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2016-03-01葛晓航,刘乐喜,赵秀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葛晓航刘乐喜赵秀秀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濮阳457000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脑梗死;脑血管储备能力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人群平均寿命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现低龄化倾向,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存在较高的致残率。目前,超早期进行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严格的适应证,所以,对无法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采取合适的内科治疗,以使梗死的血管及早建立侧支循环,控制脑组织缺血区的范围,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丁苯酞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03—2014-12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经MRI检查证实,并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推荐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既往脑出血病史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列;观察组患者年龄39~74岁,平均59.6岁,男29例,女1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2~75岁,平均58.8岁,男25例,女23例。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药物、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以及降糖、降压等对症治疗药物等,疗程21 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静滴,100 mL/次,2次/d。

1.3疗效评定

1.3.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SSS)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显效:治疗后SSS评分增加15分及以上;有效:治疗后SSS评分增加5分及以上;无效:治疗后SSS评分增加5分以下或进一步降低[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脑血管储备能力(CVR)评定: 采用江苏佳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RH-32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进行评价,检测时机为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具体测评过程如下:①患者平卧休息10 min后,分别取双侧耳前窗,探头功率2 MHz,取样深度55 mm,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进行检测,获取最佳信号后固定探头;②首先记录患者安静状态下MCA的平均速度(MFV),此处为MFV1,然后将单项面罩扣于患者面部,使患者吸入95%氧气与5%二氧化碳组合的混合气体,持续1 min,并记录此时MFV为MFV2;③间隔15 min后重复试验一次,取各项结果的平均值;④CVR计算公式:CVR(%)=[(MFV2-MFV1)/MFV1]×100%[3]。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2%。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SS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2组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见表2。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不同区域的分支血管突发梗死所导致的对应区域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发病机制为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功能受损,细胞内线粒体结构改变、功能丧失,自由基产生增多及清除减慢,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发生水肿及凋亡,同时在其周围尚存在“半暗带缺血区”,半暗带内的神经元细胞供血减少,能量不足,表现为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如能在治疗时间窗内采取有效措施,可挽救这部分神经元细胞,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4]。丁苯酞可以促进缺血区周围侧支循环建立,增加动脉血流速度,起到增加缺血区血流供给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细胞内线粒体膜稳定性,增强线粒体内ATP酶活性,稳定线粒体结构,起到减少神经元细胞死亡的作用。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大脑缺血区周围小动脉及毛细血管进行舒缩调节以调节血流量,保障脑组织供给的能力,称为脑血管储备功能(CVR)。CVR是评价脑卒中的独立指标之一,可以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进行判断,CVR良好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要明显优于CVR评价不良者。利用TCD进行CVR评价的机制:当血液中CO2浓度增加时,可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速度增加;当脑血管病变时,血管的舒缩功能降低,对高浓度CO2的反应减弱。因此,使用TCD检查时CO2吸入法可以对患者的CVR进行检测[5]。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1 d后,其神经功能SS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5),且脑血管储备能力提升幅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丁苯酞具有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的作用,适合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用药。

4参考文献

[1]刘鸣银,魏麓云.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212-215.

[2]欧艳. NIHSS评分与SSS评分对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9):3 124-3 126.

[3]刘明勇,周立春. 脑血管储备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9):3 720-3 723.

[4]陈德艳,陈捷. 丁苯肽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 海南医学,2014,25(21):3 143-3 145.

[5]宋清扬,王拥军,龚浠平,等. 侧支循环对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病人脑血流储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 475-1 476.

(收稿2015-03-20)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3-0109-02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