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灵动的语文学习意识

2016-03-01范维胜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

□范维胜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灵动的语文学习意识

□范维胜

【摘要】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支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活的语文学习”就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强化自己的生活语文意识,语文才会变成学生活生生的生命因子,才会既是艺术的,又是生活的,更是实用的。智慧的语文教师明白,要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这就是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灵动的语文学习意识。

【关键词】现实生活;语文意识;活语文学习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支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的教学、习得和训练等诸多知识和能力、情感素养与生活息息相通,生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因此,智慧的语文教师明白,要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这就是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灵动的语文学习意识。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过:“一种生命的形式,它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一种动力形式。第二,它的结构必须是一种有机的结构。第三,整个结构都是由有节奏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第四,生命的形式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应该是那种随着它自身每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生长活动和消亡活动辨证发展的规律。”我想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强化自己的生活语文意识,语文才会变成学生活生生的生命因子,才会既是艺术的,又是生活的,更是实用的。

现代哲学告诉我们,一切理论、一切科学、一切知识都以生活为基本的前提。没有生活,一切理论、科学、知识都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语文习得教育,作为学科理论、学科实践、学科知识体系,自然,生活是她的根,离开了生活,其意义将不复存在。我们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这个世界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周围世界,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切关注和努力都将指向这个现实的、身边的世界。学校设置语文课程,学生接受语文教育,要想脱离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从根本上说,不可思议。如果我们实施的语文教育,无视生活的要求、生活的变化,关起门来搞封闭式训练,那么学生走向社会后将不会说话、不会写通知、不会写申请,甚至学士、硕士、博士的论文也会写得一塌糊涂,病句连篇累牍,逻辑漏洞百出。不关注生活的语文教育就会走进死胡同。程振理老师的“活语文学习”教育实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模板。

“活语文学习”教育实验是以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活”的思想和“活”的方法,引领学生从事语文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这就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应只关注“教”,更应当关注“学”。从“教”的目的意义上说,“教语文”其实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而“活教育”思想之于“活语文”的指导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活教”上,更应体现在学生的“活学”上;“活语文”研究的核心,不仅仅是“活语文教学”,更应该是“活语文

胡塞尔指出:“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先存在着而有效的,但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而有效的,任何目的,都以这个生活世界为前提。”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现实是根,生活是本,它先在性地规定了我们学生“活的语文学习”。

例如,我们学校是2011年11月1日成立的。当时正值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于是我们就组织学生讨论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并征集了学校的校训和校风。经过学校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世界因我更美好”的校训和“守护良心”的校风。有学生这样写道:广东小悦悦被车子多次碾压,17人经过,无人施救,直到第18位路人陈贤妹。陈贤妹是一个拾荒者,她的良知和美好的心灵世界,其实是为人的一个底线。走进校门,可以看到灿烂的石面上刻着校训“世界因我更美好”,提醒每个人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校园,让这个校园和校园里的人,因你更美好;离开学校时,则可以看见石头的另一面,沧桑的背景上刻着“守护良心”,提醒我们的同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面临诱惑时要守住良心。校训和校风,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学校就是要希望每个立人中学走出去的人,能够都是有良知的人,有爱心的人。我们的这块校训、校风巨石,状似木舟,乘风破浪,向南行驶;它正面布满金色花纹,给人以希望,而背面凹凸不平,色泽沉重,有沧桑之感。立人中学毕业生,也常以此取景,以示纪念与警勉。这就是“活的语文学习”。

我们的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其一是个体的“活的语文学习活动”。可结合学习的课文,回家后向亲朋好友介绍某处美景,或进行环保宣传等实践活动。其二是群体“活的语文学习活动”。学校开展的参观活动、调查活动、敬老献爱心活动等,对学生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只要我们把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中,就能为学生打开了解社会的窗户,就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有语文,生活事事有语文。其三是“活的语文学习活动”的资源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里学习语文和习得语言,积极主动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的运用能力就会提高。

例如,我曾经开展过这么一项语文学习活动——记住我们的文化传统故事。在这一语文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设计了一个系列性的学习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中。以《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为例,在“我们的春节故事”环节中,我尝试着组织了以下的一些活动:

1.春联的故事:为什么要贴春联?搜集五副春联;“写”春联。

2.门神的故事:为什么贴门神?我所知道的门神的来历。

3.年夜饭的故事:年夜饭的来历。

4.年货的故事:为什么要准备年货?

5.窗花的故事:为什么要剪窗花?窗花的来历?

6.祭祖的故事:为什么要祭祖?祭祖的习俗?我见到的祭祖场景。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把搜集到的一些文化传统习俗以文字或口语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也得以增强,文化传统得以继承,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也得以加强。

语文教育是生活所需,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应该是我们语文教育者时时警醒的。叶圣陶先生说:“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作为一个现代公民,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交流,语言文字的应用是最基本的工具,否则就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为了生活的需要,我们就必须在学校设专门的语文课程,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专门训练。语文教育并非应某一个人的心血来潮而出现的,它是应生活的需要才产生的。

例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一项新的科技成果问世,都有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关注科学进步,投身于科学创造。基于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语文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意识。

在下面的两项语文学习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

1.在各种科技类书刊中或者相关网络上,查阅、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向大家作介绍。

2.有小发明、小制作的同学,把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并作口头介绍。如有兴趣,写一篇新闻稿,投给学校广播站。

写篇说明文或广播稿,特别是广播稿的设计,真是充满创意,让整个活动语文味满满。此外,我在语文活动的“参考资料三”中选录了两首关于“科学和诗”的诗歌——

1.英国诗人蒲柏给牛顿写的墓志铭:自然和它的规律深藏在黑夜里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一切就都在光明之中。

2.英国诗人济慈对科学的忧惧:科学将剪断安琪儿的双翅用规则和准线打破所有的秘密把幽灵赶出天空,把地精赶出洞府把天上的彩虹拆散,叫它们永远不再编织。

这样的学习设计无疑充满灵性,让最现实、最单调的科技和最飘逸、最自由的诗歌交织在一起,呈现别样的美丽。试想,连这样看来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科技活动也能和语文亲密接触,还怕其他什么不能和语文攀亲?

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就会说没有生活,其实他们是没有生活中的语文意识。我曾经读过柳永梅老师的一个写作教学的案例,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发现语文,发现美好。这个案例就是《校园赏秋》,柳永梅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发现,增强学生的语文意识的——

1.最高大的树是什么?具体位置在哪里?

2.造型最优雅的树是什么?具体位置在哪里?

3.造型最嶙峋古怪的树是什么?具体位置在哪里?

4.你认识的果树有哪些?具体位置在哪里?

5.颜色最丰富的树有哪些?具体位置在哪里?

6.校园的景点有哪些?具体位置在哪里?

7.从校门到一楼门厅之间,共有多少种花,你认识的有哪些?

8.颜色最多的一种花是什么?颜色包括哪些?具体位置在哪里?

9.操场边上的树总特点是什么?

10.最粗的树是哪棵?具体位置在哪里?

11.竹子长在以下哪几处?这几处的共同特点?

12.你最爱的树是哪棵?简单的描绘一下形状。

13.让你有生命感悟的一种植物是什么?感悟是什么?

14.最意外的收获是什么?

15.最温情的一句提示语是哪一句?

……

这就是一种语文意识,发现的意识。所以我常常和我的学生说,如果你生活中有语文意识,你的作文能力一定很强,因为生活中的语文意识同样包含着语文学习中“活的写作意识”。诸如看到美好的或丑陋的事物或者现象有写作的冲动,随时记下自己的心情。读到美文就想模仿共生地写作;读到自己认为不好的文章就产生修改它的欲望。学习课文,时时想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换一个视角效果会不会不同。写作文时,读了文题就马上调动生活积累,马上记下关键词,打下腹稿或列出提纲。作文完成后,能自己读上两遍,觉得有不通顺或者拗口的地方,自觉修改。作文成文后,能让同位或者老师提出修稿意见,并能产生修改意见的争鸣。作文获得好评后,能自主写出文章成文的心理过程,或者构思灵感的触发点。凡此种种,皆为语文意识的闪现。

例如“凡客体”出现时,我的学生就能仿它,也写得潇潇洒洒,活泼灵动。

凡客体(韩寒)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

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

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

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我的学生的仿作——

其一

爱写诗,爱卖萌,爱网络小说。

爱课间疯玩,爱嗨歌,也爱10块的电子表。

我不是什么三好学生,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陈心远,我只代表我自己。

我和你一样,我是爱上语文的一员。

其二

爱嗨歌,爱戏曲,爱帮助别人。

爱三人篮球,爱奔跑,也爱3元的棒棒糖。

我不是什么超级学霸,不是谁的代言,我是胡成郅,我只代表我自己。

我和你一样,我是五班的屌丝帅哥。

其三

爱唱歌,爱舞蹈,爱言情小说。

爱都教授,爱孟爷爷,也爱老徐的猴头菇饼干。

我不是什么学渣,不是谁的代言,我是朱砚寒,我只代表我自己。

我和你一样,我是五班的超级萌萌哒。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活生生地学习语文,而且学得水生风起,快乐无穷。所以即使是语文考试,我也不忘生活中的生活现象,将之入题,让学生时时感受,语文学习真的是生活的体验。

活的语文学习离不开强的语文意识。例如: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开阔了我们学习语文的领域。仿照对“百度”名称创意的评析,试着对“迅雷”名称创意进行简单评析。

百度:化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既表明网站广泛搜索的功能,又暗示使用该网站搜索会收到令人欣喜的效果。

迅雷:---------------。

(参考答案:迅雷,借用人们口头常用的熟语——“迅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掩耳”说明使用该软件下载快捷、方便。)

这样的训练只要坚持,学生就会时时关注生活现象,灵动的语文学习意识就会在生活中形成,并蔓延开来,蔚然成风。

(组稿:程振理编辑:赵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017-03

作者简介:范维胜,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立人中学教师,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中语会全国优秀语文实验教师,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大讲堂客座讲师。学习”。“活语文学习”研究,正是要着力倡导“活”的理念和“活”的方法,努力改变长期以来语文学习按部就班、单调乏味、应试战术、唯分是举的不良现状,让学生在“活”的语文世界里,充分享受“活”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幸福。问渠那得“活”如许,唯有生活泉水来。我认为,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灵动的语文意识,是“活”之根本。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
未来事务的色彩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让思想政治工作回归学生现实生活——评《高校党建进学生公寓理论与实践》
现实生活 现实问题 现实主义——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三重困惑
漫画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