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2016-03-01孙晓东
□孙晓东
让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孙晓东
【摘要】学校特色建设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多彩特色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关键词】学校特色;人性教育;特色课程
一段时间以来,在教育界,“学校特色建设”是个热词,每一所学校都在谈论并践行着自己的所谓特色建设。特色建设的内容很多,但几乎所有学校都不约而同地把学校课程的独特设计作为其特色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共同内容,都努力让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一、让人性教育内含于学校特色课程
尽管当下不少学校的特色建设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作秀的成分存在,但学校特色建设不应该仅仅为了作秀,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因此,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
我们知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必须是一个生命律动的过程,同时,学生的成长也必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态,所以,学校特色建设也就必须体现出学生生命律动的过程,必须符合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同样,作为学校特色建设重要项目的学校特色课程开发与开设,也必然如此。我们能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体现以生为本、人性教育的多彩特色课程。
当前强调以生为本,强调人性教育,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对中国教育本真的理性回归,因为教育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就是彰显作为人必须有的人性特质与人性光芒。离开了这一点,教育就完全偏离了其应在的轨道。所谓特色课程建设,也只有真正体现人性特质,真正张扬人性的光芒,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符合教育发展的应有规律。早在几千年之前,我国古代教育大家孔子就倡导“因材施教”,也就是注重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来组织教育教学,其实就是主张“人性教育”。目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谓面向全体,其实就是要面对一个个有差异的个体学生,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也就是人性教育。由此可见,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承认个体差异、注意个性特长的存在,并相应地施以引导、培养与教育,这一点始终未变,它也使得我们的教育丰富多彩、极具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进行学校的特色建设,努力办出学校特色,既是为了国家培养特长人才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了彰显人性教育的应有特质。显然,其中的特色课程建设就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以及彰显人性教育特质的一条必由之路,是人性教育主题中的应有之义。
二、让特色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众所周知,在当下,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是现代学校的共同追求,也是一所现代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而内
现在教育界都基本达成了以下一些共识: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特色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课程开发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质,没有特色课程支撑,就谈不上真正的办学特色,即使一时有了,也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因此,一所优秀的学校最关注的永远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建设。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在特色建设方面颇有建树的学校,如北京的十一学校、上海的建平中学,等等,都把自己的特色课程的开设作为其办学的特色亮点予以渲染。必须承认,这些学校的特色课程的确是展示其办学特色和办学品位的一块金字招牌。然而,课程的具体实施最后必须由教师来完成,所以,特色课程的开发设置必须要有一批特色教师来执行。特色学校需要优秀的特色教师,特色教师是开发特色课程的重要条件。但有多少学校能像上面提及的这些名校一样拥有一批所谓的特色教师呢?没有特色教师,即便有一系列所谓的特色课程,也只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罢了。所以,要打造特色课程,学校的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要舍得花钱对特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业务进修,要善于利用一些社会资源或者通过与大学的合作办学解决特色教师不足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校的特色课程在培养特色人才方面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三、让校本课程与应试评价相融相生
在校本特色课程的开设上,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就是当下应试教育的刚性评价与学校特色建设不可回避地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设作为特色建设的一个方面,能否与中、高考评价体制相融相生,如何避免它们之间的相抵相克,这真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的“李约瑟难题”。
如果剖析一些先进典型学校所谓的办学经验,实际上并没有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破解之策。例如,有的学校所谓校本特色课程的开设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走班制的课堂组织形式,只是在高一年级进行,最多延伸到高二年级,一旦到了高三年级就立马作出改变,集中力量抓应试,一心一意为高考。所以有学者认为,在应试教育体制尚未真正改变的情形下,所谓学校特色建设都是作秀而已。这里,我们不敢评价那些全国名校的校本课程开设究竟有没有或者有多少作秀成分,因为这些全国名校或许具有使得校本课程开设与高考实现有机统一的有效机制,特别是得天独厚的生源基础,从而使得他们的校本特色课程开设少了很多作秀的成分。但轰轰烈烈的校本课程开设有没有作秀成分?回答是肯定的,而且作秀程度还不小。所以,如何把校本课程的开设真正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抓出特色,更抓出实效,特别是与目前的高考制度实现有机统一、无缝对接,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由此看来,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的确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必须要和现行的教育体制、考试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们能够同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因此,在学校课程的开发设置方面,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尽可能减少课程开发设置上的作秀成分。比如,高一、高二放开选课,自由走班,到了高三回到原有的行政班教学体制,这样既不会影响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与开设,也不会影响学生的高考。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成长尤其对其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到了高三,学校迎合现行的招生体制,集中力量抓应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学生考上大学毕竟还是学校的要务。如果学校开设的校本特色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星级评定或者获得某种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等等,而不去认认真真地开设,甚至所谓的校本特色课程只存在于课表上,那才是真正的作秀,这对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必然是巨大的。
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与开发方面,千万不能回避现行的教育体制与考试机制,要做到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与学校的学生高考升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让学校的课程尤其是校本特色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学生高考升学这篇文章。特别是要把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与帮助学生升学有机统一起来,尽可能根据两者的共同点来设置学校的课程体系,不少学校把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加以落实,我想主要考虑的就是这一点。
(编辑:赵悦)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025-02
作者简介:孙晓东,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课优秀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研究。涵发展也好,特色建设也罢,任何一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选择维度,那就是课程,也就是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上体现出内涵的丰富与自身特色建设的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