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细节导读,关注阅读体验

2015-09-10韩良金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

韩良金

摘 要: 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精髓,剖析优化阅读策略,指出教师应关注阅读活动细节,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重视阅读体验,发展学生个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 细节导读 词句解读 角色演绎 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采取多种阅读方法,立足于以学生为阅读实践的主体,引导学生通过亲历、感受和观察,运用阅读思维与情感,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了独特的见解,领悟了其中的深刻涵义及思想感情,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自主个性阅读能力。

一、创设巧妙情境,体验阅读情感

阅读情感是阅读主体与文体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主体对文体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对阅读的文体产生亲近感,促使学生追求真实的交流和深刻的感悟,形成良好的专注倾听和深入体验感悟的倾向。

例如,教学《长征》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呈现《十送红军》影音课件,画面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沙江、飞夺泸定桥,人民群众挥泪送别红军战士……在一幕幕画面中,红军战士那种不畏艰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感染了观赏的学生,学生的心潮起伏,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课件里的歌曲以激昂的旋律伴随着画面,学生感悟了红军战士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是来自人民群众的支持,体验了红军队伍是人民的队伍,为解放劳苦的百姓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有再大再多的困难,他们也能勇于战胜……正是这种情境,使学生的阅读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一种昂扬的激情在师生之间弥漫开来。此时,教师适时朗诵《长征》诗句,学生沉浸在教师那种如痴如醉的吟诵中,脑海里再一次浮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情境:不屈不挠地翻越高低起伏的五岭,跨越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在阅读课堂活动时,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渲染阅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阅读活动中,采取积极的阅读情感、态度体验文本的内涵,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体验、感悟文本中心的效果。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里,理解作者的情怀,有效构筑学生与文本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阅读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培养阅读能力。

二、紧扣词句解读,提高阅读体验

学生对课文内涵进行品读时,教师要善于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积极对话交流,对这些词句进行品味、揣摩,并在表达与倾听时,弥补各自的阅读不足,透过这些词句体验作者蕴含于文本的思想感情,加深理解与掌握文本内涵,体会文本的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例如,教学《慈母情深》时,品读文中语句:“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教师提出:“从这句话里,大家体会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生1:“这个母亲很珍惜这不多的钱,但她却让‘我’买书。”生2:“这毛票藏在母亲身上很久了,我从‘皱皱’这个词看出的母亲十分珍惜这些钱。”生3:“‘龟裂’这个词说明母亲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辛苦的工作,却满足了我的读书要求。”教师继续引发学生体会母亲的情感:“是啊,一家人要吃,要穿,孩子要上学,母亲能不珍惜手中那点钱吗?然而母亲为了满足孩子读书的强烈愿望,母亲却什么也没说。大家认真讨论一下,从母亲的‘掏’、‘数’的动作中又能体会到什么呢?”学生经过细细咀嚼,在积极的对话交流中,发表了母亲掏钱满足“我”读书愿望的这些细小动作的观点。生4:“此时的‘我’可能会十分的感动,抱住母亲,流着泪说‘妈妈真好!’”生5:“从这个母亲对自己儿子的爱,我也体会到自己妈妈对我无私的爱。”生6:“文中除了‘我’与母亲的简单对话,母亲的掏钱、数钱动作和旁边阿姨阻止母亲给钱,母亲却只说了一句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这儿我体会到母亲十分支持‘我’买书、读书,母亲的动作、语言包含着深沉的母爱。”生7:“我也从题目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情。”生8:“我从‘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这段话看出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但她还给钱让‘我’买书,真是慈母情深啊!”学生紧扣文本的词句进行品味,在阅读对话交流中,深切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学生的阅读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互共鸣,唤起了学生相应的、独特的阅读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阅读情感的体验能力。

三、运用角色演绎,增强阅读情趣

教师要根据文本内涵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演绎活动,让学生进入到阅读情境中,担当文本中的角色,理解角色和体验角色,使自己与文本的角色融为一体,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品悟文本内涵的同时,加深阅读情感体验。此时,学生已把文本的语言转化成立体、直观的语言,再现了文本内容,激发了在参与阅读思维自主性与探究性,培养了阅读的体验性与感悟能力。学生不断地品读、体验作者赋予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内容,不断锤炼个性阅读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晏子使楚》时,教师提出:“课文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大家分别扮演楚王、晏子、大臣、盗贼、士兵等角色,把晏子怎样巧妙回击楚王,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演一演?”在熟悉了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如何分配角色,并且对每一个角色的演绎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有针对性地讨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对文本中的空白处该如何填补。经过合作分工与讨论交流后,学生深化了对文本内涵的领悟,演绎了楚王三次肆无忌惮、盛气凌人侮辱晏子,而晏子又是如何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楚王,使楚王一败再败,不得不赔礼认输。在这种富有情趣的角色演绎中,学生进一步领悟了文本的中心,体验了文本中各种人物的情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填补了文本的空白处,发挥和培养了阅读想象力,再一次真实地体验了作者赋予文本的情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强化了阅读综合能力。

教师应立足于阅读教材内涵,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优化各种阅读策略,把握阅读活动细节,引导学生品悟文本深刻内涵,增进学生阅读体验,提高个性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
朗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中阶段的适时运用
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新闻探索
恢复愉悦:破解名著阅读困境的教学自觉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
初中语文阅读体验的生成探究
解读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尊重学生独特阅读体验
林格伦笔下的顽童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