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

2016-01-07刘利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焦虑抑郁心理疏导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

刘利华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8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护理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5)04-0342-02

收稿日期:(2015-03-16)

近年来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该病由于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由于疾病的困扰,患者往往会伴随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反应,对疾病的临床治疗极为不利[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采取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主要将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对象为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的8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56~79岁,平均(68.37±5.45)岁;病程1~12年,平均(5.40±0.43)年。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经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健康教育:主要向患者讲解关于疾病、用药、注意事项以及治疗疗效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与教育等;心理疏导:积极地指导患者经常散步、深呼吸,介绍效果较为理想的患者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指导患者积极地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其舒缓自身的压力,矫正不良的心理情绪反应,让其保持冷静、客观以及全面地看待、分析问题。

1.3心理状态评价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佳。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 s,分)

组别SAS评分SDS评分对照组(n=40)护理前56.83±9.0355.45±8.71护理后47.02±7.54*46.29±7.08*观察组(n=40)护理前56.09±9.1655.57±8.81护理后38.37±6.03*△36.05±5.49*△

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2.2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 s)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 s)

组别全血粘度(mpa·s)血浆比粘度(mpa·s)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对照组护理前9.58±1.551.81±0.2945.92±2.785.14±1.03(n=40)护理后8.21±1.23*1.65±0.18*42.90±2.05*4.35±0.92*观察组护理前9.55±1.621.83±0.3246.01±2.835.19±1.08(n=40)护理后5.78±1.07*△1.22±0.15*△37.24±1.82*△3.11±0.56*△

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出现破裂,血小板聚集与粘附度增大,释放血小板因子,凝血系统被激活,促使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闭塞情况,引起心梗或者猝死等。血小板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一般的心绞痛处理之外,还应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由于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冠心病患者往往会伴随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不利。本研究主要将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应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强,张玉霄,卢才义,等.氯吡格雷抵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人治疗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5):354

[2]吴宗虎,王淑娟.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不同疗程对血清白介素-18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48

猜你喜欢

焦虑抑郁心理疏导健康教育
米氮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
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影响的研究进展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心理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健康教育现况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