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颠覆结构下的民间传说——孟姜女

2015-11-14杜影

学理论·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颠覆孟姜女封建礼教

杜影

摘 要: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依托了万里长城这个著名的历史建筑,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在不同的时代,被加进了不同的情节;在不同的地区,有了不同的附着物,在中华大地上被广泛流传。对于中国人来说,孟姜女这个名字几乎和万里长城、秦始皇时时捆绑在一起。本文根据孟姜女故事的发展,提出故事背后所体现的民众不曾宣扬的、对封建上层社会的颠覆。

关键词:孟姜女;封建礼教;颠覆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066-02

民间传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处处体现着民间百姓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在很多的民间传说的背后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状。民间传说中,女性的代表人物就是孟姜女。她的身上有很多被人们歌颂的品德和精神。有人说,她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代表;有人说她是对权势勇于反抗的代表。后人为了纪念她甚至立碑建庙。在此,笔者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孟姜女的故事进行分析,探讨这个故事的结构内部对世俗所隐含的五大颠覆。

一、孟姜女故事的发展过程

(一)杞梁妻的故事

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应该说,这段故事明文记载在《左传》中,是真人实事。当时并没有后来“哭夫”“城崩”“投水”等情节,主要是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但其反对战争、热爱丈夫的主体框架已显现。

(二)“哭”的加入

《左传》上没有哭声的杞梁妻,到战国时沾染了当时音乐界的风气,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后世关于杞梁妻故事的变异就是顺着这“哭之哀”生发出来的。战国时期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变了国俗”,使《左传》中的史实“杞梁妻拒齐庄公郊外吊唁”变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发生偏移。顾颉刚先生的研究结果表明,战国时期齐国有很多歌唱家善于唱哭调,而且把这种哭调当作一种时尚的技艺。这种哭包含了凄凉的身世和丰富的内涵,很可能孟姜女就是这样被拿来做了擅长哭的代表。

(三)崩城

此后,《说苑·善说篇》加上“崩城”的内容:“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西汉末年的刘向在《烈女传》中先重述了《左传》中杞梁妻的故事,然后他继续写道:杞梁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没有亲属,夫死之后成了个孤家寡人。杞梁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十天以后,“城为之崩”。到了唐代,杞梁妻的故事大变了模样。第一,杞梁由春秋的齐人变成秦朝的燕人。第二,杞梁妻的名字出现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第三,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第四,杞梁妻哭崩的城已经不是哪座城池的墙,而是长城。杞梁妻的故事到隋唐时代,把哭、崩城和秦始皇和长城联系在了一起,这是故事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创造。

(四)投水

民间文学始终是人民生活的实际伴侣,体现出极强的实际效用。杞梁妻无人可依靠,而赴溢水而死。但是,并没有出现有对立面的人物和矛盾。这是孟姜女第一次出现的死的结局。明代之后把孟姜女送寒衣、崩城收尸的时候,把蒙恬作为关键人物加进故事。明清时期流行的各种版本已经把秦始皇和孟姜女的纠葛融入进故事。孟姜女由于哭倒长城,被报告给秦始皇,被召见。秦始皇见到孟姜女之后见色起意。孟姜女提条件葬夫。关于所提条件多数认为是三个,大致为造桥,下葬,秦始皇亲自发丧。一一完成之后,孟姜女投水自尽。

二、五大颠覆结构下的孟姜女

孟姜女的故事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被民众不知不觉地加工着,附着了广大民众的反抗精神。从一个在《左传》中根本就没有提到姓氏的女子,到后来哭倒长城的、敢于和秦始皇提条件的烈性女子被广泛颂扬,甚至建庙纪念的女子。故事的发展进程中,处处都针对原始形态进行了颠覆。

(一)对“城”的颠覆

最初,《左传》中提到的杞梁妻是一个极度遵从礼节的人。齐侯回去时,在郊外遇到杞梁妻,向她吊唁。她不以吊唁为然,说:“如果杞梁有罪,也不必吊唁;如果没有罪,他还有家呢,我不应该在郊外接受你的吊唁。”齐侯听了她的话,便到她的家里吊唁去了。在这一次对话中,我们清晰地可以看出,杞梁的妻子是一个以礼处事的人。尽管当时她很悲痛,丈夫战死,但她还是依照当时的礼数来对待吊唁亡者的方式。所以,春秋时期的知识分子把这样一个女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把她当成了一个知礼女性的典范。

到了西汉后期,刘向在的《立节篇》和《善说篇》中都叙述了崩城的故事。这里的杞梁妻已经不是以礼处事的人了。当时的礼节是,丈夫死了,寡妇不能在晚上哭,不然有“思情性”的嫌疑。杞梁妻却是足足哭了十天十夜。此外,她是在城下哭,而不是在自己家中哭,以致城崩,这又是万万不可、不合礼数的。孔子就非常反对在外面哭丧。在《檀弓》中有记:孔子恶野哭者。

但是,也可以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当时的城是构成礼节的标志。礼教是人心里的城。在郊外祭祀还是在家中祭祀是礼节的象征。以哭的方式,坍塌的城既可以说是实质的城也可以说是人心里的城。最原始的都是官方记载,并不符合民众的礼节,于是在民众的流传过程中,城被哭崩。

隋唐时期,所崩之城转变为秦筑长城。唐初,太宗、高宗、玄宗三代,伐高丽、新罗,西征吐蕃、突厥,设节度使,带重兵,垦荒田,抵外邦,兵士常年在外。他们的思乡之情,家中亲人的牵挂之情,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此时,杞梁和那些出征的将士一样,有去无回,他就成了离家丈夫的集中体现。杞梁妻即孟姜女就成了广大妻子们的集合。战死了丈夫的,无丈夫音讯的,丈夫常年不归的,妻子在家既牵挂,又怨恨。她们把所有的情绪都集中在这个埋葬了杞梁尸骨的长城上,让孟姜女这样一个忠贞列女,千里寻夫,不惧权贵,哭倒长城,流传百世。

(二)对特权的颠覆

姜姓最早是齐国国君的姓。齐国的第一任国君就是助周武王打天下的姜尚。从那之后到公元前379年的齐康公,国君一直是姜姓。而孟姓在春秋时,从根源上讲都是同宗共祖,为周文王之后裔。

民间传说偏偏要把孟、姜这两大姓氏结合,由姜家、孟家共同长出一个大葫芦,得到了一个女儿。而这个女儿共用了孟、姜两个姓氏,改变了孟姓和姜姓的特权,颠覆了当时贵族的特权。并且让这两个贵族的姓氏成为一个普通民妇的姓氏,又因这个民妇哭倒长城而使孟姜两姓闻名天下。

(三)对范杞梁从将军到民夫身份的颠覆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

《左传》中,杞梁是一个随齐侯出征的将军。结果在民间传说中,范杞梁之死从一个将军的死,变成了民夫的死,剥夺了原始形态的权势。《同贤记》中,说燕人杞梁避始皇筑长城之役,认为他是燕人。当时,只有百姓才服役,可见已不是《左传》的将军身份。在《孟姜仙女宝卷》中,有这样一个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人亡。”这时候,万喜良是姑苏人了,是秦始皇需要派人到民间找的人,也不是有身份。后来,杞梁有很多不同的名字,范希■、范杞梁、万喜良等等,都已不是那个值得王侯在郊外吊唁还是在家中吊唁的战死的将军了。

(四)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因果报应对上层社会礼教的颠覆

民间文学属于民众自己的知识,是民众自己叙述的知识,是民众对于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展演。《左传》中的杞梁之妻是一个知礼的女子,在丈夫战死这样的大事面前,也不失礼节,所以是被当时上层社会所称颂的女性代表。

可是,在后世流传中,杞梁妻变成了忠贞、贞烈女子。她的行为感动了很多神仙,以致在她千里寻夫的路上,有很多神仙对她出手相助。在孟姜女来到长城之后,尽管杞梁已死,被埋进长城,可是传说中给了一个千里寻夫,忠贞于爱人的女子特殊的力量。她的哭声感天动地,竟把长城哭倒了,丈夫杞梁的尸骨露出来了。她滴血认亲,终于在众多尸骨中找出了自己的丈夫。这也给孟姜女这样一个一心寻夫的忠贞女子一个可以交代的结局。也完全符合民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说法。

在孟姜女为丈夫下了葬,投了水之后,民众并不满意这个悲剧的结局,用更多传奇的故事来丰富了这个结局。比如,龙王听说了孟姜女跳了海,马上派出虾兵虾将前来接应,把孟姜女送到了天国。还有的说,孟姜女得仙人帮助让丈夫起死回生,夫妻团聚。或者夫妻双双升天,成仙。于是,成就了民间传说中最普遍的规律,好人得到了好结果,因果报应生动地体现出来。

(五)对帝王的褒扬变为对帝王的嘲笑和批判

民间叙事就是利用这些富有狂欢色彩的日常形象把社会现实里的一些关系颠倒过来,表现出对某种固定的秩序制度和规范的大胆冲击和反抗。在孟姜女这个传说中,实现天下大一统的秦始皇被民众大大的嘲笑和批判了一番。首先,这个天下第一的皇帝对死了丈夫、风尘仆仆、哭得地动山摇的孟姜女一见倾心。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孟姜女就算再漂亮,也已经嫁过人了,而且一路上那么艰辛的走来,一定是衣衫破旧,皮肤暗淡无光。有的故事情节中,因为孟姜女的皮肤风吹日晒、干燥枯黄都导致蚊子无从下口,不叮咬孟姜女。加上几天几夜的大哭,手指滴血认亲,怎么会让后宫佳丽三千的秦始皇一见钟情呢?可是,民众偏就让秦始皇这样不可救药地爱上孟姜女,不娶不行。于是孟姜女就有了机会向秦始皇提条件。

孟姜女所提的条件大致有这样几个:厚葬杞梁,修十里长桥,皇帝亲自前往祭奠。按当时的礼节,杞梁一个死了的民夫,皇帝根本不可能厚葬,为他造长桥。即使这些都做到了,皇帝亲自去祭奠的也是不应该发生的事。可是,传说中偏偏秦始皇一一答应,并一一做到。为了一个女子,秦始皇亲自祭奠她的丈夫,举行仪式,甚至披麻戴孝,真是民众对他大大的嘲笑和讽刺。

而做完这些,民众也不可能让秦始皇得到孟姜女。于是,孟姜女投水自尽升天成仙。而秦始皇竹篮打水一场空。直到这个结局出现的时候,孟姜女的传说才让有了一个让民众满意的结局。

参考文献:

[1]顾颉刚.名家谈孟姜女哭长城[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惠方.中国民间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周福岩.民间故事的伦理思想研究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6.

猜你喜欢

颠覆孟姜女封建礼教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奇观电影对影像本体论的颠覆与重构
电视辩论数次“颠覆”美国大选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孟姜女姓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