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江湖帮派文化映射下的北野武

2015-11-25李凯睿张东钢

电影评介 2015年6期
关键词:武士道北野武黑帮

李凯睿 张东钢

何为江湖?提到这个词汇,我们的脑海中也许会想到烟波浩渺的湖面、青翠的竹林,或者茫茫的雪山。神出鬼没的豪杰侠客,割据一方的帮派……这些东西大多都出现在小说中,继而被搬到银幕上。江湖中的故事很多元素都来源于历史,至今在观众眼中总会以玄幻魔幻的形象出现。日本的江湖尤其是帮派江湖与中国有些许相似,但是内在却更加客观,更加社会化,里面的思想甚至信仰都深深地烙进了文化中一直传承到现在,传承进了许多艺术创作里。

从北野武电影以及他自身的生活经历来看,这种江湖帮派文化由来已久,有着很长的时间和文化积累。笔者意图从日本这一类型的历史文化本源入手,通过将日本几段与之相关联的结点同北野武黑帮电影本身的各要素进行结合、对比分析,以得出该文化本身的一些关于影响电影创作的内涵。

一、江湖与社会形态

所谓江湖,客观来说就是在落后生产力下的社会形态。日本由于独特的岛国地理环境,并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上纷繁的战乱,加上历代统治者对民众无休止的剥削,使得日本很难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去发展自身的生产力。生产力的落后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对于利益的极端追崇,不论食物、水源,还是土地、金银,都成为所有人不惜生命而为之所取的。同时,庄园制和以军事统治为架构的幕府迅速崛起,取代了原先佛学为基的天皇。各个庄园主为了保护自己领土的安全,用空闲的农民去专门进行武装训练。渐渐地这部分农民被独立出来成为了专门的武士团,进而成为了职业武士。(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武士道发展下来的武士并非爱国,而是忠于自己的主人势力。二战时日军的拼命正是效忠于他们认为的主人——天皇,而不是效忠于国家),武将治国使得武士和武学都成为了日本社会尊崇的风尚。渐渐比较大的封建势力让武士集团化以获取更大利益,帮派便应运而生。所以说,江湖帮派文化其实是建立在并不发达的经济基础上,谁的势力强,谁就成为了王者霸主,这样的文化渐渐扩展到了国家外,形成了极强的侵略性。所以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日本的军国主义和侵略色彩由来已久,且已有非常厚重的积淀。

电影《大佬》海报

以江湖的存在为先决条件下,武士道精神和等级制度作为核心,围绕着一圈圈错综复杂的帮派集团和其中充满着暴力与本能欲望的人际关系,组成了这样一个江湖帮派文化体系,影响着整个日本社会、日本历史、日本文化与思想。

北野武在电影创作上大量选择了可以最为浓缩其精华的黑帮电影题材来讲述这种文化,探讨这种文化,也是最为契合的。黑帮本身为江湖帮派文化的产物,但是对于其中的冲突更为直接,人物也更为立体、有代表性,发生的故事也更符合文化色彩。江湖帮派文化造就了日本黑帮,让其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的黑社会组织,日本黑帮也代言了江湖帮派文化,黑帮的兴衰变化也代表着背后这种文化的跌宕起伏。

二、江湖与武士道精神

江湖帮派文化的精神支撑着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体系悠久而繁杂,如果单拿出来成为一个课题分析是很难深入、透彻的。在这里,只取其最为核心和根本的几点做一个简析,便可看出这种精神在江湖帮派文化下的支柱作用。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于中国的孔孟之道。远在日本近古时期的三百年德川幕府时代,明朝大儒朱之玙(舜水先生)因战乱逃至日本,被当时的幕府亲藩德川光国发现,在一番交谈后,德川大为惊诧和拜服,恰逢当时日本处于太平时期,因而掀起了整个日本武士阶层“儒化”,江湖武士精神和儒家思想两者的糅合形成了武士道精神。

然而,虽然这种儒家思想为整个日本带来了新的思想风潮,但如上文所述,由于不发达的生产力和长期动荡让武士精神虽然披上了所谓“仁”“礼”“诚”的外衣,但本质仍没有大变。而所谓本质,笔者概括出这样几点:“忠诚于义,肝胆于朋友,骑士于异性。”

“忠诚于义”一直是江湖帮派文化的最大影响者——武士所严格恪守的准则,是武士道精神核心中的核心。“忠义”分为“义”“勇”两个部分。其中“义”的定义是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即比较注重兄弟之间的情谊,强调在集团条件下相互尊重,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不管从历史中还是影视作品(日本本土创作)里,日本武士总是一种群聚、团结的姿态出现。但是笔者认为,这其实同样是利益巨大驱使的表现。换言之,只有利益在群体中获得普遍的认可后,武士才会“忠诚”在统一的集团中,并且在集团中保持绝对的团结。但是一旦利益体消失,这种团结会瞬间消失。甚至为了其他利益,父子、兄弟、师徒之间都会兵戎相向。日本历史上无尽的战乱也同时于此。所以,“义”是同“利”完全分不开的,只不过日本武士道下获取利的方式更加高效,严格一些罢了。

“肝胆于朋友”说的则是武士同武士之间对于友情的诠释。如上文所述,日本的历史总体来说就是一部庞大的战争史,和平年代屈指可数。种种的动乱加上日本武士道“利为先”的想法,让所谓信任变得一文不值。如果二人相交,必须将自己家庭成员送到对方为人质才可达成。因而那种如高山流水知音一样的友情非常珍贵。加上动乱让武士往往生死未卜,如果一旦有了可以交心的朋友,会托妻托孤,甚至可以将自己的生命也托付给朋友,可见对这种友情的看重。在这一点上,倒是展现出了武士道精神下人们最单纯的一面,也可以看出,江湖帮派下武士的对于生死,已经被看得非常之淡了。

“骑士于异性”,骑士给予我们的感觉往往是风流和高傲,这可以非常形象地比喻日本武士对于女性的态度。上古时期的日本女性是非常自由和开放的(因为生产力接近于零,整个日本社会还是部落社会,更没有“江湖”形成的条件。)但是伴随着经济形态的改变,土地私有化和劳力争夺的日益加重,体力上占优势的男性逐渐取得主导权。公元7世纪中叶所施行的“大化改新”运动让日本大量地引进中国制度,其中包括“以户为单位,每户都由嫡长男继承户主地位,并由这个户主来管理整个家族的财产,决定子女的婚姻。”从此女子不再具有主权而必须服从父兄和丈夫的命令,更被加上了类似于中国“三从四德”的条框规范。“大化改新”后中央集权的衰落各地贵族势力的崛起,产生了武士阶层,封建社会(江湖性质)进一步发展,对于女性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女性沦落成为政治交易工具或者传宗接代的必需品,个人的尊严并不受到重视。日本男尊女卑的社会模式形成。文化上也变成以男性文化为主导了。这样的观念随着武士阶层融入了武士道精神中,成为了江湖帮派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佬》(又译作《兄弟》)是日本导演北野武在2000年完成的一部作品。描述的是一个日本的黑帮大佬山本在国内黑帮争斗中失势后,不得不跑路到美国投奔自己的弟弟,出于机缘巧合,加上山本的勇气和胆识,竟和弟弟及得力的手下加藤在美国东山再起,建立了一个帮派,并发展势力,但是不久侵犯到了美国黑手党的利益,双方火拼,山本和他的新兴帮派最终被强大的黑手党消灭。

这部片子是北野与好莱坞共同拍摄的作品,主要的故事发生场地都在美国。可以看作是北野武对外输出江湖帮派文化最为典型的作品。如果将整个失势后来到美国白手起家进行打拼的北野武看作江湖轮廓异域再现的话,那么整个故事正是将武士道精神在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碰撞下贯彻到底。影片中,加藤与大佬山本既是上下级,其实更是肝胆相照的朋友,加藤在山本失势后不但没有像其他兄弟背叛敌帮落井下石,而是追随山本来到了美国,在血雨腥风的黑帮残杀中永远当山本手下最得力的将领。而当自己的势力面临威胁,不得已要联合其他帮派时,他的那一句“为了大佬,我可以赔命”和最后的自决,令多少人感到震撼动容。虽然武士刀变成了手枪,和服、道服也换成了西服领带,但不得不说,北野武镜头下的加藤就是传统日本武士的化身,对上属绝对忠诚,对朋友性命相托,都是武士道精神轨迹中最为有代表意义的。

当然片中女性角色如昙花一现,而且在镜头中如同一个木偶娃娃一样花哨地成为游戏的玩物和陪衬,最后又很快地逝去,更进一步完善了日本武士道“骑士异性”这样的劣根性,这也成为了江湖帮派文化衰落重要的一点原因。

三、帮派阶级与众道文化

如果说《大佬》是借暴力来讲述黑帮(黑帮文化下个体经历的记录),那么《极恶非道》则是通过黑帮来讲述社会(黑帮群体文化的狂欢)。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黑帮中的小帮派奉自己的老大之名除掉与老大相交甚近的帮派,不想在简单的屠戮之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最后卷入到自身组织安危存亡中。

上文所说,日本黑帮其实是日本江湖帮派文化的一个极端化缩影,将社会矛盾和冲突压缩并尖锐化了。北野武的这部“群戏”电影,更是将所有的角色设计成为反面典型。也正因为是群戏,所以对于日本帮派阶级的刻画入木三分。

日本的帮派阶级同样与武士文化分不开。上古时期的日本虽然从中国学习了大量的行政制度,并仿唐朝建立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是虽然也设立了如左右大臣、纳言等官职,并把全境分为数“国”(相当于省),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仍旧是部落社会。只学表不学里,使得日本的上层阶级历史充满了来自于本性的占有欲。日本皇室同样整个就是一部荒唐史,兄弟反目,兄妹、母子乱伦,家族仇杀,部族叛乱的事情比比皆是。从思想上看,似乎继承了许多来自于中国封建王朝的大治思想,骨子里却是极强的“原始”本性,表现为对于权色的争夺。日本早期皇室为保持血统纯正,几乎都为近亲结婚,如此兄妹姐弟的乱伦“组合”基本成为主流文化。而权力则多表现在日本的外戚统治上,从日本藤原氏家族专权后,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结构瓦解,如藤原家与平、源两家等家族的势力长期以“太公”摄政,甚至可以随意废立天皇。但是,虽然中央集权削落,等级制度却更加森严。

职业武士让日本社会性质发生转变,向贵族社会发生了过渡。也使日本的封建社会开始占据优势。但同样,社会为武士添具了非常强的封建阶级性。各阶层的武士必须绝对效忠于他的上一层阶级,并无条件地为上一层执行任务,等级观念就随着武士道思想的壮大而一层层变深了。

所以,在江湖帮派文化中,武士道精神作为精神支撑,那么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便是最为核心的表现形式。正因为有了等级,武士有了可以所“忠”的目标,有了自己生活的保证,而同时在自己壮大后,又有这样的体制充分释放控制欲和占有欲,享受“上层人物”的快感。武夫当政的社会形态下,往往不会也不能用复杂而柔和的御人术去管理和统治,而也是更为直接和粗暴的。那么,森严的等级制也恰好为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所以说,有了等级制这样的“硬件”,加上武士道精神这样的支撑“软件”,才是最完整的江湖帮派文化内核,二者相辅,缺一不可。

江湖帮派文化产生帮派体系,而作为核心,让只要出现帮派的地方必然出现等级制度,这一点不止在古代或黑帮,甚至现在我们说的公司企业、社会团体、政党内阁,都延续着这样的等级制度。甚至进一步讲,各个帮派的上层阶级为了保证等级的延续,仍旧保留着世袭制和家族制(因而上边皇室近亲结婚也有为了家族统治的绝对权威)。日本人对于这样等级的近乎迷信程度,无需多言。

因而不用特别举例,这样的等级元素实例可以放进北野武的每一部电影,每一个桥段中,如同信仰。小时候在玩耍时总爱模仿电影中日本鬼子军官惩罚下属的样子,上级军官在抽自己士兵耳光后,士兵不但不能有任何躲闪反抗,反而要站直低头,大声地喊“嗨!”(是)。总觉得这样非常幽默搞笑,但是现在看来,同样也正是这样等级和精神指引下最微观、最精髓的表现。

第二要说的是众道文化。这种文化由于本身比较暧昧的色彩而一直不被放在表面上去提及分析,但是在整个日本江湖帮派文化体系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上文提到,武士道精神中有一方面是“肝胆于朋友”,并强调在精神上达到契合。而在漫长的情感演变中,人本能的占有欲望和战乱环境,女性地位的低下为同性之间性的关系滋生了土壤。这里的“性”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它包含着三层含义,即性情、性格与性爱。性爱是肉体关系,性格是日本人本身个性的内在,而性情便是精神上的想通了。由此可以看出,众道文化是武士道核心与同性之“性”的嫁接产物,而由于本身“非主流”的因素而难以出现在正史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江湖帮派文化形成开始,众道文化也伴随随之一直出现,且一直埋藏在地下(可通俗理解为“暗恋”)它成为了社会中武士交往之间的“缓冲带”,缓释了充满着大男子和刚烈的文化内核和人际关系。

大岛渚导演的《御法度》(北野武也在其中担当主演)就是代表。影片里可以看出对于男性的占有欲不仅仅是发生肉体关系,而是在精神上也绝对忠诚,甚至为了这种精神上的占有付诸于武力和生命的代价。同样因为占有欲,使得日本人更加迷信绝对忠诚和保护,而暗恋的那种细腻和悸动也让这样的关系变得更富弹性,因而更加促进了武士的发展和等级的维持。

北野武自己的作品《坏孩子的天空》也同样描述了这一题材。而我们更进一步,也发现在电影中两个主人公全片也没有表现出这种情感的任何表象。但是北野武运用了偏绿色的细腻的色调,加上对影片节奏灵活的控制,让我们在视听元素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影片结尾,两人骑着车子在曾经的校园中游荡,那句“我们已经结束了吗?不,我们才刚刚开始”的台词算是半遮半掩地让导演将这样的文化予我们感受品味。

结语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北野武都已经步入了电影大师的行列。但从另一个视角去看,他同样也是一个纯粹的日本人。他集编、导、演为一体,对于自身制作组员的选拔有非常强烈的控制欲,更突出了日本传统文化在他身上强大的影响力。而这种文化,便是日本江湖帮派文化。

通过对于北野武自身作品的研究,我们简析出这种文化的大体结构,即以江湖为根基,用武士道精神作为核心支撑,以等级制度作为核心外壳,暴力的处事方式和众道文化的欲望糅合,外边再罩以隐忍的外衣。这种传统文化是充满矛盾的,也是充满极端的,也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就电影本身而言,北野武找到了最为适合表现这种文化的电影语言。创造出了另一类的“暴力”和“北野蓝”的削落色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原本复杂的文化内涵变得简单、通俗。

猜你喜欢

武士道北野武黑帮
友谊
我的黑帮祖父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精读
柏林公布黑帮报告
滚烫的北野武
马警方:当地华人黑帮最多
滚烫的北野武
“武士道转型”诠释的新体系
——读张崑将《电光影里斩春风——武士道分流与渗透的新诠释》
明治初期“立身出世思想”强大影响力管窥
爱不是一种牵绊
井上哲次郎武士道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