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中医饶振芳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

2016-02-21吴东南范世平肖政饶振芳粤北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韶关512400

新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风药胃气情志

吴东南,范世平,肖政,饶振芳粤北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韶关 512400

名中医饶振芳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

吴东南,范世平,肖政,饶振芳
粤北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韶关 512400

脾胃病;饶振芳;学术思想;临床经验

饶振芳,粤北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擅长治疗内外妇儿疾病,尤其在慢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息肉、腹泻、腹痛等脾胃病诊疗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长达30多年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中,融古贯今,逐步形成了全面又有特色的辨治脾胃病的个人学术思想体系,就其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谨守病机,调理气机贯穿脾胃病治疗的始终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包括了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和泄泻等中医病证。饶振芳主任强调治疗脾胃病前应当根据脾胃生理特点和病理表现来明确脾胃病病机。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医学正传》亦云:“治病必求其本,必知其原,知其原,治之不远矣”。只有明确脾胃病病机,对证治疗,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脾胃同居中焦,两者配合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运化。《素问·刺禁论》曰:“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脾运化水谷精微充养一身谓之使,胃受纳腐熟水谷五味谓之市。生理功能上,“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升降相司,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脾胃健运是脾升胃降,气机调畅的结果。正因为有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作用,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故根据脾胃的生理表现,饶主任认为,脾胃功能不仅仅局限于饮食物的正常代谢,还在于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医碥》明确指出:“脾胃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因此,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与脾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升降失调是脾胃发病的基础。另外脾胃居中土,脾升胃降为人体升降中心,脾胃升降也是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临床上诊治脾胃病,当先认识脾胃不仅化生水谷精微,脾胃升降还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饶主任结合临床体会,认为导致该病的病因很多,但最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失和。饮食不节容易损伤胃气,影响胃的受纳、腐熟水谷的作用,导致胃失和降,进而引起脾胃升降失调,脾失升清,出现腹痛、胃脘痛、痞满等病症。情志失和最容易引起肝疏泄功能失调,肝疏泄失常,进而影响脾胃功能,脾胃升降失司,导致相关脾胃病的发生。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脾胃功能的失调,最终引起脾胃气机失调而发病。临床所见脾胃功能失和,脾胃升降失司,脾气不升则水谷精微不能布散以养五脏,水谷精微停滞中脘而表现出痞满、腹胀、腹泻等症;若脾气不升而反降,则中气下陷,出现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内脏下垂等症。胃气不降则糟粕不能向下排泄,糟粕停滞而生腹胀、便秘等症;胃气不降反升,则可出现恶心、呕吐、呃逆等症。总之升降功能失司可导致多种脾胃病症,“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胀”。因此,饶主任认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在脾胃病中起重要作用,脾失健运,升降失司是脾胃病发病的根本病机。

针对脾胃失运,升降失司根本病机,饶主任治疗脾胃病非常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纠正脾胃升降失司的病理状态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从而恢复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如《临证指南医案》华怞云按言:“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祥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脾胃同居中焦,通达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医学纲要》言:“升降之枢纽,全在脾土之运用,土旺则阳升阴降,营卫周流,百骸康泰矣。”因此,饶主任治疗脾胃病时顺应脾胃生理特性,将调理脾胃气机贯穿脾胃病治疗的始终,主要方法有如下。

1.1重视疏肝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作用。脾胃升降功能正常离不开肝的疏泄作用,饶主任在调理脾胃气机过程中重视疏肝。通过疏肝,助脾胃运化之功,如《素问》云:“土得木而达之”。疏肝理气是调节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治疗法则。另外,中医学理论认为,情志异常是疾病重要的病因,如《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各种情志失常,可以导致人体气机的异常变化。情志失调是脾胃疾病重要的病因,情志失调引起人体气机失调,导致脾胃升降失司。临床也发现,脾胃病患者常合并情志不畅、焦虑。故饶主任临床治疗脾胃病强调疏肝治疗,常用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改善情绪,祛除病因,疏肝理气,调节胃肠功能,恢复脾升胃降生理功能。

1.2巧用风药风药,是指一类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发散上升作用的药物,如:柴胡、葛根、防风等,具有升发、向上、向外之特性,临床最常用于外感疾病。饶主任常在治疗脾胃病时巧用风药,取得良好的疗效。“风为百病之长”,饶主任认为,风邪是脾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如感受风寒出现的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治疗上当强调祛风,饶主任常以藿香正气丸化裁,加强祛风祛湿的效果。针对慢性腹泻,饶主任也喜欢加用风药,如防风、葛根,以风药能助脾升清祛浊,而且风能胜湿,风药常性温,温可祛湿又止泻。另外风药之芳香辛散可醒脾,辛味能散,使中焦气滞之郁结不畅者得以开达舒畅,故用风药有助于调理脾胃气机,使脾升胃降得以恢复。另外,情志因素是脾胃病重要的病因,肝主疏泄,条达情志,风药应肝性之条达,同气相求,以其升发作用启发肝胆的春升作用,风药可入肝经而助升发疏泄,条达情志,祛除病因,恢复脾胃功能。同时,饶主任也指出,风药性温发散,容易耗伤胃阴,对于脾胃病阴虚证患者当慎用。

1.3善用半夏泻心汤脾胃病也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因现代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导致脾胃病迁延反复,脾胃病很少出现寒、热、虚、实单一证型,多表现寒热虚实错杂,气机升降失调。中医治法中辛开苦降法适用于寒热错杂,升降失司之脾胃病。半夏泻心汤作为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饶主任常以其为基本方化裁治疗多种脾胃病。临床也发现对于迁延日久,辨证为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调脾胃病有良好的效果。正如前述,脾胃升降失司是脾胃病基本病机,调理气机贯穿脾胃病的始终。半夏泻心汤善于调整气机升降,辛主宣通,能理气健脾开痞;苦主降泄,能泄痞健胃;辛苦同用,有开泄痞塞,调节升降,疏利脾胃气机的作用。

2 调治脾胃,顾护胃气贯穿临证始终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十分强调胃气的有无。《脾胃论》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气之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功能受损,是引起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正如《脾胃论》“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明确提出脾胃损伤是引起多种疾病重要的病因。饶主任在临床临证过程中重视顾护胃气,擅从脾胃论治,通过调治脾胃治病。

饶主任对“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理论有着深刻的体会,认为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是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脾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临床上,除灵活运用辨证论治外,还尤其注重脾胃功能失常在脾胃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关键地位。对于所有虚证,均重视从脾胃论治,重视健运脾胃,补气扶正。对于实证患者在祛邪过程中亦重视顾护胃气,实证也不用攻下之法以损伤胃气,中病即止,常配合调理脾胃之药,以调治脾胃、顾护胃气。

3 衷中参西,病证结合以加强临床疗效

饶主任师古而不泥古,认为疗效是临证的生命力,在治病过程中,强调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及研究进展,衷中参西、病证相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如对于反复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中药在辨证的基础上常加乌贼骨、煅瓦楞子、煅龙牡、浙贝母、白及等药以加强制酸护胃,保护胃黏膜。同时也认识到幽门螺旋杆菌是胃溃疡重要的病因,如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常选用蒲公英、黄连、白花蛇舌草等药以杀菌,这些药物现代研究已证明具有较好杀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必要时联合西药抗生素、制酸护胃药物根治病菌。又如胃镜下见胆汁反流性胃炎,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柴胡、香附等疏肝药物,促进胆汁正常排泄。再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前期疾病,制酸护胃相关西药当慎用以避免加快萎缩性胃炎进展。饶主任根据萎缩性胃炎胃镜下所见胃黏膜气色晦暗的病理现象,考虑为瘀血,结合中医的“久病必瘀”理论,认为合并血瘀证,故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等活血药物,以扩张胃部血管,使胃部血液流畅、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治疗脾胃的临床效果。

总之,饶主任在30多年的医疗工作中,重视临床实践,并擅于总结临床经验,在脾胃病诊疗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全面又有特色的辨治脾胃病的个人学术思想体系,强调疗效是临证的生命力,重视辨证论治,根据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认为脾胃失和,气机不畅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诊治上谨守病机,调理气机贯穿脾胃病治疗的始终,重视疏肝以条达气机,善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以辛开苦降,调理气机,善用风药醒脾健脾、疏肝理气、升清祛湿等。饶主任还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百病由脾胃伤而生,在临床临证时重视调治脾胃,顾护胃气。同时临证时强调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及研究进展,衷中参西,病证相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

(责任编辑:骆欢欢)

R256.3;R249

A

0256-7415(2016)04-0217-03

10.13457/j.cnki.jncm.2016.04.082

2015-10-20

韶关市卫生计生科研计划项目(Y15063);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0151107)

吴东南(1987-),男,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脾胃病。

猜你喜欢

风药胃气情志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