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中阶段的适时运用

2017-06-02王艳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朗读人文素养

王艳丽

摘 要:朗读与默读是阅读的两种基本形式。但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默读、弃朗读”的现象。朗讀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该文认为阅读课读中阶段适时进行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听、说、写技能的提高,并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文章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的读中阶段适时开展朗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 阅读体验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237-02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妨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首先,阅读课上朗读的缺失,让学生缺失了一种阅读体验的好途径。一节课下来,学生连放开声音朗读和品位重要语句、段落的机会都不能得到,怎能拥有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课上朗读的缺失也减少了学生训练口语的机会。在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四级要求中明确提到“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四级要求是初二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学生在初三毕业时理应达到并超过这个要求。但事实并非如此。考生在朗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朗读短文时语调单一,只能达意不能表情,缺乏韵律感和节奏感,不能把握句子重音。针对学生在口语测试中反映出来的朗读缺陷,要充分利用阅读板块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复述能力。为使更多的一线英语教师重视朗读,该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朗读。

1 精心指导,让学生正确朗读

朗读前教师向学生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可有利于正确朗读。阅读课中的朗读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在朗读前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朗读之后要有评价与激励。和默读不同,学生在朗读中必须做到“视、说和思考”协调进行,把握意群、停顿、语速等要素。教师要帮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正确划分意群,标出句子的停顿、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还要注意节奏。学生进行朗读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音调的高低等方面表现肯定、否定、疑问、惊叹等情感。朗读应该是“有声有情”,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都可以传达朗读者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8 Fashion的阅读部分“The fashion show”是一篇主持人介绍班级时装模特演出的手稿,很适合学生朗读。该文共5段,在读中阶段的研读环节,笔者拿出第一段进行朗读指导。首先,指导学生根据句意并结合句子成分对语段进行意群划分。

Good evening,/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our fashion show./Ianl Milie /from Class 1.Grade 7.//Today /we are going to show you/diferent styles of clothes.

意群划分之后,笔者启发学生不同的主持人有不同的主持风格,有的语调激昂,有的温和婉约,有的饱含深情。这些都可以在朗读中通过语音、语调、语气的变化来体现。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这一段是主持人的开场白,所以朗读时一定要有激情,能先声夺人。笔者和学生一起给这段标注了语调和重读。

接着,笔者让学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这一段。学生把握了该语段朗读的感情基调,通过语音的停顿、抑扬、轻重、急缓将阅读文本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样的语段,用不同的语调来朗读就会传达出不同的含义。

2 示范指导后,笔者给足学生准备时间,让学生将剩余的4段用自己的“主持风格”进行朗读

2.1 精选语段,让学生充分朗读、仔细体验

初中阶段的课文阅读有限,以笔者所在地区使用教材为例,每册教材最多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篇阅读。学生一个学期学习的课内阅读最多只有8篇,如果仅仅把这有限的阅读文本当作指导学生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载体,便不能发挥文本资源的最大价值。课本的阅读素材大多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精美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优美语段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在阅读课的读中阶段,教师要善于精选这些语段,通过朗读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汲取语言知识,感悟语言的魅力,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和提升。

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3中心话题是Teenage problems,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竞争的加剧,学校对升学率的高要求,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值,使得青少年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且不容回避。该单元阅读以“What should I do?”为题,向我们展示了两位初三学生的求助信。

在读中研读环节,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主人公心理问题的语段,并和学生们一起朗读体验。朗读中,学生体会到太多的作业让主人公劳累不堪。接着,笔者让学生找出描写“MilieSmental problems”的句子。学生们找出后,继续朗读。好的朗读可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心灵。在对几个精彩段落的朗读体验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斗争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现在真正的是身心疲惫,急需帮助。最后,学生们归纳出文章主题:Sometimes mental problemsare more harmful than physical problems.

2.2 变换方式,让学生乐于朗读

阅读课中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朗读可以是自读、齐读、分组读、配乐读、朗读表演、比赛读、朗诵。初一年级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偏重模仿朗读,例如听读、仿读(跟在教师范读后)。对一些人物角色多,对话较多,语言生动活泼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不同感情,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对于有着较强故事情节的阅读文本,教师在阅读课的读中阶段可以采取表演朗读的方式。这种方式能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到了初二下学期和初三,教师在阅读课的读中阶段可以采用朗诵比赛的方式。

此外,不同体裁的阅读文本也应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

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7阅读部分“Seasons of the year”是一首诗歌。诗歌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很适合朗读,所以笔者在备课时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该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读中阶段,笔者采取了配乐、配图朗读的方式。学生朗读时,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并配以四季画面,营造并渲染出不同季节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总之,在阅读课教学中,朗读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功能。作为常见的阅读方式,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深入领会文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阅读文章的优美词句;促进学生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让朗读回归阅读教学。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适时采用朗读,不断变换朗读的方式,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刘建.阅读课教学中忽视文本的现象评析与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0):156.

[2] 罗之慧.基于语言输入理论的英语背诵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3):172.

[3] 沈姗姗.对习惯性英语阅读教学行为的质疑和重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4):162.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朗读人文素养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