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采用醒脑静辅助治疗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2016-03-01钟建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醒脑静急性脑梗死

钟建林

江西瑞金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瑞金 342500



急性脑梗死采用醒脑静辅助治疗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钟建林

江西瑞金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瑞金342500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情况及血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hs-CRP、IL-6变化,并监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5.59±1.71)分、78.89±15.67;对照组分别为(7.72±2.14)分、61.92±12.75;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hs-CRP、IL-6均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s-CRP、IL-6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相比,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疗效,安全性高。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静;还原型谷胱甘肽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危急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急性脑梗死为脑血管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组织缺血性损伤,并发生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同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1]。我院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08—2013-12我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4~70岁,平均(64.5±1.0)岁;发病时间6.1~22.8 h,平均(15.9±1.7)h;NIHSS评分 (10.17±2.49)分,Barthel指数50.75±4.23。治疗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51~67岁,平均(62.0±1.0)岁;发病时间5.7~23.1 h,平均 (16.3±1.8)h;NIHSS评分 (10.25±2.51)分,Barthel指数51.24±4.36。2组患者NIHSS评分和性别及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2]。采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存在颈内动脉系统等病变情况及存在意识障碍等。中医诊断: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主症:偏瘫和言语障碍及口舌歪斜等症状。次症:头痛和饮水发呛及眩晕等症状。

1.3纳入标准年龄40~70岁,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患者能够配合医生治疗且发病时间<48 h;无过敏性疾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研究与治疗。

1.4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存在严重性肝肾及心血管疾病、大面积急性脑梗死、血液学疾病等、精神类疾病者。

1.5方法要求2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病房安静和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10 mL/次,加入5.0%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滴,1次/d。2组均治疗4周。

1.6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并监测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4]。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5]。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液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hs-CRP、IL-6变化。

1.7疗效评价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6]。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显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7%或增加>18%或死亡。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

2结果

2.1NIHSS评分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2组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分)

2.2Barthel指数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时间对照组(n=50)治疗组(n=50)t值P值治疗前50.75±4.2351.24±4.36-0.969>0.05治疗后61.92±12.7578.89±15.67-6.276<0.05t值-5.839-2.337P值<0.05<0.05

2.3血液流变学指标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23.59,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5hs-CRP和IL-6比较治疗前2组hs-CRP、IL-6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出现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2组治疗前、4周后hs-CRP、IL-6变化

指标时间治疗组(n=50)对照组(n=50)hsCRP(mg/L)治疗前18.02±7.9817.96±8.01治疗4周后5.14±1.90*#11.03±3.81*IL6(pg/mL)治疗前50.31±14.9749.79±15.36治疗4周后17.75±7.31*#25.69±11.5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轻微呕吐1例,头晕1例;治疗组呕吐1例;均未经任何处理,30 min后症状自然消失,对治疗未产生影响。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和软化,最终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损伤[7]。急性期间需尽快恢复患者缺血区脑灌注,阻止血栓扩展,同时还需积极控制脑水肿,避免脑疝形成。患者脑缺血后自由基产生增多,攻击细胞膜上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进而引发一系列反应而导致脂质过氧化,最终导致患者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伤而死亡[8]。因此,治疗急性脑梗死时需直接清除自由基和保护神经元。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则是一种广泛存于人体正常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由谷氨酸和半肽氨酸及甘氨酸残基组成。还原型谷胱甘肽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含有巯基(SH)三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在多种细胞生化功能中起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及磷酸丙糖脱氢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可激活体内SH酶等,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可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促进易代谢的低毒化合物的形成,因此对部分外源性毒性物质具有减毒作用[9]。

中医学上,急性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多是因情志过激和劳累过度等诱发,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10]。本次所采用的醒脑静注射液,含有冰片和麝香及栀子、郁金等中药。药理学研究发现,其能通过患者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同时,麝香具有较好的开窍通闭效果,增进患者大脑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细胞的恢复;冰片具有协同麝香的效果;郁金化痰解瘀,协同冰片、麝香开窍通络,并有效降低患者血黏度及血脂等;栀子具有清热解毒和消炎等效果。醒脑静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并具有抗炎和避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降低血浆内纤维蛋白原等效果,减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本次研究发现,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C反应蛋白(CRP)为患者急性期反应蛋白,同时也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因子及时相蛋白。而CRP会参与患者炎症早期反应,水平越高说明患者脑损害越严重。血清hs-CRP水平升高说明患者血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及活性增加,说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较为强烈。IL-6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患者处于缺血状态,此时高浓度IL-6将参与神经损伤。所以,IL-6的浓度越高,说明患者神经细胞损伤越严重。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抗炎和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作用,避免患者发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组织损伤,减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NIHSS评分主要衡量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而Barthel指数则衡量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研究发现,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用药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能有效反映患者炎性系统程度和急性脑梗死程度。因此,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患者脑缺血组织炎症程度。本研究中,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可减轻患者脑缺血炎症反应损伤程度,有效保护患者神经细胞,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治疗期间2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均不影响治疗,说明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安全性。

4参考文献

[1]何建国,李苌清,马书明,等.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12):1 166-1 167;1 170.

[2]金超阳.早期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2例[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40-41.

[3]蒋明勇,何举名,王汉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1 339-1 346.

[4]李世泽,丁进京,史哲.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MP-9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73-275.

[5]张晓玲,翟丽萍,官俏兵,等.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D-ECGF表达的干预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7):1 579-1 581.

[6]盘锡斌,黄诗勤,易震.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治疗效果[J].江苏医药,2013,39(11):1 319-1 321.

[7]王健彪,徐晓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36例小儿脑梗死的疗效明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863-864.

[8]邓树荣.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4):53-54.

[9]常明花.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9):121-123.

[10]蔡秀侠,牛艳花,宋昌鹏.川穹嗪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5):1 258-1 260.

(收稿2014-12-23)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3-0037-03

猜你喜欢

醒脑静急性脑梗死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效果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分析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