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2015-12-19陈红霞
徐 斌 艾 麟 梁 是 陈红霞
湖北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咸宁 437000
本研究以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芬太尼术后镇痛和未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患者为研究对照,观察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使用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对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从而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05—2013-05在我院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 例,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级或Ⅱ级,男31 例,女29 例;年龄22~60岁,平均(40.89±10.54)岁;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均<42h。排除标准: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术前患高血压、严重心脏病、消化性溃疡、肾功能障碍及免疫系统疾病者、近期应用镇痛药及免疫抑制药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 组)、芬太尼组(B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2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ASA 分级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比较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以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g/kg,丙泊酚1.2mg/kg和维库溴铵0.15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5g·kg-1·h-1,吸入七氟醚和45~60min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1.3 镇痛方法 A 组术毕前30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 mg/kg,加入氟比洛芬酯2mg·kg-1·24h-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40mL,背景输注量5mL/h,PCA 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B组术毕前30min静脉推注芬太尼0.05mg,加入芬太尼0.2μg·kg-1·h-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40mL,背景输注量5mL/h,PCA 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C组未行PCIA,患者主诉疼痛明显时肌注哌替啶50~100mg。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1、2、4、12和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标准[1]:0 分,无痛;<4 分,轻度 疼痛;5~6分,中度疼痛;>7 分,重度疼痛;10 分,剧痛。Ramsay镇静评分标准[2]: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睡眠状态,但可唤醒;5分,呼唤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记录患者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术后1、2、4、12和24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mL,3 000r/min离心10min,收取上层血浆,-20 ℃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不同时间点3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A 组和B 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C 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术后各时间点A 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见表2。
表2 3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s,分)
表2 3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s,分)
注:与C组比较,*P<0.05
指标 组别 n 术后1h 术后2h 术后4h 术后12h 术后24h VAS A 组 20 2.24±0.59* 2.87±0.85* 3.76±0.96* 3.64±0.88* 3.43±0.66*B组 20 2.33±0.59* 2.99±0.89* 3.88±0.93* 3.77±0.91* 3.59±0.77*C组 20 5.43±1.11 6.54±1.40 6.35±1.22 6.22±1.21 6.05±1.08 Ramsay A 组 20 2.31±0.44* 2.31±0.49* 2.23±0.59* 2.29±0.55* 2.26±0.55*B组 20 2.23±0.59* 2.22±0.55* 2.18±0.54* 2.17±0.40* 2.14±0.59*C组 20 1.86±0.42 1.84±0.38 1.83±0.44 1.79±0.50 1.91±0.46
2.2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 组嗜睡、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3。
2.3 术后不同时间点3组ET-1水平比较 术前和术后1h各组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12和24h,C 组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A 组 和B 组(P<0.05),术后12h和24h,A 组血浆ET-1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4。
表3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表4 3组不同时间点ET-1水平比较 (±s,ng/L)
表4 3组不同时间点ET-1水平比较 (±s,ng/L)
注: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1h 术后2h 术后4h 术后12h 术后24h A 组 20 144.56±28.57 144.56±28.57 146.62±26.81* 144.89±28.33* 138.22±28.24*#130.33±22.71*#B组 20 142.67±28.11 147.26±28.04 147.99±28.18* 149.14±29.91* 154.33±30.01*#151.51±24.19*#C组 20 149.35±29.33 150.38±27.97 169.45±31.09 1 99.52±31.99 203.22±40.91 183.92±33.67
3 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增强机体应激反应[3]。目前临床常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可出现呕吐、恶心等消化道不良反应。氟比洛芬酯是以脂质微球为载体的非甾体类镇痛药,进入人体后可选择性地聚集在手术切口部位和炎性反应部位,在正常组织中仅有很少量的分布[4],因此可有效避免临床常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所致的消化道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和B组均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而A 组患者嗜睡、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活性多肽,内皮素是迄今所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ET 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ET-1代谢紊乱在神经外科手术继发性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发现,同芬太尼术后镇痛相比,氟比洛芬酯不仅具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其还可降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血浆ET-1水平。ET-1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伤作用,因此,氟比洛芬酯可通过抑制ET-1水平而发挥一定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除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外,还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且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可通过抑制手术应激所致的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从而发挥一定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推荐在神经外科术后镇痛中使用。
[1]顾佳晖,陈英汉,王丹波.阴式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程度的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 527-3 528.
[2]Knibbe CA,Melenhorst-de Jong G,Mestrom M,et al.Pharmacokinetics and effects of propofol 6%for short-term sedation in paediatric patients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J].Br J Clin Pharmacol,2002,54(4):415-422.
[3]朱美华,曾琼,王宁,等.帕瑞昔布钠对神经外科术后镇痛及躁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l,27(10):976-978.
[4]Hashida M,Kawakami S,Yamashita F.Lipid carrier systems for targeted drug and gene deliver[J].Chem Pharm Bull,2005,53(8):871-880.
[5]梁敏,魏斌,林赛娟.异丙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内一氧化氮及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