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几点策略
2015-10-17杨万鹏
杨万鹏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班级管理;民族
习俗;特长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7—0037—01
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学习认知情况等不同而导致的性格差异性,在与汉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显著的性格差异必定会产生碰撞和冲突。而种种的冲突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解决冲突,让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实现融合,是笔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想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认为:“文化从来都是多元的”,而多元的文化教育通过改变整个教育环境,能够反应一个教室里不同的文化群体,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教育机会,所以作为班主任,缓解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民族性格的冲突,实现“人人成才,人人有人”的教育目标,是笔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为达到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
首先,少数民族学生独特的性格是由其成长环境形成的,作为班主任不能用自己以前的生活经历,以偏概全地去理解少数民族学生,而应该通过打电话、做家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构成,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从事的行业、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不能因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较晚,基础较差,反应较慢而歧视、放弃少数民族学生,更不能简单化一,当众批评,而应该发掘少数民族学生的特长,精心培养。
二、了解学生的民族习俗
民族风俗丰富多彩,作为班主任必须要了解相应的风俗特色,比如由于班主任不了解东乡族学生不能向生者鞠躬敬礼的习俗,差点误解了学生,认为这个学生没有礼貌。再如回族和东乡族都不参加祭祀、扫墓等活动,作为班主任就要带领学生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风俗。
三、以情育人
“情”是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力量,有情有义的班主任才能常驻学生心灵,对于只爱和民族朋友交往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是如此,在工作中给予他们比汉族学生更多的关心,让他们和学生更好地融合,比如召开专门的班会课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让汉族学生被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独特文化所吸引,引导学生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班主任智慧和素质,让少数民族学生信任你、敬重你,愿意聆听你的教诲。
四、细心育人
班主任工作细致入微,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更应细致。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身后都是本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作为班主任,可以在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民族节日时对少数民族学生表示祝贺,如果少数民族学生有寄宿的,还应该关心他们的饮食情况等。
五、宽严相济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还应该对他们严格要求。班主任根据学校的行为量化管理细则制定班级公约,在班宣读、张贴后,师生一起严格遵守。少数民族学生如果做出参与打架斗殴,携带刀具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则立即通知家长并做思想教育,绝不能姑息纵容。
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以此支配自己行动的思想倾向,高远的理想就像启明星一样照亮前行的路,坚定的信念给人非凡的勇气。所以对初中生来说,班主任加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初中少数民族学生更是如此,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看到汉族地区的发展,对比家乡的贫穷落后,会产生强烈的需求性,求新、求富,有改变家乡、家庭的愿望,但又缺乏信心,他们热爱家乡、民族,但是学习意识较差,非常迷茫。所以班主任可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确立他们的理想、确立每个时期、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写下他们的座右铭,或者崇拜的名人、每天带领全班喊两次班级格言、让全班在日记本上每天记载一条励志格言。常常找少数民族学生谈话,问问他们目标完成的情况,给与鼓励。
七、给少数民族学生发挥特长的舞台
让少数民族学生担任班内的班干部职务如:体育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等,在艺术节上让少数民族学生编排本班节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八、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习惯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班内推广普通话,不仅是课堂教学,还要利用其它活动时间,挖掘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因素,如:辩论赛、朗诵比赛等,用汉语普通话同步母语思维,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增强学习积极性。
教育是伴随生命而来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教育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存在,教育旨在关注每个人的幸福,作为班主任,面对着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世界,充分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让生命与生命之间平等、接纳、尊重、宽容,和谐共生。所以生命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个体的生命也才能得到幸福。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