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6-12-07刘书芳汪琳
刘书芳+汪琳
【摘要】 目的 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32/33), 高于对照组的66.67%(22/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尤瑞克林;丁苯酞;急性脑梗死;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090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供骤减或突然中断, 引起脑组织坏死, 发病突然,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严重降低患者生活水平, 同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本研究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 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并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患者及严重慢性肾肝疾病患者。其中观察组男20例, 女13例, 年龄55~76岁, 平均年龄(65.65±3.55)岁, 平均病程(36.61±12.40)h;对照组男18例, 女15例, 年龄58~81岁, 平均年龄(66.21±6.07)岁, 平均病程(35.86±13.24)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阿托伐他汀(天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0054)20 mg/次, 1次/d;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53035)100 mg/次,
1次/d, 两种药物均采用温水口服。观察组:常规药物服用方法同对照组, 再加用混有100 ml生理盐水的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065)0.15 PNA, 摇匀经静脉滴注, 同时给予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299)200 mg/次, 2次/d。7 d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患者评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微小。②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显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60%~89%;初有成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20%~59%;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20%, 甚至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初有成效)/总例数×100%。③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3.32±9.11)分和(10.21±4.10)分, 对照组分别为(22.29±8.64)分和(18.87±6.35)分。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 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面色发红1例, 嗜睡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出现面色发红1例, 嗜睡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大多研究表明[2], 脑缺血再灌注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 通过钙离子超载、脂质过氧化等引发炎性反应, 对神经细胞造成巨大伤害。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有四种, 分别为抗凝治疗(OR=0.99)、抗血小板治疗(OR=0.95)、溶栓治疗(OR=0.83)和卒中单元治疗(OR=0.71)[3]。其中溶栓治疗受到颅内出血、治疗时间窗(3.0~4.5 h)及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限制, 卒中单元治疗需要多科高技能医师、治疗师、护士共同参与, 国内大多医院还未普及[4]。因此研究联合用药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32/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2/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韩征宇[5]临床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分析原因为尤瑞克林是一种蛋白水解酶, 能作用于激肽原, 形成血管舒张素和激肽, 血管舒张素可对血管起到舒张作用, 激肽可结合人体内皮细胞受体, 使前列腺素2cAMP及NO2cGMP信号通路激活, 从而扩张缺血位置微血管, 提高血红蛋白含量, 增加缺血组织血供, 有效避免脑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 改善葡萄糖代谢, 促使梗死部位生成新生血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丁苯酞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消旋体, 可阻断多个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脑损伤病理环节, 起到显著抗脑缺血的功效, 促进脑能量代谢, 提高缺血脑区血流量, 改善缺血脑区微循环, 减少脑缺血梗死面积,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同时可以避免血小板聚集, 抑制脑血栓形成, 另外, 丁苯酞可以减少花生四烯酸含量, 抑制谷氨酸的释放, 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具有保护线粒体结构、高效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两者协同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使用过程中, 要密切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同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缓解缺血性损伤, 加快脑细胞功能恢复, 改善患者症状, 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 董力, 贾晨红.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1):117-118.
[2] 徐熙娟, 顾晓红, 沈芸, 等. 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2):155-156.
[3] 钟华玉, 梁健, 范元. 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2):6-7.
[4] 包正军, 刘琳.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 22(3):141-143.
[5] 韩征宇. 尤瑞克林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30):6-8.
[收稿日期:201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