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索研究
——以杭州图书馆“作家公社”为例
2016-02-13杭州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6
陶 琳(杭州图书馆 浙江 杭州 310016)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索研究
——以杭州图书馆“作家公社”为例
陶 琳(杭州图书馆 浙江 杭州 310016)
[摘 要]杭州图书馆创办的“作家公社”是一个公益性的文学协作团体,它集读者、作者、出版者、图书经营者、藏书者及文献服务者为一体,形成文学创作与出版服务的多方互动平台。借鉴“作家公社”的实践探索经验,公共图书馆应明确:有效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空间是留住读者、吸引读者的必要手段;细分读者群体、满足个性需求是转变服务方式的正确途径;延伸扩大功能、开展跨界服务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作家公社 公共图书馆 服务创新
1 “作家公社”的产生背景
当今社会,随着时代变迁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文学创作从圣坛走向人间,网络写作变得稀松平常,只要会上网、能打字,人人可以加入网络写作的大军。日益庞大的网络写作人群和不断增长的网络作品表明,我们已经俨然进入了“全民写作”的时代[1]。杭州灵秀的西湖山水与悠久的人文历史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驻足、流连,甚至定居,城市“个性鲜明的文化气质鼓舞着作家们去全身心的体验与文学创造”[2]。那么,如何传承历史文脉,为城市中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搭建一个公共的创作传播平台,吸引他们到公共图书馆来,充分利用馆内资源,与专业作家、出版人一起互动、交流和沟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杭州图书馆人考虑的重要内容。
为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集学习空间、交流空间、创意空间、展示空间、娱乐空间于一体的“第三文化空间”[3],杭州图书馆从2014开始,联合社会资源,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效能,以文学为纽带,成立了名为“作家公社”的公益性文学团体。经过近两的实际运作,“作家公社”逐步完善与成熟,在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和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转变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
2 “作家公社”的实践探索
2.1组建顾问团和工作机构
经过半多的研究酝酿和筹备工作,20145月,杭州图书馆组织创办的“作家公社”宣告成立。为此,杭州图书馆特地召开了成立大会,邀请了陈祖芬、黄亚洲、汪浙成、薛家柱、傅通先、徐迅雷、孙昌建、王金虎、桑士达等省内外著名作家出席会议,同时聘请了这些作家组成顾问团,指导“作家公社”的各项活动。另外,又建立了编辑委员会,作为“作家公社”的核心机构,负责日常的管理与运作,包括策划与实施社员活动及编辑出版社员作品等。编辑委员会由图书馆领导主持,馆内文献服务与出版部的负责人担任秘书长,然后由其选派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开展相关工作。
2.2制定章程和建设方案
为了规范管理,杭州图书馆制定了《“作家公社”章程》,明确了该团体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以及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作家公社”章程》提出,“作家公社”是由杭州图书馆创办的公益文学团体,是一个集读者、作者、出版者、图书经营者、藏书者及文献服务者为一体的多方合作、互信、交流沟通的多媒体互动平台。“作家公社”致力于以一种全新的文献服务和写作、阅读服务模式,逐步建立杭州图书馆特有的文学人才资源库和多媒体微文学库。“作家公社”倡导的是“草根与名家共舞,读者与作者争鸣”的运作风格;一切对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分龄、阶层,不论学历、职业,只要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平,均可以报名加入,成为其中的一员。“作家公社”为成员组织各种文化活动,邀请顾问团的专家与成员交流,对成员的写作进行指导,以知名作家来带动草根作家。“作家公社”定期征集并整理成员的优秀作品,提供多途径的展示作品的平台。“作家公社”所有工作和活动都是公益性的,无需成员缴纳任何费用。每个成员唯一需要履行的义务就是热爱阅读与写作,积极递交个人作品。
同时,杭州图书馆又专门制定了《“作家公社”建设方案》,明确了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及运作方法。《“作家公社”建设方案》提出,将积极为所有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崭新的创作空间和展示平台,力求让每一位热心读者都有机会追求文学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2.3设立作品专柜
为了扩大社会影响,杭州图书馆特地设立了“作家公社”作品专柜,专门用于陈列与展示成员个人的文学专著,向广大读者宣传推广成员的作品。截至2015底,作品专柜共收录了30多位作者的300余册正规出版物。这样既加强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又便于普通读者阅读、欣赏成员的优秀作品。
2.4建立网络专栏
2015年7月,杭州图书馆以“三网融合”为基础,整合数字电视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与网站平台形成的综合性的杭州数字图书馆——新版“文澜在线”正式上线。其中,在“杭图之窗”栏目下,增设了“作家公社”专栏,用于发表成员的优秀原创文学作品,从而进一步为“作家公社”提供了展示、传播平台。
2.5开展文学活动
为了丰富成员们的文化生活,增强团体的凝聚力,杭州图书馆为“作家公社”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
2.5.1聆听名家讲座,开阔眼界。
杭州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活动资源,精选较为高端的文学性讲座,优先安排成员听讲,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与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麦家的“文学与生活交流融通”主题对谈,茅盾文学奖得主、杭州文艺顾问阿来谈类型小说,等等。另外,又针对一些成员的需求,邀请相关学者前来指导,如戏剧与影视学博士黄钟军先生的“多屏、小屏时代的电视剧创作”讲座就青编剧面对互联网影业时代的到来该如何转变创作进行了指导,使成员增长知识,激发创作思维。
2.5.2举办文学沙龙,加强交流。
杭州图书馆为“作家公社”量身定制了“诗情话意”系列沙龙活动,由成员担任活动主讲人,主题有“种字造文——谈我的农民父亲路福晚的写作”“我和名家有个约会——徐忠友的新闻写作历程”等,让成员来讲述人生经历、文学之路;同时,该沙龙活动还进行原创作品的展示,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的诗歌创作朗诵会暨《圭臬》诗刊首发仪式”“抗战传奇:《钱塘江大桥1937》”等。成员们彼此之间交流创作经验,分享创作成果,激发创作灵感,从而获得多角度的文化信息和深层次的精神感悟。
2.5.3征集原创作品,推荐发表。
“作家公社”常向各个成员征集各种文学类短篇作品,通过举办“记忆中的杭嘉湖绍”主题征文、协办“童心向党——杭州市第十届天堂儿歌创作大赛”等形式,将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发布在图书馆网站上,还推荐给馆办的《文澜》《放学后》《文澜沙龙》等纸质期刊。
2.5.4参与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亲近社会、体验生活的成果。所以,杭州图书馆常常组织“作家公社”的成员参与各种公益性活动,如杭州市首届农家书屋“逐梦田园,建设美丽乡村”征文比赛的评比工作,“雨润大别山捐资助学”活动的校报通讯稿编辑等,让成员们发挥所长,志愿奉献。
2.6录制朗诵音频
为了以多种形式保存和推广成员的作品,杭州图书馆特地邀请语言朗诵高手用演播的方式,将作品分别录制成音频文件,再配乐合成为有声读物,并通过杭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送,面向广大读者进行宣传。
2.7制作数字期刊
当音频作品累积到一定数量后,杭州图书馆将其编入自身制作的多媒体数字期刊《阅聆·R&L》①,纳入“声音图书馆”多媒体文献库,并在网站上正式发布,供读者下载、欣赏。
3 “作家公社”的发展思路
“作家公社”是杭州图书馆继“文澜沙龙”之后推出的又一项新的服务举措。“作家公社”成立至今,已有成员近百人,征集到原创文学作品上百篇,其中公开发表了30余篇,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作家公社”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诸如对外影响力不大,发展方向和步骤还不够明确,管理手段、经费投入及专业人才都比较缺乏,等等,迫切需要主办方协调解决和求得社会各界的扶持。
关于“作家公社”自身如何发展与提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建立骨干队伍
通过近两的运作,“作家公社”内已经涌现出一批热心参与活动和喜爱写作的积极分子,他们是“作家公社”的中坚力量,亟待主办方去发现、组织。为此,主办方要有意识地从中选拔、培育一批成员,形成一支骨干队伍,加强联系和沟通,为增强“作家公社”的生命活力而打好基础。
3.2知名作家驻馆
参考驻校作家制度②,主办方可邀请活跃在当下文坛的一线知名作家或有一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轮流进驻图书馆,带动指导“作家公社”的文学创作活动。优秀作家大都有着敏锐的思想触角、宽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于提高成员的创作才能与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知名作家驻馆,还可以为图书馆带来浓郁的人文气息,有助于广大读者走近文学、亲近经典[4],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品位。
3.3打造精品力作
“作家公社”主办方要有精品意识,不能光讲“广种薄收”,满足于作品数量而不讲质量,须知没有精品力作就没有影响力,从而最终将失去生命力。“作家公社”成员应有奋斗目标,在2~3内,打造出1~2部精品力作,提高“作家公社”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为此,主办方可以邀请专家成立“作品评估小组”,对成员提交的个人专著进行评估,每选择1~2部达到一定水准的作品,予以有意识的打造磨炼。
3.4提供出版服务
图书馆担负着知识传承、信息服务、学术传播的责任,在未来发展中,出版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为“作家公社”成员的优秀作品提供出版服务,也是主办方的主要工作。主办方可以每选择几部优秀作品,予以资助出版,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成员个人意愿,出版一些主题性作品集,从而加强学术传播与交流。
3.5运用数字技术
为了扩大交流,“作家公社”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媒介,实现作品的数字化出版,具体包括数字音像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及跨媒体出版(如手机出版)等。在《阅聆·R&L》的基础上,“作家公社”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自主开发,制作支持IOS系统及安卓系统的《阅聆·R&L》APP;同时,建设专属的微信公众平台并进行定期推送,以满足推广成员作品的需求;另外,还应该利用社会资源,如与“中国移动和阅读”等平台合作,为成员提供个人著作的线上传播。
4 “作家公社”引发的启示
“作家公社”的尝试,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例证,从而也引发了笔者关于图书馆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4.1有效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空间是留住读者、吸引读者的必要手段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工作是“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以图书为纽带,实现图书馆人与读者的联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传统优势已被削弱,而网上阅读的兴起,又进一步导致图书馆读者的流失。近几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开始向举办读者活动(如表演、展览、讲座等)方面拓展,用文化活动来联接读者,对于吸引读者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一些热热闹闹、大操大办的活动也带来资源浪费、力不从心、虚夸浮躁等负面效应。如何克服弊端,立足于以图书为中心拓展服务空间,真正留住读者、凝聚读者,“作家公社”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走出了一条新路。这是一条在图书馆主导下的图书“阅读—交流—创作—评估—出版—发行—收藏”链,从中联接了图书馆人、读者、作者、学者、出版人、收藏人,形成了以阅读创作出版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其不但满足了不同角色人员的多方面需求,而且充分整合利用了图书馆现有的人、财、物资源,扩大了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4.2细分读者群体、满足个性需求是转变服务方式的正确途径
近几来,在满足公众文化服务需求共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个性需求的关注已经摆在图书馆的议事日程之中。然而,如何满足读者的个性需求呢?这就要求图书馆人必须认真研究本地的居民结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读者的人文背景和精神追求等,从而才能提出相适应的服务内容和多元的服务方式[5]。为此,杭州图书馆先后在市区各地建立起印学分馆、棋院分馆、音乐分馆、生活分馆、佛学分馆、运动分馆、电影分馆等,以满足不同龄、兴趣、爱好、信仰的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杭州图书馆又意识到,杭州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人及其知名作品比比皆是,而图书印刷、出版及收藏也名闻天下。另外,杭州人素有爱读书、能写作的传统,当代杭州人大都怀有作家梦。因此,“作家公社”正是顺应地方特色而量身定制的、专为一些文学爱好者推出的服务项目。让人们来图书馆圆作家梦,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正确路径。
4.3延伸扩大功能、开展跨界服务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站在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看,公共图书馆要继续实现其社会价值,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创新是必然的选择[6]。“作家公社”的运作是公共图书馆职能逐步向社会延伸,开展跨界服务的新尝试。所谓跨界服务,就是要跨越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边界,参与文献、信息、知识的生产、分析、传播和利用过程,达到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疆域的目标[7]。“作家公社”替代了作家协会、出版社等单位的部分职能,有利于繁荣群众性文学创作和建立图书馆特有的文学人才资源库。另外,“作家公社”的《阅聆·R&L》,是图书馆开发多媒体出版服务的新途径,对于促进网络信息交流与传播,建设图书馆多媒体微文学库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注 释:
①《阅聆·R&L》(R&L是英文“Reading and Listening”的缩写)是一份图文并茂、声乐悠扬的文学杂志,将文字用图片形象化,将作品用声音立体化,使读者可以快乐阅读,也可以微笑聆听。
②“驻校作家制度”是一种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的补充性制度,通常由大学设立专项基金,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进驻校园进行创作,同时也参与一定的校内学术活动,但没有给学生上课及进行学术研究的硬性任务。
参考文献 :
[1]张 洁.一场全民狂欢的饕餮盛宴[D].苏州: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09:2.
[2]王 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杭州[D].重庆:西南大学文学院, 2012:5-6.
[3]蒋 萍, 王 思.从图书馆到“第三文化空间”[N].文汇报, 2012-01-03(A1).
[4]蒋德均.驻校作家:大学人文教育的靓丽风景[J].海峡教育研究, 2013(3):43-47.
[5]吴一舟.试论当代城市图书馆的“品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5(2):49-53.
[6]冯昕杰.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探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6):235-236.
[7]刘细文, 熊 瑞.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内涵、模式和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6):32-37.
Study on the Exploration of Public Library Creative Services——Case Study of ''Writer Commune'' of Hangzhou Public Library
[Abstract]''Writer Commune'' founded by Hangzhou Public Library is a non-profit literary collaboration group, which is a multiparty interaction platform of literary creation and publishing service for readers, authors, publishers, book managers, bookcollectors and literature servers.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experience of ''Writer Commune'', the public library should confirm that it is the essential means to keep and attract readers by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resources and expanding service space, it is the correct way to transform the service mode by segment reader groups and satisfy individual needs, it is the inevitable tendency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o implementing the cross-border service.
[Key words]Writer Commun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陶 琳 女,现工作于杭州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