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相转移催化剂
2015-11-25郭艳芳
文 郭艳芳
神奇的相转移催化剂
文 郭艳芳
在有机物和水溶性盐的化学反应中,由于有机物与H2O不互溶,导致反应物之间难以发生有效碰撞,这就使得这类有机反应速率缓慢,甚至不能进行。研究发现,有一类物质可以帮助水溶性盐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提高反应物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概率,起到催化化学反应进行的作用,这类物质因而得名为相转移催化剂(PTC,Phase Transfer Catalyst)。[1]
一、PTC催化原理
季铵盐和冠醚是两类常见的PTC,图1左图所示的是一种常见的季铵盐类PTC——四丁基氯化铵[(CH3CH2CH2CH2)4N]Cl,右图所示的二环己烷基-18-冠-6-醚是一种冠醚类PTC。
图1 四丁基氯化铵(左)和二环己烷-18-冠-6-醚(右)
在此以四丁基氯化铵为例说明PTC的催化原理。如图2所示,两种反应物,即易溶于H2O的反应物Y-和有机物RX,原本分别处于水相和有机相中,反应进行缓慢。作为PTC的[(CH3CH2CH2CH2)4N]Cl(下文用Q+X-表示)能电离出阳离子[(CH3CH2CH2CH2)4N]+(下文用Q+表示)。Q+作为一种阳离子,它可以溶于H2O,而它还含有亲油基团四丁基,因此它也可溶于有机物。因而,Q+具有在H2O和有机物中迁移的能力。Q+遇到H2O中的水溶性盐反应物时,Q+会与水溶性盐的阴离子Y-结合形成离子对Q+Y-,进入有机溶液。Y-在有机溶液中被释放出来,并与有机反应物RX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RY。释放出来的Q+和Y-结合成PTC分子Q+X-。Q+X-再穿过界面,回到水中,结合下一个水溶性盐反应物的Y-,使催化反应继续进行。[2]
图2 PTC催化原理示意图
一个好的PTC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结构特点[3]:第一,本身含有Q+或可以形成Q+,以便和H2O中的阴离子Y-形成离子对;第二,分子中应含有足够多的亲油基团,这样形成的离子对Q+Y-才可在有机物中有较好的溶解性;第三,离子对之间的离子键强度要适中,既要保证能将Y-带入有机物中,又要保证在有机物中可以解离出Y-,让其参加反应,这样的PTC才具有反应活性。
二、PTC催化举例
1.季铵盐
众所周知,CH3COONa是一种离子化合物,极易溶于H2O,而在有机物中的溶解极其微弱。在CH3COONa与有机物1,2-二氯丙烷的化学反应中,CH3COONa在有机物中溶解度小是制约反应进行的主要因素。当体系中有季铵盐三辛基甲基氯化铵[(C8H17)3CH3N]Cl存在时,溶解在H2O中的三辛基甲基铵根离子[(C8H17)3CH3N]+和CH3COO-形成离子[(C8H17)3CH3N]+CH3COO-,进入到1,2-二氯丙烷中,CH3COO-从离子对中解离出来,与1,2-二氯丙烷发生取代反应。同时有机物中的Cl以Cl-的形式被置换出来,与[(C8H17)3CH3N]+配成离子对[(C8H17)3CH3N]+Cl-,即生成新的PTC,回到H2O中。[(C8H17)3CH3N]+继续将H2O中的CH3COO-带入1,2-二氯丙烷中,如此循环,不断催化反应进行,产率可达58.1%。[4]
图3 季铵盐类PTC催化原理示意图
2.冠醚
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烯烃,但KMnO4同样存在不溶于有机物的问题。研究发现,二环己烷基-18-冠-6-醚可作PTC有效催化烯烃氧化。
二环己烷-18-冠-6-醚是一种大环醚类化合物,环上有6个醚O原子,每个O原子上都有2对孤对电子,具有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能力。且二环己烷-18-冠-6-醚分子内的空穴恰好和K+大小相符,因而二环己烷-18-冠-6-醚易与K+配位,形成带一个正电荷的金属醚类配离子。这个配离子可以和MnO4-阴离子形成离子对,将MnO4-带入有机物。实验证明,以CH2Cl2为溶剂,碱性条件下,以二环己烷-18-冠-6-醚为PTC,按顺-9-十八烯∶KMnO4∶NaOH∶二环己烷-18-冠-6-醚 = 10∶30∶30∶3的摩尔比投料,顺-9-十八烯可被氧化为9,10-十八二醇,产率高达80%。[5]
图4 冠醚类PTC催化原理示意图
三、前景展望
上文提及的相转移催化反应都涉及了水相和有机相两种液态相,称之为“液—液相转移催化体系”。在这种体系中,相转移催化剂在水相和有机相都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反应完毕后它难以回收,这是这类催化剂的一个显著缺点。特别是那些价格昂贵的催化剂,如冠醚类等,若不加回收,成本会大大增加,这影响到此类相转移催化剂的推广应用。如果把PTC固载在高分子材料上,它不溶于水相和有机相,可形成“固—液—液三相催化体系”。这种体系反应结束后,简单过滤即可重新获得固相上的PTC,有效解决了催化剂回收的问题。[6]
传统的相转移催化反应一般需要使用一些有毒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反应后有机溶剂和PTC损失严重,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难以回收。近年来,绿色溶剂离子液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相转移反应。[1]离子液体通常由较大的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符合PTC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要求。同时,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反应中可既作溶剂又作相转移催化剂。例如,使用离子液体四氟磷酸化丁基甲基咪唑和水的两相催化体系,催化甲基戊烯酮的环氧化反应,转化率可达100%,选择性高达98%,并且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7]
在现阶段,关于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正朝着功能化方向发展。这些功能化相转移催化剂包括: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用于不对称合成[8];温控相转移催化剂,可通过改变温度使催化剂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移动[9];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在反应物耗尽后可自动脱离体系[10]等。这些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将对改造传统的化学工业做出巨大贡献。
[1] 赵地顺.相转移催化原理及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Gordon J E,Kutina R E.Theory of phaset r a n s f e r c a t a l y s i s[J].J A m C h e m Soc,1977,99(12):3903-3909.
[3] 卞觉新.相转移催化剂[J].化学世界,1982(01) :25-26.
[4] 成本诚,于澍,谢文林.季铵盐A-1的相转移催化性能[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29(4):401-404.
[5] Foglia T A,Barr P A,Malloy A J.Oxidation of alkenes with use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J].J Am Oil Chem Soc,1977,54(11):A858-861.
[6] 俞善信,杨建文,李继芳.聚苯乙烯固载聚乙二醇在邻苯二甲酰亚胺的N-烃基化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10(2):157-160.
[7] 王波,杨立明,索继栓.温和条件下离子液体/水两相体系中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环氧化反应研究[J].化学学报,2003,61(2):285-289.
[8] Andrus M B,Hicken E J,Stephens J C.Phase transfer catalyzed asymmetric glycolate alkylation[J].Org Lett,2004,6(13):2289-2292.
[9] Jin Z L,Zheng X L,Fell B.Thermoregulated p h a s e t r a n s f e r l i g a n d s a n d catalysisⅠsynthesis of novel polyether substituted triphenylphosphin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ir rhodium complexes in two-phase hydroformylation[J].J Mol Catal,1999(149):113-117.
[10] 林励吾.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用于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J].化学进展,2001,13(6):486-487.
作者信息
郭艳芳,硕士。福州第十九中学,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