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需出版对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2016-02-13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图书馆建设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

杨 柳(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按需出版对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杨 柳(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摘 要]按需出版作为一种新兴出版模式,提高了图书馆外文文献采访的时效性,也给图书馆文献补藏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提高了图书馆外文文献保障能力。但是按需出版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采访馆员应以出版物质量为最重要标准,考虑不同类型出版物的协调采访,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自助出版物的甄别能力,对按需出版善加利用,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以满足读者对外文文献的需求。

[关键词]图书馆 按需出版 外文文献 文献资源建设

20世纪90年代末,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系统不断成熟,实现了图书出版整个流程的数字化,从图书内容的输入到图书的印刷、成品的装订合为一体,因此在时效性和个性化方面远超传统印刷技术。按需印刷技术最初主要用来印制会议材料、培训教材等非正式出版物。不久,按需印刷技术因其不同于传统印刷的灵活便利等特点,受到传统出版商的青睐,开始用于印刷正式出版物,按需出版(Publishing on Demand)应运而生。按需出版的图书在外观上与传统印刷方式出版的图书并无差异,也同样拥有国际标准书号。

1 按需出版概述

1.1概 况

按需出版是在按需印刷技术蓬勃发展并完善的基础上兴起的。按需出版是图书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变革,对图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按需出版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

按需出版最早出现在美国。1997年,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公司创立的闪电印刷公司(Lightning Print) (后改名为闪电资源公司Lightning Source)利用IBM的技术为一所学校印刷50本脱销教材的事件,目前被业界公认为是按需出版的开端。经过近20年的发展,美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按需出版的传统机构及数字印刷服务网站,其中比较知名的除闪电资源公司外,还有贝塔斯曼集团所属的Offset Paperback Manufacturers、数字印刷商Vestcom、Xlibris、Lulu等。

欧洲出版巨头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按需印刷技术。其中的代表者有德国最大的图书配送公司Libri的子公司 Books on Demand GmbH(BoD),以及从2001年起专营按需出版业务的贝塔斯曼集团下属的Bertelsmann Media on Demand(BMOD)公司。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最早开展按需出版业务,目的在于减少图书绝版现象,维持并延长学术图书的在版时间。

亚洲的按需出版以日本为代表,如东京出版贩卖公司、凸版印刷公司和其他2 9家出版社共同出资成立的BOOKING公司,另外富士施乐、微软和大型出版社讲谈社、小学馆4家机构也共同出资成立了按需出版公司。目前,我国也有众多传统出版社涉足按需出版领域,如知识产权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

1.2定 义

按需出版目前尚无规范明确的定义,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按需出版“是充分利用数码印刷技术的优势,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需求,通过数字化及超高速的数字印刷技术为用户提供快速、按需和高度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新型出版方式”[1]。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按需出版以“需”为第一要义,以“数字化”为实现平台,以“数字印刷”为技术支撑得以运行和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按需出版大致包含两类业务。一类是图书的按需印制和发行。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出版商和发行商,实现图书先订购,后制作。从事这类业务的公司通常具有一定规模,如前文提到的美国最大的发行商英格拉姆下属的闪电资源公司、贝塔斯曼集团所属的Offset Paperback Manufacturers、美国数字印刷商Vestcom等。另外也有一些大型传统出版社引进了按需印刷设备,能够自主展开按需出版业务。另一类按需出版服务实际上是指自助出版(Self-Publishing)服务。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作者、内容集成商、公司和普通消费者。提供自助出版服务的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Xlibris、iUniverse、Authorhouse、Lulu等。这类公司因其服务对象的性质,一般也会采取按需印刷的方式出版图书。不过,如果图书印量较大,也会转而采用传统印刷技术。以Xlibris为例,其是美国著名出版社兰登书屋投资成立的按需出版社,年出书1 000多种,对于单次印量1 000册以上的图书采用传统方式印刷[2]。

1.3特 点

按需出版和传统出版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3.1缩短文献提供时间

按需出版是数字技术在印刷出版行业的最佳实践。依托网络平台,按需出版商能够对用户的指令、要求迅速响应,并按照用户要求的地点和时间为客户提供服务,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目前,按需出版的印刷速度为每分钟几百页,一本书从印刷、装订到切边仅需要5~20分钟,真正做到立等可取,方便客户及时获取所需文献。

1.3.2满足个性化需求

数字技术的应用是按需出版和传统出版模式的本质区别。传统出版模式下,用户对阅读方式和图书内容的多元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数字技术则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按需出版可以做到“一书一版”,根据用户需求量身打造,从版本内容到封面设计再到字体、字号等,全方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3.3印刷数量灵活

传统出版模式的经济规律建立在规模印刷的基础上,有起印数量的限制,这使得读者面窄、专业性强、需求量少的图书难以出版。在按需出版模式下,印刷数量对每本书的平均成本无大的影响,这彻底打破了起印数量的限制,实现随时开机、一册起印,使得原本难以出版的小印量图书得以出版,使那些具有研究价值、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图书不再断版、绝版。

1.3.4在版书目数量庞大

按需出版的图书,出版者仅需保存其数字文档就可保证该书永久在版,因此按需出版商普遍拥有数量庞大的在版书目,图书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例如,埃斯普莱索按需出版公司目前可印刷100万种图书,其中40万种是绝版图书[3]。又如,美国闪电资源公司与全球4 500家出版社合作,拥有数十万种图书的数字文档,包括新书、畅销图书、断版图书和缺藏图书[4]。而这样庞大的数目在传统出版模式下是难以实现的。

2 按需出版的优势与劣势

2.1优 势

对出版社而言,按需出版首先保证了出版社手中的图书永不断版,甚至一些已经绝版的图书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复活”,不仅提高了出版社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也在最大程度上给出版社和企业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其次,按需出版真正做到了“一册起印”、先发行后出版、先销售后印刷,出版社无需再承担库存积压带来的经济负担;第三,按需出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网络技术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出版社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管理等多项成本,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对用户而言,按需出版最大的优势在于让许多短版书、断版书及许多专业性强、出版寿命短暂、印刷数量较小的学术著作等从理论上讲永远不会退出市场,方便用户随时获取所需资源。在按需出版模式下,图书的内容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意增删重组,排版模式、封面设计等都可以随用户需求变化,真正做到定制服务。

2.2劣 势

传统出版模式下,出版社先印刷后销售,虽然宣传营销对图书的销售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学术著作而言,图书本身的质量仍然是决定图书销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出版社从选题、策划、编辑、审读等各个环节都给予高度重视。按需出版模式下,图书先销售后出版,出版社无需因积压的库存承担经济负担,降低了出版风险,那么出版社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是否还会采取传统模式下的高标准、高要求来保证图书的质量呢?按需出版的断版书固然不会存在这样的风险,但是随着按需印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出版新书时也倾向于采用按需出版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持学术著作的高标准、高水平,也是出版社亟需面对的问题。

3 按需出版对图书馆外文文献建设的促进作用

图书馆作为出版物最大的收藏、整理、传播和利用机构,其业务工作同样会受到出版模式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就目前来看这种影响主要是正面的、积极的,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意义。以外文文献资源建设为例,按需出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按需出版的时效性可以有效缩短外文文献的采访周期

目前图书馆的外文文献采访仍主要依靠代理商提供的出版社新书书目,采访馆员根据本馆外文文献建设相关条例规定进行筛选后发订,到货后进行验收登记处理,整个流程耗时较长。以国家图书馆西文图书为例,平均到货周期约4~6个月,更有甚者需要1年之久才能到货。而在整个周期中常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产品缺货,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到货,极大地影响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效率,同时也难以满足读者获取最新文献资源的迫切需求。而在按需出版模式下,图书的印刷、装订全过程可能仅仅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同时由于全程数字化操作,出版社可以自动匹配距离订单产生地较近的印刷工厂进行印刷、装订,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运输时间,提高了效率,从而缩短了图书馆订购外文文献的采访周期。我们甚至可以大胆预测,未来图书馆甚至可能抛开传统出版的供应链,在馆舍内配置数字出版系统,从而极大地提高文献采访效率。

3.2按需出版的针对性有助于图书馆采访部门开展文献补藏工作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各图书馆的外文文献资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藏现象。过高的缺藏率将使读者阅读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影响图书馆的整体资源建设水平,降低了图书馆读者服务效率。因此,馆藏补缺一直是采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访馆员在实际工作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受制于传统出版模式,图书馆对外文缺藏文献的补充往往并非易事,但是,按需出版物的内容采用数字化存档,可以随时取用、及时印刷,从而给图书馆补充缺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据报道,1999年以来,德国的Libri已经通过按需出版向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提供图书数千种,其中许多是绝版、断版图书[4]。按需出版对具有参考价值、研究价值、保存价值的绝版图书、断版图书和毁损速度较快的高利用率图书的采访补藏十分有利。

4 按需出版给图书馆外文文献采访工作带来的挑战

按需出版是数字化发展浪潮的产物,出版社、读者和图书馆三方都是按需出版这一新型出版模式的受益者。随着按需出版业务的不断发展,在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图书馆通过按需出版开展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已经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未来,选择和购买按需出版文献可能成为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个常态化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按需出版在我国图书馆中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按需出版给外文文献采访工作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要对因按需出版深入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挑战有所警惕。

4.1对文献内容、质量的判断和把握

文献采访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出版物进行寻找和选择的过程,因此,出版物的类型和品种越丰富,采访馆员选择的空间越大,越能够寻找到本馆读者群体所需的文献资源。按需出版者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都建立了包容量大的综合性或者专业性数据库。以美国闪电资源公司为例,该公司与全球4 500家出版社合作,拥有60万种图书的数字版本,并且总量还在以平均每周400种的速度递增[4]。猛增的书目信息与采访馆员有限的时间精力之间必然产生矛盾,书目信息的增加无疑为采访馆员的日常工作增添了诸多困难,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符合本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满足目标读者需求的真正有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献,如何协调传统模式出版物和按需印刷出版物的采访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采访馆员深入思考。

4.2纸本文献与开放存取文献、电子资源的协调

进入21世纪,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革。采访馆员所面对的文献类型不断丰富,载体形态愈加多样,而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学术资源开放获取运动更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并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节约了大量经费。按需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馆应立足本馆定位,了解目标读者的实际需求,制定贴合实际的文献采访条例,科学合理地分配采访经费,实现传统出版物、按需出版物、电子资源和开放获取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减少资源建设的重复性,节约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和人力成本,保证馆藏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3按需出版定制性特点带来的随意性问题

按需出版可以满足用户因阅读习惯、阅读方式以及对图书内容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实现诸如内容的增删重组,封面设计,字体、字号的变化等,这是传统出版方式不能实现的一大突破。但是,就传统而言,同一种图书因编辑、传抄、刻版或装订形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版本,同一内容的图书,因版本、装帧、语种、材料和出版地不同,会拥有不同的国际标准书号。未来,假如实现了图书馆馆舍内自助印刷、装订图书这一设想,那么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同一种图书,其国际标准书号如何分配?根据不同需求定制化出版的同一种出版物,国际标准书号该如何分配?采访馆员在工作中该如何对待?按需出版定制化的特性在实际操作中无疑会增加采访馆员对出版物版本的甄别难度,甚至为整个图书行业带来国际标准书号发放和管理的新难题。

4.4数字化产业链中代理商的角色转换

我国对外文出版物进口一直实行较为严格的管理,目前图书馆的外文文献采购大都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中标的代理商如同图书馆和出版社之间的桥梁,负责为采访馆员提供最新的书目信息以供遴选。就目前而言,代理商提供书目信息仍是外文文献资源采访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代理商提供的书目信息质量往往差强人意,不能满足采访馆员的要求。随着数字技术和按需出版的不断发展,未来采访馆员获取书目信息的渠道可能会变得更加多样、直接,发订环节也有可能在图书馆和出版社之间直接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外文出版物进口不可或缺的一员,代理商要在公开招标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售后服务”方面狠下功夫,如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MARC数据,提供验收记到等配套服务。

以按需出版为基础的数字出版业发展势头迅猛,必将导致出版社的出版分工及组织架构产生全面深刻的调整。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采访馆员首先应该更新观念,了解按需出版的技术知识,更新采访理念,充分认识按需出版对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价值;其次,应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有目的地按学科分类建设缺藏文献数据库,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向出版社反馈需求,从自身角度向出版社提出建设性意见,建立透明的出版供求关系;第三,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界定按需出版、自助出版之间的界限,立足本馆实际需求,在评判出版物质量的基础上参照本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相关规定,对不同类型出版物灵活对待;最后,随着采访工作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化,也需要不断更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

[1]马荻文.按需出版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J].今传媒, 2015(4): 62-63.

[2]美国按需出版掠影[EB/OL].[2016-01-10].http://www.chinabaike.com/z/keji/ys/662252.html.

[3]王丽敏.按需出版与图书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12):13-15.

[4]常一丹.按需出版视域下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创新[J].图书馆学刊, 2011,33(6):38-40.

Publishing on Demand's Impact on Library's Foreign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bstract]As a new publishing model, publishing on demand improves the timelines of the library foreign literature acquisition, facilitates the library literature complement collection, and enhances the supporting capacity of the library foreign literature.However, publishing on demand also brings new challenges.In order to satisfy readers' needs on foreign literature, acquisition librarians should consider the quality of publications as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on, coordinate the acquisi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ations,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nd make good use of publishing on demand to constrct a rational collection structure.

[Key words]Library; Publishing on demand; Foreign literature; Document resourc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杨 柳 女,1984年生,硕士,现工作于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研究方向为外文文献资源建设,已发表论文3篇。

[收稿日期:2016-01-25]

猜你喜欢

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客属地区图书馆客家专题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困惑及解决方案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研究
高校新学科新专业建立与文献资源建设的互动发展
图书馆联盟环境下读者决策采购探析
历史范式下看当前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