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特福德音位翻译理论的启示

2015-12-12

英语教师 2015年20期
关键词:音位福德原语

姜 丽

卡特福德音位翻译理论的启示

姜 丽

卡特福德把用等值的译语音位代替原语音位的限制性翻译归纳为音位翻译。根据卡氏音位翻译理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受到母语音位系统的影响,也就是学习目的语的人如果带有口音,那么在转换原语和目的语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进行音位层面的翻译。有意识地辨析原语和目的语音位系统的差异,避免原语音位在目的语中可能引起的发音偏误,对于更好地掌握一门外语非常有益。

卡特福德;音位翻译;口音

引言

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作为英国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其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曾备受学者关注。从《奈达的翻译理论简介》(林书武1981)到《开拓翻译理论研究新途径——介绍卡特福德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包振南1982),从《卡特福德与〈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穆雷1993)到《重新认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林克难2001),再到《从卡特福德到翻译规律的探讨——兼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意义》(范祥涛2006),众多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卡特福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对卡氏理论的研究在音位翻译方面少有涉及,尤其是在探讨音位翻译理论与口音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卡特福德的音位翻译理论出发,旨在分析口音在原语和目的语的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卡氏音位翻译理论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从语言学理论出发,详细论述了翻译的各种类型(穆雷1999)。根据翻译的层次,卡特福德将翻译分为完全翻译和有限翻译。有限翻译是指原语的文本材料仅在一个层次上被等值的译语文本材料所替换,即仅在音位层次或字形层次,或仅在语法层次或词汇层次中的某一层次上进行的翻译。而有限翻译又划分为四种类型:音位翻译、字形翻译、语法翻译和词汇翻译。其中,音位翻译指用等值的译语音位来代替原语文本的音位的限制性翻译。

显然,音位翻译属于局部翻译。音位翻译就是用译语中的对等语音来替代原语中的语音,而原语中的语法和词汇保持不变。音位翻译的基础是原语与译语要有相同的语音成分(phonic substance),否则就无法建立起对等。比如,根据发音特点,英语had的/h/与希腊语的/x/发音相近,而/覸/与希腊语的/e/相似,/d/与/nt/相似,所以,/h覸d/译成希腊语就是/xent/。按照音位翻译理论,在欣赏英语童谣《淘气的乔治(Georgie Porgie)》的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细细体会其翻译中烘托出来的幽默效果。

卡特福德的音位翻译理论让我们看到,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受到母语音位系统的影响,也就是学习目的语的人如果带有口音,那么就是在转换原语和目的语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进行音位层面的翻译。然而,虽然音位翻译能产生相应的幽默效果,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除了会出现在一些设计精巧的电影配音、诗歌和特殊文字游戏中,原语语音通常是被替换而非翻译。

二、音位翻译理论研究对口音的启示

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众多学者不断深入全国各地收集语料信息,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语言学习者从语音的角度进行的调查和分析也日臻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中国各地区的方言对英语语音产生的负迁移影响表现在:北方方言、吴方言、闵方言对英语学习者发音的影响;闽、吴方言元音系统和美语元音系统中的5个相似元音给该地学生习得目标语音增加了困难。另外不分不分等,都体现出我国各大方言之间的差异及各方言次变体口音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的影响。

3.涉及重音、节奏、停顿、语调等方面的超音段音位特征研究中,重音不当、节律不当、调组划分不当等问题都是关注的重点。

可见,中国口音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和英语音位相比,容易引起发音偏误,这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发音上也同样会造成困扰。根据卡特福德的音位翻译理论,之所以能进行音位翻译,其对等的基础是原语和目的语种的音位单位是来自“同样”一个语音实体。这就意味着,从原语音位系统中进行翻译时,目的语音位系统中不存在的语音或语音群不会被翻译出来,否则,就会以一种和目的语音位系统近似的方式实现。也就是说,当英语中的一组辅音串被翻译时,如果目的语中不存在类似的语音群,就可能会失去辅音连缀中的某一个辅音。

通过对比以声调语言为特征的汉语和以语调语言为特点的英语,显然,英语和汉语的音位不能完全对应,原语中的某些音位在目的语中并不存在。因而,在遇到与汉语发音有差别的音时,发音方式如果仍然以原有习惯为出发点,如利用汉字注音或拼音注音的方式学习英语发音,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当然,并非所有的音段、音位都应该以接近母语者的口音为基本目标。根据Jenkins提出的通用语核心理论(Lingua Franca Core),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背景下的英语语音教学,国际可理解性正在替代原有的语音教学设定的目标,将接近母语者口语的定位拓展为学会容忍不用英语的口音。国际可理解性的核心主要包括大多数的辅音(/θ////t/除外)、辅音群的简化、元音的长短区分以及句子的重音(张伶俐、赵江葵2014)。通用语核心之外的部分,被认为是地方口音,不再被认定是语音错误。因此,提高语言国际口语交流的有效性才是外语学习者更应该追寻的学习目标。

结束语

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卡特福德的音位翻译理论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有意识地辨析原语和目的语音位系统的差异,尽量避免原语音位在目的语中可能引起的发音偏误,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充分了解原语与目的语口音的共性特征和各方言区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将学习重点集中在影响可理解性的语音特征上的思路,将对外语学习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引用文献

程春梅,何安平.2008.高级英语学习者口语音段错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38-42.

林克难.2001.重新认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1-4.

穆雷.1999.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2.

张伶俐,赵江葵.2014.中国英语口音研究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132-138.

作者信息:221008,江苏南京,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猜你喜欢

音位福德原语
从铭文标音出发进行曾侯乙编钟律制研究的路径是否可行?
善人拉什福德
满语方言中的音位变换现象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克利福德恋母情结的研究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泰斯福德防爆轮胎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最美妙的40%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