注30 mg, 溶栓结束后皮下注射1 mg/kg;B组患者在溶栓前皮下注射1 mg/kg;C组患者在溶栓结束后皮下注射1 mg/kg, 患者均12 h注射1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7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临床治疗过程中, 患者再通判断标准参考临床血管再通判定标准, 患者在2 h内胸痛状况明显缓解;ST段回落50%;治疗后3 h内没有出现心律失常;肌钙蛋白T(I)[TnT(I)]峰值提前到发病12 h内,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提前到14 h内[2]。
治疗过程中, 各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状况, 包含并发症发生率, 并做好记录, 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 并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再通率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60 min后再通状况比较, A组为82.5%, B组为62.5%, C组为60.0%, 三组比较, 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90 min再通状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再通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60 min再通 90 min再通
A组 40 33(82.5) 37(92.5)
B组 40 25(62.5)a 34(85.0)
C组 40 24(60.0)a 33(82.5)
注:与A组比较, aP<0.05
2. 2 三组并发症比较 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5%、10.0%、1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简称AMI), 指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心肌坏死[3]。导致此疾病的原因有激动、过劳、寒冷刺激、暴饮暴食、吸烟、便秘等, 临床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1980年,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 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占有核心地位, 虽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在此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较广, 但溶栓仍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为重要的方式。瑞替普酶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 天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4];依诺肝素的活性作用点为独特的1, 6-脱水环状结构, 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LMWH的药理学特征[5]。本研究中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三组, 依诺肝素药物的给药方式为三种, 从再通率上来看, 治疗60 min后, A组患者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A组再通率为(92.5%), 且并发症稍微较多, A组出血率和相关学者报告存在相近性(12.5% VS 14.5%), 此结果表明, 在溶栓前给予患者依诺肝素30 mg属于安全的, 另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可能和患者低体重、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 因此, 需密切关注各患者体征指数, 抗凝方案可适当做出调整。
综上所述, 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采用瑞替普酶进行治疗前, 可采用溶栓静脉给药, 依诺肝素30 mg负荷量, 使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缩短, 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黄鹏, 刘彩霞.磺达肝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治疗中出血的观察.医药前沿, 2012, 2(17):142-143.
[2] 王寅, 蒋利.依诺肝素与达肝素用于非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对比.世界临床药物, 2012, 33(1):30-33, 36.
[3] 贾志, 郭牧, 张云强, 等.磺达肝癸钠治疗非急诊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中国医药, 2013, 8(12):1684-1687.
[4] 张小兰.磺达肝葵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 47(7):837-838.
[5] 干志红, 苟华良, 孙向阳, 等.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四川医学, 2012, 33(5):799-800.
[收稿日期: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