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心理护理对缓解普通住院患儿家属焦虑情绪的作用研究

2016-01-07刘燕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焦虑心理护理

强化心理护理对缓解普通住院患儿家属焦虑情绪的作用研究

刘燕

(咸宁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湖北 咸宁 437100)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对普通住院患儿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儿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儿科护理常规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评定家属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 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分、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特质焦虑量表评分,两组干预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能显著缓解普通住院患儿家属焦虑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焦虑;儿科家属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5)04-0351-03

收稿日期:(2015-03-25)

文献报道[1],普通住院患儿家属焦虑发生率高。焦虑不仅影响家属自身健康,也会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对其康复造成不利影响[2],还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引发医患纠纷[3]。因此,有必要对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充分发挥家属在住院患儿护理中的作用,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12月我科普通住院患儿的家属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患儿直系亲属且是患儿住院期间的主要照料者;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③智力正常且有能力配合完成量表测评;④无精神病史且近3个月未遭遇重大生活事件;⑤患儿住院时间在1周以上。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焦虑或抑郁情绪;②残疾人或存在严重躯体疾病与功能障碍;③70岁以上老人;④患儿为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再障、先天畸形等难治病例或严重危及生命的急症。每例患儿选择1例家属入组,共入选家属120例,其中患儿父母66例,祖父母30例,外祖父母16例,其他8例;男46例,女74例;年龄平均(39.45±14.25)岁;受教育年限平均(11.15±3.55)年;城镇74例,农村46例;职业:工人28例,农民42例,干部24例,个体15例,其他11例;家庭经济状况:较差36例,中等48例,较好36例;患儿资料:男56例,女64例;年龄平均(6.25±3.45)岁;独生子女78例,非独生42例;首次住院58例,非首次62例。将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儿科护理常规进行干预,如入院介绍、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建立治疗联盟: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遵照“共情、真诚、个体性”原则,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互相信赖的医患关系。②营造温馨环境:病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合理布局,色调柔和,在病房中放置小儿喜欢的玩具、温馨的花篮[4],提供电视、图书、报纸,营造家庭气氛,保持病房安静。③加强医患沟通:充分运用沟通技巧,耐心倾听家属心声,注意语言的运用,充分发挥语言要素的作用,主动与家属交流,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就家属关心的问题,如患儿病情、治疗及费用方面的担心,给予明确合理的解释,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尽量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合理要求。④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属袒露心扉,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引导家属分析其产生根源,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⑤提供应对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本院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必要时让治疗取得成功的患儿家属现身说法,帮助家属建立自信,同时教会家属心理放松和心理调适的技术,学会应对环境刺激,排遣不良情绪。⑥改善服务质量:护士平时就要注重素质修养,不但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技术。

1.3效果评价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5]评定家属焦虑情绪,在患儿入院时和住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后各评定1次,比较干预前、后家属焦虑状况的变化。STAI为自评量表,作者担任主试,给予统一的指导语,由家属独立作答。STAI共40项,其中第1~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AI),用于评定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第21~40项为特质焦虑量表(T-AI),用于评定经常性的情绪体验;所有项目采用1~4分的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因为家属T-AI评分与患儿住院无关,S-AI评分与患儿住院有关,本研究将S-AI评分作为家属焦虑状况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入院时两组S-A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I评分两组干预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TAI评分比较(分, ± 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TAI评分比较(分, ± s)

组别例数S-AIT-AI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6050.45±10.0543.25±7.13*#42.49±8.1542.26±8.22对照组6051.17±10.4548.42±8.1642.47±9.0341.98±9.15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干预前比较,#P<0.01

3讨论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家属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患儿由于年龄小,发育不成熟,心理防御、环境应对、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在陌生的环境中常感到紧张不安,不知所措,对检查、治疗、护理心生恐惧,产生逃避、敌对和不合作行为。家属不但要照料患儿生活起居,还要时刻安抚患儿,充当他们的心灵“保护神”,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开展诊疗活动,他们是患儿的支撑着、保护者、利益上的代表者。焦虑的存在,对家属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使他们身心疲惫,这种情绪还可能感染患儿,进一步加重患儿紧张,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近年来,心理护理被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中,其能显著改善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缓解焦虑情绪[6]。本研究将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对患儿家属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积极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与患儿家属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而信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基础。环境干预增加患儿及家属舒适度,尽可能降低环境因素带来的情绪困扰。医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桥梁,也是规避医患纠纷的重要举措,通过沟通与健康教育,满足家属的求知心理,逐步改变家属不正确的认知,纠正错误的信条,进而缓解焦虑情绪;应对技巧的传授,让家属能有效应对环境刺激,减少焦虑产生,同时激活自身活力,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有效对抗和缓解焦虑。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S-AI焦虑评分显著下降,其降分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相比之下,对照组干预后评分与干预前比较,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具显著性,提示观察组经过干预后焦虑情绪显著缓解,而这种缓解并非自然缓解,是强化心理护理带来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心理护理能显著缓解普通住院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素芳,李小莉,王汉英.普通儿科住院患儿家属焦虑状况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6

[2]王雪静.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与评估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6):537

[3]朱雪梅.儿科住院患者护理投诉原因与防范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6):538

[4]李新,魏荣.护理关怀对儿科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53

[5]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12

[6]王敏.儿科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分析与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8):1917

猜你喜欢

焦虑心理护理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