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语文学习基本主张与实践价值

2016-03-01程振理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活教育实践价值学习方法

□程振理



活语文学习基本主张与实践价值

□程振理

【编者按】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为考而学、为考而教”的“死学、死教、死考、死练”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张德超、程振理主导的“活语文学习”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语文教学不应只关注“教”,更应当关注“学”,应以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活”的思想和“活”的方法,指导学生深入开展“活”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所谓“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从“教”的目的意义上说,“教语文”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为此,本刊特别推出“活语文学习”研究团队4位教师的研究文章,旨在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并着力倡导“活语文学习”研究理念,努力改变长期以来语文学习按部就班、单调乏味、应试战术、唯分是举的不良现状,让学生在“活”的语文世界里,充分享受“活”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幸福。

【摘要】“活语文学习”认为“教语文是为了学生学语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活主体,语文学习的方法应灵活化、过程应生活化、评价应多元化”,从“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的活学,到“听说读写思练考用”等基本技能的活练。“活语文学习”始终关注语文教学主体角色的转变,关注学生个体学习方式的效度,关注学生持续生长能力的形成,努力追求语文学习“活学、活用”的“活境界”。

【关键词】活教育;活语文;学习方法;实践价值

“活语文学习”是以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活”的思想和“活”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事语文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而,“活教育”思想之于“活语文”的指导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活教”上,更应体现在学生的“活学”上;“活语文”研究的核心,不是“活语文教学”,而应是“活语文学习”。

一、活语文学习的基本主张

“活语文学习”之“活”,据《说文解字》:“活,水流声。从水舌声。古活切。”可见“活”即水流之音。喻语文学习,则状水流之貌,乃是“生活的、灵活的、活动的、活力的”,而非“教条的、固守的、僵化的、死气的”。秉承“活教育”思想,“活语文学习”倡导思维多视角、路径多渠道、方法多元化、形式多变化,努力追求语文学习“活学、活用”的“活境界”。基本主张如下: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活主体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个体,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学生完成本该属于学生自

2.教语文是为了学生学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活语文学习”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生活情境,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行为的个性化,承认学生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差异性,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教的目的,全然在学,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

3.语文学习的方法应灵活化

《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活语文学习”倡导自主、开放、个性、灵活的学习方式,注重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活动化、个性化、多元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彰显学生自信好学、充满活力、自我管理与激发、合作互助、机智、富有创见等优秀学习品质。

4.语文学习的过程应生活化

语文学习原本就是学生自身的一种生活方式。“活语文学习”提倡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使学习渠道多样化、丰富化、灵动化,使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鲜活的生活色彩和生动的生命色彩,正如陶行知所言,“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

5.语文学习的评价应多元化

“活语文学习”的评价应突出一个“活”字。怎样“活”呢?学习主体头脑活,学习对象内容活,学习心理思维活,学习形式方法活,学习渠道路径活,学习过程交流活,学习汇报呈现活,学习成果运用活。总之,评价机制要有利于培养与时俱进、富有个性、人格鲜活、符合时代发展精神的“活”人才。

二、活语文学习的实践方法

“活语文学习”的实践涉及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的活学,也包括“听说读写思练考用”等基本技能的活练,还包括跟语文密切相关的文学、美学、科普、哲学等知识的活用。这里仅以狭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为例,说说语文活学的基本实践方法。

1.基础知识活记之法

例如活辨字音法,可依据意义区别读音,找到知识的外在联系与内在规律,由表及里走向深度记忆。如“折”读zhé时,是要“折zhé断这根树枝”之意;读zhē时,表示做事的过程,即“拿着树枝在那里反复折zhē腾”;读shé时,表示做事的结果,即“最终把树枝弄折shé了”。再如活识字形法,譬如“辜”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古”,下面是“辛”。只需记住“‘古’人是很‘辛’苦的,我们不要辜负他们”,“辜”字的写法自然就牢记于心了。而“鸠占鹊巢”常会被误写成“鸠占雀巢”,不妨比较一下斑鸠、喜鹊和麻雀的个头大小,斑鸠的个头与喜鹊差不多,而麻雀太小,斑鸠占了麻雀的巢,连个尾巴都放不下。明白了这个生活常识,还会写错吗?至于某些易混淆的写作方法,不妨通过生活情理来形象理解,如“放着鞭炮娶媳妇”是烘托,“伴郎伴娘当配角”是衬托,如此记忆,效果应比死记来得好。除此之外,还有语法、逻辑、篇章等语文知识,活学方法诸如歌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字谜记忆法、成语接龙法、成语故事法、化整为零法、学思结合法、摘录法、反遗忘曲线法、生活情理法,等等。

2.字词句章理解之法

汉语词汇尤其是成语,本身就是有来历的,常常容易望文生义,但只要熟知典故与生活常识,就能灵活而准确地掌握词语。例如“七月流火,马路上都可以煎鸡蛋了”,这其中的“七月流火”,乍看似乎没问题,让人感觉夏天炎热。然而却用错了语境。怎样活解这个词语呢?借助典故法——“七月流火”的“火”是指星宿名(火星),“流”是指“移动、落下”,“七月”也非今天阳历的七月,因而“七月流火”是指天气开始渐渐转凉之季(初秋)。活学语句,不妨多关注身边常见的语言现象。例如歌词和广告语中的病句现象:“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第一句中的“川”是河流之意,河流是不能用量词“座”来修饰的。第二句“珠穆朗玛峰”是“山峰”,不是“山坡”,不合逻辑。第三句前说“不收礼”,后说“收礼”,自相矛盾。语段品读更离不开语境,例如史铁生《我与地坛》:“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初读这样的文字,会觉得其中有着宿命的味道。当我们“知人论世”,了解了史铁生的境遇之后,才会明白,这种宿命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苦难挫痛中逐步得出的亲身体验。正因为史铁生年少遭遇腿残,才会在地坛中找到生命的契合,才会有如此充满哲思的文字。

3.听说读写训练之法

语文能力以“听说读写”为主,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升,同样可以采用“活”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荀子《劝学》中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就很看重“听”的作用。例如学习曹禺先生的戏剧《雷雨》,仅靠眼看口读难免乏味,不妨听听话剧、广播剧,或者听看电影片段,尤其对鲁侍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等对话有更深切的理解。适当借助媒体进行听的学习和训练,不仅可以使学习方式变得生动、灵活,而且也有助于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段落,通常有朗读、诵读、吟读、唱读,等等。如为柳永的《雨霖铃》配乐而读,为郁达夫《故都的秋》配画而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跟同学合作对读,《渔父》分角色演读,无疑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根据所学课文语境进行特定的仿写、改写、评写等实用性微写作训练,如学习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后,给文中“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写祝福语,学习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后,模仿“品读”节目开场白写主持语,学习小说《品质》后,写一写“哥斯拉兄弟品格论坛”的点评语等,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等交流平台进行汇报表达,则可形式活泼地训练“说”和“写”的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强化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

4.思考练用求活之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活语文学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思考,撇开老师和教辅资料的既有解读,独自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领悟问题。例如思考《雷雨》中周朴园究竟是否真是虚伪的?《项链》中玛蒂尔德的十年辛苦真是虚荣心造成的后果吗?《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是否就一定“先乎吾”,等等。活思活想,自可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个性表达的阅读素养,点燃起不唯书本、敢于质疑、深入探究、创新思考的火花。训练也有各式各样的方法,例如同样是练习背诵《沁园春·长沙》,训练形式大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生尽管可以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或激情朗诵,或化诗为文,或撰写书法,或吟唱讴歌,凡能记诵之法皆可为也。至于语文考试运用能力,“题海战术”也绝非万能之策,“活语文学习”倡导学生会考试、能命题、善解题。比如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教师可让学生出题,从某一册中找出自己最容易出错或认为是重点的字词、成语、名句等,以命题互考的形式,同学之间互做评比,在命题中学习,把出题、答卷、评分的过程变成复习、巩固、查缺、补漏的过程,让神秘的考试变成自主自觉的生活方式。对于不同形式的考题,则鼓励学生自行总结灵活多样的应考方法,相互交流成果共享,比如题干圈点法、信息归纳法、生活情理法、要点整合法、主旨引领法、联想旧知法、系统思维法、语境感悟法、角色入境法,等等,活练活考,才会步入最佳境界。

三、活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

1.关注语文教学主体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十余年来,广大教师似乎已经种下了“学生是主体”的种子,也似乎摸索着践行了“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课改理念,但就目前总体来看,这次课革仍是不彻底的,甚至“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现象依然存在,更不要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以及“活教、活学、活用”了。为此,“活语文学习”就是要倡导教师不能只关注“教”,更应关注“学”,要从内心里真正树立起“为‘学’而教”的思想,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而且努力追求基于“活教”情境下的“活学”。

2.关注学生个体学习方式的效度

教师应懂得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不是单靠“教”而获得的,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学”完成的。学生的求知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内化”的过程,教师要促成这一“内化”的实现,就不能不顾学生的学习自主与体验。生活是千变万化的,语文知识是丰富灵活的,因而学习方法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因此,“活语文学习”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学习方式的效度,就是要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让语文学习活起来,高效起来,让学生拥有自己“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得实践与经验。这正是关注个体学习方式的价值所在。

3.关注学生持续生长能力的形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显然,这是着眼于学生终身成长、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言的。“活语文学习”研究,正是要引导学生获得最适合自我成长的“活”的方式方法,实现自我发展与尽可能的全面提升,在离开学校和教师后仍能不断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诚如明代王廷相所言:“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记闻而有得者,衰则忘之矣。不出于心悟故也。故君子之学,贵于深造实养,以致其自得焉。”(《慎言·潜心篇》)

“活语文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萌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沃土,脱胎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具有思想的传承性与实践的拓展性,在当今语文学界聚焦讨论“真语文”,倡导“让语文回归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77.

[2]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学课内提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36.

(组稿:程振理编辑:赵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重点资助课题“活语文学习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编号:B-a/2013/02/091)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014-03

作者简介:程振理,江苏省正高级(教授级)教师,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导,江苏语文特级教师学术联盟秘书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智慧。己的学习任务。“活语文学习”认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陪伴者和辅助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活主体。在这种机制下,凡是学生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学生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建构知识系统,自觉调控学习模式。

猜你喜欢

活教育实践价值学习方法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