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综合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定位

2016-03-01刘尉濂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

□刘尉濂



浅析综合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定位

□刘尉濂

【摘要】多门课程综合化日益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方向,语文学科作为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正确定位其在综合课程中的地位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语文学科对内是阅读、理解等能力的有效协调,对外是各门课程的学习基础,树立不可或缺的大语文观,在打好语文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综合课程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课程;语文学科;基础性作用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2个或2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但是也有一种意见表示分科和综合都是相对的。比如,生物学相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而言,是分科的,但对于植物、动物、人体生理等分科而言,则是综合的。按照这种说法,目前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其实都带有综合性色彩。

语文学科作为人们表达思维的工具,与学校其他课程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其本身就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虽然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属性与生物、物理这些学科相比不尽相同,但其自身的多重指向和多元目标构成了语文课程综合与分化的矛盾统一。

在综合课程与综合教学大力发展的背景下,语文学科的综合化教学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成为了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如何在综合课程背景下明确语文学科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语文课程与综合课程的目标一致

一个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意图的人必然拥有较好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学科的最终目标应当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性的素养还包括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是非辨别和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特征强调语文课程目标的设置必须对学生综合素质修养加以全盘考虑,让学生在各方面协调发展。这种综合并不是指各种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能力之间的互补协调。

语文学科多元性和综合性的整体特征,不仅是由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原则的复杂性、教学程序的多层次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且是在素质教育要求下语文学科理应呈现的合理状态。

现在学校强调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掌握多种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因此,语文学科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能力的构建。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质和价值。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语文教学要改变机械提高学生的读写应试技巧的观念,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观念。

特级教师于漪曾言明,“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不能单打一。力求实现‘学力形成’和‘人格形成’的统一,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形成语文能力的侧面,又有形成个人思想情操、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的侧面,二者有机和谐的统一,使学生文化素质、语文能力和智力获得多方面的培养”。这也就是说语文学科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两者不能简单割裂。只在语言文字上打转,就会失去语言的灵魂;脱离语言文字,只讲人文性,就完全背离了语文课的初衷。

综合课程也是强调提高全面素质,因此,在综合课程越来越普遍使用的今天,语文学科必须要始终坚定自己提?

二、理解语文学科的综合是协调内部各方面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课程。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口头和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同时还承担着道德熏陶的任务。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不能一团模糊,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构成语文素养的每一项能力依然是具体的。

就从课程设置而言,美国、英国、法国等相当一部分地区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上就有文学课、写作课、阅读课等具体课程,而且教材也是分开编写的。例如,法国有分别按照文学史和语法系统编写的教材。我国曾经也有过语文分科教学的实验,把语文一门学科具体分作文学和汉语两门课。

另外,从语文学科所涉及的课程资源来说,语文学科也是一门综合课程。河北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曾经提出过大语文教育观,他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发展,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说明,语文课作为大语文教学环境中的关键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作为语文学科的中心,辐射其他活动领域,有机统一学校、家庭、社会这三大块。

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综合不是一个空泛的话题,而是一个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课题。语言技能彼此相互联结,没有明显的难易之分,不能简单地说阅读能力比写作能力更重要,又或者说哪一种能力应当优先发展。语文学科的综合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种种技能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明白了这一点,就会了解到语文的能力没有孰轻孰重,而必须要相辅相成。同时,语文学科资源的多样性也说明了语文学科的综合,这也印证了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三、语文课程在综合课程中的具有基础性地位

从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实质上是人类的认识从整体到分化再到整体的过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分科课程更强调对一门学科的深入探究,综合课程则更强调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整体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没有以语文学科为代表的课程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综合课程也只会浮于表面。因此,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是相对的。

在面对综合课程越来越风行的今天,人们对语文学科在综合课程中的定位总是态度模糊的。无论将来语文课程是继续保持独立的姿态,还是融入综合课程的大流,都要避免两个极端倾向。但是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不管是偏向哪一种,都必须要舍弃课程的某些功能。

有些国家已经率先做出了尝试,他们试图权衡语文课程在综合课程中的地位。例如,法国在1994年颁布的《初中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白皮书中,提出围绕学科来组织教育内容。他们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分成三大块:表达、关于人的知识和关于世界的知识。语文即法语这一门课程隶属于表达这一块,表达这一块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熟悉各种表达实践活动,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表达仍然需要知识的支撑,其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解决问题。这也是另外两块内容(关于人的知识和关于世界的知识)得以存在的基础。这种对于语文学科在综合课程中的基础性定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国内,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了综合课程的尝试。北京亦庄实验学校在综合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课程的概念,并尝试在全校推行。这所学校实行的是教师包班教学,一至三年级每个班2名教师包班,教师的办公桌就在每个教室的后面。在这里没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的概念,只有一个个主题周,每学期选择4个贴近生活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教学,每节课都包含各种学科元素。但全课程仍然只是在小范围内开展,人们更多地对此抱有怀疑态度。

综合课程并不是对分科课程的完全否定,也不是为了模糊学科的特殊性,而是为了取消学科之间的隔膜。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是各学科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国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开始尝试实行综合课程,但还在起步阶段,对于分科和综合的课程论概念还未形成。另外,我国只有少部分地区进行了综合课程的实验,其他地区仍在施行分科课程,而且课程结构相当极端。但可以想见的是,综合课程作为一种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它有着不同于分科课程的独特优势。国内综合课程的研究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下去,语文学科与综合课程的关系也会日益凸显出来,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石天星.“全课程”悄然走进小学校园不再单列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N].浙江日报,2015-11-6.

[2]李晓宏.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浅论[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李金云,于漪,欧阳代娜.教学艺术浅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4,(1).

[4]张萍.从“课内”走向“课外”——谈“大语文”教育观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3-75.

[5]卫刚.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性工程——开发“科学人文相互融合的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33-36.

[6]刘淼,韩晓蕾.世界综合课程视野中的语文学科[J].中学语文教学,2003(12):49-51.

[7]陈金铭.一个做“全课程”的语文教师[J].小学语文教师,2014 (11):4-9.

(编辑:杨迪)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135-02

作者简介:刘尉濂,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高综合素质的目标。只有把握语文学科多元综合的特征,尤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体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当前语文教学内容的定位研究
略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