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语文教学内容的定位研究

2016-08-09韦龙娟

成才之路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特殊性复杂性

韦龙娟

摘 要:针对语文教学面临的“教什么”这一突出问题,分析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对语文教学内容难以定位带来的影响,并从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方面切入,为语文教学内容来源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语文学科;特殊性;复杂性;教学内容;定位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70-02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多种原因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但最终都可归结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语文“教什么”从何而来?文章试图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分析语文教学内容的难定,并从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方面切入,综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定位。

一、语文教学内容难以定位的原因

现今,语文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教什么”,“教什么”成为一线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对于教学内容,每个科目都应有明确、清晰的标准,而语文教学内容却不然。对于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困境的问题,许多学者都探讨过原因,魏本亚在《“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何以成为问题?》中谈到三个方面的原因:语文课程标准缺失“教学内容”、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语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性。王荣生教授在《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提到“‘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实质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问题。”而周群也提到“语文课程内容缺失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知识体系有关。”由此可知,导致语文教学内容定位成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的“怎么会这样呢?可以罗列很多原因。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客观的,有人为的。”无论是因为课程标准缺失“语文教学内容”,还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内容标准”缺失,究其深层原因,是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脱不了关系的。

1. 语文定义的模糊性影响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

“要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连‘语文是什么都不清楚,‘教什么当然就无从知晓了。”一直以来,对于语文的含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从陶行知先生的“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到张志公的“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一直到今天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定义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与需要不断地更新、发展,但是它的外延也越来越大。外延增大了,也就使其具有一定的模糊意味,特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课程内容又怎么能轻易、明晰地规定语文教学该教什么呢?观察语文定义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人们对语文的定义大都从其外在表现与功能考虑,没有抓住语文根本性的内容。所以,语文定义的模糊性影响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从而也影响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

2. 语文学科知识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影响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性

语文学科知识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学科知识是本体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它与数理化等学科不同,数理化知识是固定的、客观规律的体现,而语文却不同,语文学科的知识是本体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它的本体性是指语文学科本身所承载的知识,例如文字、语言、语法知识等;生成性知识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而产生的认同,例如对于某种观点、行为、情感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共同探讨而得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传授一些符合学生需求的言语知识,但在其中也会有相应的关于情感态度的讨论,语文教学过程中既有本体性知识,也有生成性知识,是语文知识的本体性与生成性的统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生成的感受也因人而异,生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性,进而造成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是现实存在的,也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语文教育工作者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选择适合的语文教学内容。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分析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已经成为一线语文教师们常问的问题,特别是教学新手,捧着一篇课文,看了又看,却不知从何下笔。其实,若仔细观察,细心分析,语文教学内容的寻找还是有迹可循的,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等都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外部来源,都会给语文教学以方向性的指导。因此,寻找语文教学的内容来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充分利用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为受教育者提出的基础的水准。它对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都有一定的说明,对于教师而言,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指引了方向。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于语文教学的教学建议,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寻找到对应的语文课程标准板块,就可以找到一定的方向。但现实却是,语文课程标准常被一些语文教师所遗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重拾并充分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只有知道标准是什么,才能给语文教学“教什么”的内容选择找到合理依据,否则所教的内容就成了无本之木。

2. 充分关注教材,注重细枝末节

广义的教材包括教师在上课之前所用到的资料、书籍等。这里的教材则是指狭义的语文课本。细致研读教材,充分利用单元提示、文章文体、课后练习等进行综合考虑,也能帮助语文教师理清思路。

(1)单元提示。单元提示是放在每个单元前面的提示语,一般会显示该单元的主题或文章体式,会表明该单元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阅读单元提示后,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学会有所侧重,自觉地设计可以提高该能力的活动。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是:“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根据这样的单元提示,在备《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至少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文章已经读过两遍了,谁能概括一下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第二,烛之武游说秦国的核心是什么,可以在课文中找出;第三,烛之武哪句话打动了秦伯。以上设计的目的在于:第一个问题一方面可以测试学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和第三个问题适应了“抓住关键词”的要求,而单元提示的一些信息也在暗示着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2)文章文体。潘新和教授曾说过“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有文体意识,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弄清楚文体,那就打住吧。”①这是潘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的话,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文体意识,要上出文体特色,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文章体式。不同的文章文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散文有散文的上法,小说有小说的上法,戏剧亦是。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授小说时将重点放在人物形象分析上,戏剧也是大讲人物形象,造成小说与戏剧的教学没有多大差别,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没有抓住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有些学生到高中都分不清戏剧与小说各有什么特点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文章文体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不能准确把握文章体式,就有可能造成语文教学内容的误选,有失侧重。最为明显的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此文是杂文,应该注重杂文犀利、讽刺的“匕首、投枪”般的语言,不应该把它当一般的叙事散文来对待,而很多语文教师就是这样做的,没有抓住文章体式特点。同样,鲁迅的《拿来主义》也是杂文,但是很多教师忽视了内容,却把关注点放在文章的论证技巧之上,这就是把它当作议论文来看待了。把《拿来主义》当作一般的议论文来看待,是否有失偏颇呢?结合单元提示中的“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读来令人深思”来看,确实是有些不合适。每一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特色,抓住文章文体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课后练习。每一篇课文都有课后练习,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参照练习部分来考虑选择。练习是留给学生完成的,学生完成的情况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全偏离了练习内容,学生在做课后练习时,就会一脸茫然,那么不管这一堂课教师上得多么精彩、丰富,本堂课的教学效果也是会被质疑的,至少可以认为这堂课是偏离了编者意图的。大家都知道《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外交辞令是最吸引人的,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所在。参照课后练习“细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的四个问题,其中就有两个问题是关于外交辞令段的内容,由此可知,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应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烛之武抓住了秦伯怎样的心理,教师在讲解这一段时要讲得透彻,应该从地理、历史、未来三方面分析烛之武的说辞,使得学生有深刻而明晰的理解。

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根据单元提示、文章文体、课后练习等作为参考提示,虽然也有学者对把文章文体作为教学内容标准持不认同观点,但文章文体也只是作为其中的参考因素之一,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3. 由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学情是选择教学内容不可忽视的条件,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必须在为学生服务之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它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心理发展情况、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等,这些都是教师在上课前应大体掌握的,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可分为课前与课中。对于课前情况,教师一般是能掌握的,至于课中情况,则是在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对课文知识的不理解或难点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部分用技巧与策略将学生情况检测出来,再根据学生的难点对事先预定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学情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必要考虑条件之一。当一篇文章被选进语文教材之后,就会融入时代要求、编者意图,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从中选择内容,而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则应该是被考虑进去的。以上三个来源是外在的可感知的条件,除了外在条件之外,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内在知识结构,现在提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而教师的内在知识结构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个性解读,从而最终会决定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三、结束语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的教学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并不是说多样性不好,而是要会选择。王荣生教授说:“教学内容是需要选择的,也必须选择。”总之,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在纷繁的语文世界中找到适合学生、适应编者、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释:①2016年3月23日,潘新和教授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课外阅读漫谈”中说道:“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有文体意识,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弄清楚文体,那就打住吧。”

参考文献:

[1]魏本亚.“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何以成为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10(09).

[2]徐江,等.改造语文教学研究——以“确定教学内容”的思考为例[J].人民教育,2010(12).

[3]张群.关于语文课程内容缺失的思考[J].现代语文,2014(05).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特殊性复杂性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对博物馆工程建设特殊性的思考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