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式灌流系统在胞磷胆碱合成中的应用

2015-12-20

发酵科技通讯 2015年2期
关键词:胞磷发酵法胆碱

宋 臻

(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引言

胞苷二磷酸胆碱(CytidineDiphosphateCholine,分子结构式见图1,别名胞磷胆碱或CDPC)是卵磷脂生物合成重要的中间产物。卵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代谢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细胞的通透性、能量代谢以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等许多生物学功能。1963年,CDPC开始用于临床。实践证明,它对脑损伤引起的意识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随着社会的发展,CDPC更是作为预防老年痴呆的保健品得到大力的发展[1]。

图1 CDPC分子结构

由于CDPC的广泛应用,其市场需求量正逐步扩大,2007年,根据有关机构调查,CDPC在中国市场的年需求大约为250 t,但当年的供给量不足60 t,有着极大的需求缺口。因此,如何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CDPC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灌流系统应用在CDPC生产中,可以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产能,降低产品成本,进而快速填补市场的缺口,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

1 胞磷胆碱的生产方法

1.1 胞磷胆碱生产方法简介

胞磷胆碱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酶转化法、双菌发酵法和酵母发酵法。化学合成法是利用化工原料,经过逐级多步反应,再经提纯得到最终产品。这种方法研发成功早,但缺点很多,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在利用此法生产。90年代后日本研发成功并开始采用酵母酶转化法生产胞磷胆碱,此法并非无菌发酵反应,它是利用废旧酵母的多酶体系将胞苷酸(CMP)和辅料合成CDPC,但由于当时主要原料CMP的价格比较高,此法在当时未得到广泛发展。2003年以后,由于CDPC的主要原料CMP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CMP价格大幅下降,加之经过优化后转化率大幅提高,我国开始大量采用酵母酶转化法生产CDPC,目前市场大部分产品都由此法生产[2-3]。虽然成本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酵母酶转化法也暴露了很多新的问题。2000年后日本开发了双菌发酵法,即利用大肠杆菌和产氨棒杆菌等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CD PC。此法发酵工艺相对复杂,在CMP大幅降价后渐渐被淘汰。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酵母发酵法有了越来越大的优势。此法采用筛选过的高活力酵母为菌种,以CMP为原料采用无菌发酵技术生产CDPC,有菌种来源稳定、菌种活力高、用量少、中间体杂质少、后处理简单等特点[4]。但微生物发酵周期比较长,单位时间设备的产出比较小,需要更大的初期投入才能保证产能。

表1 胞磷胆碱合成方法优缺点比较

1.2 灌流培养生产胞磷胆碱

灌流培养生产CDPC是在酵母发酵法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设备,一方面源源不断加入培养基和底物,另一方面通过重力沉淀、循环系统和切向过滤源源不断提取出产品,从而实现连续培养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可以在目前企业生产设备的基础上,经过少量的设备改造,极大提高CDPC的产能和产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

1.2.1 灌流系统的组成

灌流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补料系统、循环过滤系统、出料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其他辅助系统(在线清洗系统(CIP系统)和在线灭菌系统(SIP 系统))。

补料系统:向反应釜内补给发酵所需培养基以及CMP底物,需要无菌控制操作,由补料管路、补料罐、动力系统以及辅助的CIP、SIP组成。

循环过滤系统:将罐内反应液从底部提升,通过动力泵(隔膜泵或者蠕动泵)经过切向过滤的过滤器后,再回流到罐内,通过重力沉降,切向过滤可以将料液源源不断循环,进而将不含细胞的反应液导出反应体系,是灌流系统的关键部分。

出料系统:将透过切向过滤膜的无细胞反应液抽离反应体系,由过滤器、动力泵(隔膜泵或者蠕动泵)以及配套管路,容器组成。

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的大脑,由PLC控制2台变频动力泵、液位控制器、自动隔膜阀、浊度控制器组成,一方面控制补料和出料的有序性,一方面保证细胞出料的清澈,保证滤膜不会过分堵塞。

其他辅助系统:由于整个系统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在中试、放大生产中要符合GMP等相关规范,因此还需要在线清洗系统、在线灭菌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

图2 灌流系统

1.2.2 过程和原理

初期细胞培养时,细胞处于恢复期,此时细胞浓度比较低,代谢水平较低,主要利用葡萄糖等易利用底物进行自身增殖,对于利用CMP产生CDPC的能力比较弱,一般恢复期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选用有利于细胞生产的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可以使细胞快速生长。

进入对数期,当细胞积累达到一定浓度后,源源不断的加入CMP底物,在胆碱激酶和磷酸化酶为主的酶系的作用下,CMP和含有胆碱、磷酸的底物共同作用,发生生物酶反应,产生CDPC。

随着CDPC的累计,当摩尔转化率达到90%的时候,反应趋于平衡,此时继续加入CMP会使得CMP和CDPC的浓度都增加,CDPC增加的速度较慢,摩尔转化率反而降低。此时通过灌流系统,将反应液抽出,抽出后再补料加入培养基和CMP的混合底物,一方面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一方面可以继续转化生成CDPC。灌流抽出一定的CDPC溶液,并补加适当量的CMP,此时CDPC转化率会从90%立刻跌到70%左右,但由于平衡被破坏,在酶的作用下,CMP继续反应生成CDPC,直到再次达到平衡。

图3 灌流系统

2 酵母发酵法和灌流培养法生产CDPC的实验比较

2.1 菌种

经筛选过的啤酒酵母菌株LP30925(企业内部菌种编号)。

2.1.2 培养基

1)酵母发酵法所用培养基:

培养基1:酵母培养基。

培养基2:在培养基1的基础上进行调配,调配后酵母浓度为3%~7%,磷酸胆碱0.5%~2%,磷酸0.5%~2%,葡萄糖10%~20%,硫酸镁0.1%~0.5%,培养过程需要1~2次补糖,每次3%~10%。

2)灌流培养法所用培养基:

培养基1:酵母培养基。

培养基2:基本同酵母发酵法所用培养基2相同,葡萄糖浓度和补糖浓度同比降低25%~50%。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DZ05A发酵罐、紫外分析仪、电泳仪(槽)、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

2.1.4 培养方法

1)酵母发酵法:将酵母菌株加入到预先灭菌的培养基1中,进行无菌培养,10~15 h进入对数生长期,15~25 h后酵母浓度达到3%~7%,此时加入CMP、磷酸胆碱、糖等辅料,调配成培养基2的浓度进行反应,反应30 h左右,摩尔转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折算重量转化率142%);然后经过机械过滤、层析柱层析、减压浓缩、甲乙醇结晶得到成品固体CDPC。

2)灌流培养法:30 h前培养方法同酵母发酵法,反应30 h左右,摩尔转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折算重量转化率142%);此刻酵母浓度为9.5%以上,开始灌流,每2 h从罐内抽出25%体积的反应液,并补入同体积含适当CMP浓度的培养基,抽取补料过程消耗时间约20 min,剩余100 min为反应时间,100 min后,转化率可再次达到90%,再次循环灌流,期间酵母浓度稳定在9.5%~11%之间,缓慢提升。灌流72~96 h后,细胞活力下降,灭菌放罐结束反应并进行清洗灭菌等操作。

经试验,灌流培养在转化率达到平衡后可以维持72~96 h,最终因为酵母浓度过高,衰亡酵母自溶产物过多导致灌流系统能力下降,此时考虑结束灌流培养,采用和旧法相同的灭活过滤方法获得最终产品。

2.1.5 主要分析方法

1)酵母浓度检测:离心管称重,记为m1;称取酵母发酵液样品,计为m2,5000 r/min离心5 min后去上清,倒扣静置1 min,擦拭离心管口的残液后称重,计为m3。酵母浓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酵母浓度C=(m3-m1)/(m2-m1)×100%。

此法检测的酵母浓度为湿酵母浓度。

2)酵母摩尔转化率快速检测法:因为发酵液包含杂质很多,对色谱柱损伤比较大,加上HPLC检测时间较长(一般30~40 min),在生产中一般使用酵母摩尔转化率快速检测法。

取酵母发酵液样品离心后的上清液,取样10 μL点入预先制备好的四硼酸钠—琼脂糖电泳凝胶中,在电泳槽内200~300 V电压跑板3~6 min,在254 nm紫外灯下查看会出现清晰的两条紫外吸收带,其中远端为CDPC,近端为CMP,割胶(含空白),把三段凝胶分别放入装有5 mL pH 2.0的盐酸溶液试管中,沸水浴3~5 min融胶,静置放冷,在280 nm紫外分光光度计下以空白为对照测量光吸收率 (非OD值),CMP和CDPC光吸收值分别为Acmp和Acdpc,转化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转化率T=Acdpc/(Acmp+Acdpc)×100%。

此法速度比药典HPLC法一般要快10~20 min,精度和药典HPLC法最大相差3%,适用于生产中间体控制,本文发酵过程的转化率数据是依据此法测定得出。

3)色度检测法:色度是CDPC成品的瓶颈指标,其主要产生于酵母分解产生的黄色色素,在过程中以测定溶液的A430作为色度指标。取酵母发酵液样品离心后的上清液,以纯化水为对照测定A430,即为色度指标。

4)成品收率:成品收率 =CDPC固体成品重量/投入的CMP重量 ×100%,由于发酵后段收率基本恒定,也可以用发酵液色谱定量乘以一定的损耗系数进行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酵母培养和灌流培养至10~15 h,酵母进入对数生长期,酵母浓度快速增加;15~25 h后酵母浓度达到3%~7%,此时加入CMP、磷酸胆碱、糖等辅料,调配成培养基2的浓度进行反应,酵母浓度和CDPC摩尔转化率快速增长;反应30 h左右,酵母浓度和摩尔转化率趋于稳定(图4、5)。

酵母培养在30 h后做灭活、放罐处理,若继续培养,酵母会进入衰亡期导致浓度下降,CDPC摩尔转化率则受产物反馈抑制,停止增长。灌流培养由于源源不断补充新鲜的培养基,能维持酵母浓度的缓慢增长,灌流培养每次分离提取掉1/4罐体积的CDPC溶液,并补充新的CMP底物,因为破坏了反应平衡,使得CDPC可以继续得到转化。由于稀释作用,使得CDPC转化率曲线呈现锯齿状。72~96 h后做灭活、放罐处理。

图4 酵母浓度—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5 摩尔转化率—时间的关系曲线

从表2看出,灌流培养可以拉长有效反应时间,使得灌流培养前期种子细胞复苏时间和后处理时间比重大大降低,单位时间收获到更多的产品,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灌流培养的产能是非灌流法的3.96倍,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色度是CDPC成品的瓶颈指标,在过程中以测定溶液的A430作为色度指标,CDPC溶液的色度越低,表明产品的质量越高。表3可以看出,酵母培养CDPC溶液色度质量为0.788,灌流培养CDPC溶液色度质量为0.176。灌流培养CDPC溶液色度(A430值)与非灌流法相比,降低了77.7%,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原因是灌流培养弱化了高温灭活操作,减少了细胞破损产生的杂质,使得溶液色度降低,另外纯度的增加也有利于后处理收率的提高和成品质量的提高。

4 结论

将灌流系统应用在CDPC生产中,可以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能,降低产品成本,进而快速填补市场的缺口,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

表2 酵母发酵法和酵母发酵法灌流培养产量和产能对比

表3 酵母发酵法和酵母发酵法灌流培养质量(色度)对比

[1]刘然江.胞磷胆碱: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神经保护药物[J].中国药房,2011,22(12):1071-1071.

[2]候立向,赵 .胞二磷胆碱的发酵合成及其纯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79(5):40-48.

[3]徐仁华,徐敏,郁其平.胞二磷胆碱钠的制备方法:中国,200610 096512.8[P],2006-09-28.

[4]邱蔚然,周长林,王鹏飞,等.一种生物转化胞磷胆碱的酿酒酵母菌种及应用:中国,201310358526.2[P].2013-08-15.

猜你喜欢

胞磷发酵法胆碱
抽气负压发酵法对丁酸梭菌生长及芽孢形成的影响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探讨不同发酵法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快速酶解发酵法制备豆酱时酶解条件的优化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胆碱对脂肪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核磁共振磷谱内标法测定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胞磷胆碱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
胞磷胆碱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