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低对比剂冠状动脉CTA个性化扫描方案的研究

2016-11-30吴鴻肖文强易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7期
关键词:冠状动脉低剂量研究

吴鴻+肖文强+易群

【摘要】 目的 探索低剂量低对比剂冠状动脉CTA个性化扫描方案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前瞻性扫描-CTA组(10例)及前瞻性扫描+CTA组(40例)。前瞻性扫描+CTA组使用CTA个性化扫描方案, 前瞻性扫描-CTA组不采取任何方案;同时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为回顾性扫描组, 使用CTA个性化扫描方案。对比三种扫描方式的各种扫描参数和辐射剂量。结果 三组生理盐水总量、流率和对比剂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管电流、管电压、扫描时间和扫描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扫描-CTA组有效辐射剂量(ED)剂量为(7.47±1.14)mSv;剂量长度乘积(DLP)剂量为(336.47±54.84)mGy·cm;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为(24.95±1.74)mGy;前瞻性扫描+CTA组分别为(4.95±1.45)mSv、(261.87±64.75)mGy·cm;、(21.67±2.47)mGy;回顾性扫描组分别为(5.95±1.75)mSv、(229.47±133.21)mGy·cm、(21.75±1.95)mGy;回顾性扫描组和前瞻性扫描+CTA组辐射剂量小于前瞻性扫描-CTA组(P<0.05)。结论 CTA个性化扫描方案联合回顾性扫描在冠状动脉患者中效果显著, 其不仅可减少辐射剂量, 还可为临床提供清晰的诊断图像。

【关键词】 低剂量;冠状动脉;CTA个性化扫描方案;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52

临床上西门子64排128层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模式分为回顾性扫描和前瞻性扫描, 其中回顾性扫描需使用的剂量较高, 但其在治疗过程中无需控制患者心率, 而前瞻性扫描主要特点在于剂量较低, 但需控制患者心率, 因为在低心率状态下才可收集数据, 从而保证图像质量[1]。本文旨在探索低剂量低对比剂冠状动脉CTA个性化扫描方案的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女比例25∶25, 年龄32~65岁, 平均年龄(46.85±6.05)岁。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前瞻性扫描-CTA组(10例)及前瞻性扫描+CTA组(40例)。同时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为回顾性扫描组, 男女比例26∶24, 年龄33~66岁, 平均年龄(50.76±5.08)岁。纳入标准:临床确诊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前瞻组患者心率需<70 bpm;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碘对比剂过敏患者;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沟通障碍患者;精神抑郁患者;呼吸不能配合患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1.7 mg/L或150 mol/L)。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MSCT图像和扫描后处理 设备和仪器:①双筒高压注射器和20G留置针选用美国Medrad公司生产;②在图像工作站中配置冠脉分析仪软件;③在使用西门子64排128层前, 将球管旋转时间控制在0.33 s/r, 探测器准直径2×32 i×0.6 mm, 时间分辨力83 ms。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给予患者成像扫描前不服用任何降心率药物, 可在扫描前5 min给予患者服用0.5 mg硝酸甘油片, 从而达到扩张冠状动脉作用。扫描开始前可缓慢(4.0 ml/s)注射生理盐水20 ml, 从而了解患者血管内情况, 在进行扫描时, 可在患者肘静脉注射60~7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典迈伦(以3.8 ml/s速度注射), 随后在注射40 ml

生理盐水(以4.0 ml/s速度注射)。对患者进行多方位扫描, 主要以头足方向为主, 扫描范围可从支气管分叉平面下至膈面3 cm处, 在扫描过程中, 可根据原始图像进行手动终止扫描, 防止出现曝光过多现象, 同时可使用bolus tracking技术, 将触发阈值控制在80 HU左右, 而延长时间可维持在5 s内。西门子64排128层前瞻性扫描组(前瞻性扫描+CTA组及前瞻性扫描-CTA组):将其频率控制在12 kV, 再以70%R~R间期为中心进行扫描, 前瞻性扫描+CTA组患者使用CTA个性化扫描方案, 将其管电流控制在400 mAs, 随着患者实际情况, 可对CT扫描仪自动选择;前瞻性扫描-CTA组采用400 mAs固定管电流。西门子64排128层回顾性扫描组:所有患者均使用CTA个性化扫描方案, 将其参数调整为120 kV, 质量管电流可控制在400 mAs, 其电流参数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同时可使用螺距-心率自动匹配技术和ECG管电流自动调节控制技术, 手动调节螺距和曝光时间, 全剂量曝光区可选择三种, 分别为:40%~65%、35%~70%、70%, 之外的时间窗曝光管电流剂量控制在20%范围内。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种扫描方式的各扫描参数和辐射剂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各扫描参数比较 三组生理盐水总量、流率和对比剂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管电流、管电压、扫描时间和扫描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 前瞻性扫描-CTA组ED剂量为(7.47±1.14)mSv;DLP剂量为(336.47±54.84)mGy·cm;CTDI剂量为(24.95±1.74)mGy。前瞻性扫描+CTA组分别为(4.95±1.45)mSv、(261.87±64.75)mGy·cm、(21.67±2.47)mGy。

回顾性扫描组分别为(5.95±1.75)mSv、(229.47±133.21)mGy·cm、(21.75±1.95)mGy。回顾性扫描组和前瞻性扫描+CTA组辐射剂量小于前瞻性扫描-CTA组(P<0.05)。

3 讨论

CT冠状动脉成像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为高辐射剂量, 若长时间维持高辐射剂量, 严重时不仅可影响治疗效果, 还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目前首要解决问题在于降低辐射剂量, 而本院总结了以下要点:①扫描方式的选择, 虽然前瞻性技术可减少辐射剂量, 但其需控制患者心率, 而此将CTA个性化扫描方案应用于回顾性扫描中, 不仅可达到扫描效果, 还可减低辐射剂量[2];②扫描参数的设置:通过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 从而对ECG管电流进行自动调节;③扫描范围的选择:临床上发现辐射剂量可与扫描长度相关, 因此准确的选择扫描范围, 可适当的减少辐射剂量。前瞻性扫描-CTA、前瞻性扫描+CTA、回顾性扫描三类扫描方式是临床上常用的扫描方式, 其中以回顾性扫描效果最佳, 其不仅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还可降低辐射剂量。

CTA个性化扫描方案和固定管流技术相比, 其更具有个体化, 属于扫描定位和硬件成像结合的辐射控制技术, 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包括患者组织结构的不同和体厚、体重的不同进行全方位扫描, 同时根据扫描定位像动态, 从而选择降低的管电流和管电压。本次研究中, 使用过CTA个性化扫描方案的回顾性扫描组和使用过的前瞻性扫描组管电压和管电流均低于未使用过的前瞻性扫描。而在对比前瞻性扫描组和回顾性扫描组各方面效果时, 发现回顾性扫描组效果更佳, 不仅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还无需时刻维持患者心率, 同时经CTA个性化扫描方案后的扫描结果图像画质较为清晰。

总之, CTA个性化扫描方案联合回顾性扫描在冠状动脉患者中效果显著, 其不仅可减少辐射剂量, 还可为临床提供清晰的诊断图像。

参考文献

[1] 周宇, 刘建新, 王霄英. 120 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 mgI/m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个性化应用研究. 放射学实践, 2014, 29(3):268-271.

[2] 何新华, 胡永胜, 杨越, 等. 不同对比剂用量方案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心脏结构显示方面的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 11(2):132-135.

[收稿日期:2016-08-01]

猜你喜欢

冠状动脉低剂量研究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与分支导丝技术的对照研究
依诺肝素不同用法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