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2015-10-14王业忠高杰善朱立仓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疆石河子832008

关键词:内皮素脑血栓病史

戴 晶,王业忠,高杰善,朱立仓(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戴 晶,王业忠,高杰善,朱立仓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目的 研究血浆中内皮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按病症分为脑血栓组和脑动脉硬化症组,各35例,并选取正常人35名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其结果。结果 脑血栓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浆内皮素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和内皮素浓度相关;高血压病史患者血浆内皮素增高明显;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内皮素水平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的病情程度及病灶体态,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的内皮素水平来反映。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过程中有内皮素参与,患者预后与内皮素浓度相关。因此,内皮素对心血管系统有活性和病理双重作用。但研究还有待深入。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浆;内皮素

内皮素最早发现于20世纪,它是一种多肽,对血管收缩及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刺激作用。它形成于内皮细胞中,大量活动于心脑血管系统中[1]。很多疾病的形成均有内皮素参与。内皮素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渐渐得到关注,促使众多医学学者研究。本文研究血浆中内皮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随机选取某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按病症分为脑血栓组和脑动脉硬化症组,各35例,并选取正常人35名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病症分为脑血栓组和脑动脉硬化症组,各35例。脑血栓组女20例,男15例,年龄55~65岁,平均年龄(62.1±5.21)岁;高血压病史12例。脑动脉硬化组女16例,男19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7士6.21)岁;高血压病史10例。并选取正常人35名为对照组。

1.2 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浆总内皮素。进行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对患者血管紧张素Ⅰ、人心钠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舒血管肠肽等因素的考量,谨防患者产生交叉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脑血栓组内皮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血栓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浆内皮素明显升高。脑动脉硬化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内皮素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内皮素水平高于正常人。见表1。

表1 三组血浆内皮素结果比较(±s)

表1 三组血浆内皮素结果比较(±s)

组别n内皮素(pg/mL)tP脑血栓组3568.62±12.646.721<0.05动脉硬化组3560.42±11.463.739<0.05对照组3550.14±10.24--

对比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和无病史者的内皮素水平见图1。

图 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有高血压病史22例,内皮素水平为(65.45±10.21)pg/mL。无高血压病史48例,内皮素水平为(52.61±14.12)pg/mL,有高血压病史患者的内皮肤素(ET)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内皮素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在生物机体中有刺激血管收缩的作用,作用力较强。心血管系统中局部有内皮素,但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内皮素基因分布的范围较广。有些神经元中有内皮素,这种神经元大多集中于下丘脑部分。血管局部受损直接影响内皮素释放量和凝血酶[2]。人体脑系统中含有内皮素,并且在调节脑血流量过程中,内皮素也有参与,它对人体脑部影响较大。脑血栓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血管因脂质杂物堆积占据大面积管腔,导致管腔变窄,局部血流难以正常通过管腔,出现断流情况,引发脑血栓。内皮素释放量与患者脑血栓并发,可引起凝血酶增高。

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脑血栓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5)。人体心血管系统因缺血而受到损害,内皮细胞受损的同时对内皮细胞复生和内皮素的释放有刺激作用。血管因杂物堵塞,减少官腔氧气致使一些神经组织坏死,刺激某些神经元中的内皮素增生。脑部出现梗塞的部分会产生凝血酶,并且浓度较高,对释放内皮素有刺激作用。本文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的内皮素释放量增高。跟相关报道结果一致,高血压患者症状与血浆中内皮素的释放量成正比。患者血压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并且持续效果较久,易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破坏,容易出现动脉硬化等并发症。血管内的成纤维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受内皮素的刺激而增生[3]。血浆中内皮素的释放量受血压升高影响,较多的内皮素对间质细胞生成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内皮素有参与脑部动脉硬化症的形成。

综上所述,脑血栓患者的病情程度及病灶体态,可通过检测血浆中的内皮素水平来反映。患者脑血栓病发,做仪器检测时,在病灶四周出现暗度较浅的带状区域,是因为患者血浆中的内皮素浓度较高。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程度加重,神经元的死亡受内皮素的相关作用而发生。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过程中有内皮素参与,患者预后与内皮素浓度相关。因此,内皮素对心血管系统有活性和病理双重作用,但研究还有待深入。

[1] 李宝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小板CD62p检测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1): 13-15.

[2] 韩 玲,张 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与内皮素的关系[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2):110-111.

[3] 陈月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浆内皮素测定在临床中的意义[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433-434.

Study on plasma endotheli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AI Jing,WANG Ye-zhong,GAO Jie-shan,ZHU Li-cang
(Medic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Xinjiang Shihezi 832008,China)

R743.3

B

ISSN.2095-6681.2015.13.065.02

猜你喜欢

内皮素脑血栓病史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脑脊液内皮素检测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内皮素在内耳损伤中的作用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