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

2016-01-31邸海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医妇科临床效果

邸海霞

(辽宁省康平县中医院,辽宁 康平 110500)



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

邸海霞

(辽宁省康平县中医院,辽宁 康平 110500)

【摘要】目的 深入探讨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治疗中,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西医综合措施治疗,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治疗中,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医;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效果

结合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慢性盆腔疼痛症是临床上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疾病,具体指的是由于盆腔脏器功能性或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以非月经期、持续时间>6个月的盆腔疼痛为主的症候群[1],患者多会合并出现排便疼痛、腰痛、痛经和性交痛的情况。该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非常之大,再加上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因此,临床上关于该疾病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基于此,为提高慢性盆腔疼痛症的治疗效果,我院就将以中医治疗方法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作用于慢性盆腔疼痛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40.8 ±4.4)岁,平均体温(36.69±0.39) ℃,平均心率(69.03±1.89)次/分,平均病程(5.31±2.54)d;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症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本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根据患者的临床合并症状行对症治疗,患者若有感染症状,则对其行抗菌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400毫升/次,1次/天,以对其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部分有厌氧感染患者对其行替硝唑注射液治疗,250毫升/次,1次/天,以1周为1个疗程;如果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未见好转,可持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基础药方为:枳壳10 g、红花8 g、香附12 g、甘草20 g、延胡索10 g、乌药10 g、丹皮10 g、桃仁12 g、五灵脂15 g、泽泻12 g、茯苓15 g、白术10 g、赤芍10 g、川穹12 g、当归10 g;若患者临床有月经量多则需减去药方中的红花和桃仁;化热患者则在药方中加入毛冬青10 g、红藤10 g;气郁过甚患者则在药方中加入郁金10 g、柴胡10 g;气虚患者则在药方中加入大枣10 g、黄芪10 g。将药材洗净混合,加入800 mL水煎至400 mL,分早晚各服用1次,1剂/天,以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本次研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分为3个级别:①无效,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临床体征及B超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的迹象;②有效,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B超检测盆腔肿块或积液明显改善,临床体征也有一定的好转;③治愈,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疼痛症状消失,B超检测盆腔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 结 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观察组(n=25)治疗效果评定为治愈的患者共计19例(76.00%),有效5例(20.00%),无效1例(4.00%),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n=25)治疗效果评定为治愈的患者共计10例(40.00%),有效9例(36.00%),无效6例(24.00%),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效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6113,P=0.0000)。

3 讨 论

慢性盆腔疼痛症在西医治疗中尚未出现针对性较强的特效药物,临床治疗中更多的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行止痛、解痒和抗抑郁等对症处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慢性盆腔疼痛症主要可以区分为气滞血瘀型和湿热邪毒型;女子以肝为先天,且肝藏血,肝肾同源,因此治疗方法大多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为主[2-5];本次研究关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药方兼具疏肝理气、消痛散结、清热解毒、祛瘀止痛、活血调经等功效,而诸药合并,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功效。

从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效果的差异也从侧面提示了在慢性盆腔疼痛症治疗中,中医方法的临床价值;该方法经过临床研究比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红霞,胡小荣,储继军,等.育阴解郁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J].河南中医,2013,25(2):151-152.

[2] 曹保利,张敏,等.慢性盆腔疼痛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25(4):422-424.

[3] 林丽波.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5):54-55.

[4] 岳长秋.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8):245-246.

[5] 信长华.浅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0):236-237.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99-01

猜你喜欢

中医妇科临床效果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引产术后胎盘残留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