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三主”阅读激活语文学习模式

2016-03-01吴春来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模式语文学习

□吴春来



让“三主”阅读激活语文学习模式

□吴春来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语文学习的种种不良现状,提出以主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主活动展开语文实践、主题阅读丰富语文内容的“三主”阅读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润泽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模式;三主;语文学习

1978年,吕叔湘在《人民日报》撰文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30余年一晃而过,而语文教学的症结解决了吗?30年来,各种语文教学理论风生水起,动辄观摩,或是赛课,好不热闹!学生的语文学习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沉重。难怪陈钟樑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活得真累!”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学生语文素养大打折扣。原因何在?长期以来,语文学习按部就班、单调乏味、应试战术、唯分是举的不良现状始终没有得到扭转,学生思维不活、语文实践阙如、语文阅读淡化,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种种不良现状,笔者不揣浅陋,谈谈多年实践的“三主”阅读模式,以求教方家。

一、主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一次,笔者听一节市级优质课,执教者连续抛出十多个问题,问题零碎、肤浅,弄得学生茫然无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开始,有发展,有高潮,有尾声,而整个过程是思维的过程,不可割裂。好的教学恰如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串连起这条项链的主线就是教学中的“主问题”。主问题,可以衍生教学追问点、呈现问题照应点、营造课堂兴奋点、促成学生活动点、留下思维空白点,形成一张缜密的思维网,在教学中巧妙的主问题设计可以精简教学过程,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习兴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因其用典较多,学生阅读起来难度颇大,于是许多老师采取梳理典故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这样的教学思路虽清晰,但缺失思考的支点,无法点燃学生思维。笔者执教此课时,从最后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入手,问作者为何发出如此长叹?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迅速阅读文本,开始探究。有学生说,江山依旧,像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已不在,故长叹。有学生说,当权者韩侂胄贸然出兵,让人长叹。也有学生说,当时老百姓忘记了国恨,不得不使人长叹。整节课始终围绕一个主问题展开,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好的主问题设计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告诉我们,教学当从思维着眼,重在启发、引导,带领学生走向学习的大海。

二、主活动展开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经验所积淀形成的“语文学习之道”,它是通过听说读写、观察、思考、感悟、体验、质疑、探究等系列活动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和正确地运

那么如何才能规避此种现象呢?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语文主活动的方式有效展开了语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活动即课中主要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

比方在执教《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时,笔者要求学生模仿梁启超先生演讲,看谁演得像。学生们纷纷走进文本,细读描写梁启超先生演讲的段落。由于大家读熟了文本,咀嚼了语言,表演起来活灵活现,极富艺术感染力,梁任公的形象如在目前。

再比方在执教《雷雨》时,笔者要求学生展开辩论:周朴园到底爱不爱侍萍。学生揣摩文段,批注阅读,静心思考,分别从男性角度、家长角度、资本家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颇有深度。

主活动设计必须依托文本,让学生贴着文本说话,既要读懂文本,也要欣赏文本,更要再现文本,由此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主题阅读丰富语文内容

主题阅读是为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新语文教材实施的需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特点的一种阅读方式。“语文主题阅读”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实际学情,就某个主题进行深入、广泛阅读的一种学习方式。于漪老师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博览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博览是应用。一定要让学生‘嗜书’,不‘嗜’必然知识浅薄,视野狭窄。学生嗜书的感情不是天生的,靠引导,靠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嗜好,就等于帮他们找到源远流长的知识的泉眼,并且让学生在人类、社会、生命的层面上来学习语文。”主题阅读就是要学生博览奠基,唤起他们追寻真、善、美的情怀,最终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笔者在执教宋词单元时,曾展开主题阅读进行教学,针对单元主题,专门指定阅读书目,如确定了“大江东去苏东坡”“金戈铁马辛弃疾”“梧桐夜雨李清照”“白衣卿相柳三变”等阅读主题,通过作者传记、经典诗词的阅读,学生对古典诗词阅读有了质的提升,同时唤起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主题阅读也可以读书报告会形式展开,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口头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联想等思维能力,也可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学生喜欢上了阅读,读书报告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的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的学生本色质朴、有条有理,有的学生温文尔雅、处乱不惊,有的学生慷慨激昂、意气风发。如一次读书报告会上,一学生声情并茂地说道:

曾感伤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无奈,也曾惊叹于“不是人间富贵花”的高洁。他的才情、诗意,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一个不渴慕布衣清欢,一个只思冰天雪地、三秋落叶的柔情似水的才子,又怎会在意仕途的不顺?又怎去渴求那所谓的荣华富贵?在我看来,他拥有一颗如雪的心,即使处在一个集富贵与荣华、显赫与威望的家族之中,他依旧保留着那份高洁的情怀——一种不流世俗、与世无争的情怀。《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这本书,讲述了纳兰容若不凡的一生,作者用禅意、空灵、优美的文字,勾勒出一个至情至性的才子,将他的生平娓娓道来。

读书报告会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叶圣陶先生曾说,“以我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语文主题阅读把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解放出来,依据课标要求开展系统的海量阅读,不仅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更润泽了学生心灵,提升了境界。

参考文献:

[1]吴春来.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五个关键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9).

[2]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53.

[3]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75.

[4]吴春来.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3:7.

(组稿:程振理编辑:赵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020-02

作者简介:吴春来,湖南省语文特级教师,湖南省永州市语文教研员,中华语文网名师,倡导“乐—帮—导—让”四字教学。用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它是针对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来说的,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享受学习。在平常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忽略了语文实践。一是教师过多的“讲”和“问”及一些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占用了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时间;二是远离文本,学生不着边际地纷纷议论,取代了学生的个人阅读实践;三是语言学习意识淡薄,注重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能有效地在语言实践中积累、模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以至于语言表达能力很难提高。

猜你喜欢

阅读模式语文学习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
高校图书馆创建大学生跨学科阅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