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泰高校教育合作与企业结合开设创新性实践课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015-09-10梁献丹池千羽韦红
梁献丹 池千羽 韦红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随着东盟合作的日益密切,国际贸易越来越繁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在校生也将迎来更大机遇与挑战。因此,各高校的相关教育课程应该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换代,提高教育质量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泰高校 合作办学 实践课程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东盟迅速成长起来,中国与各个国家的经贸往来,特别是与东南亚各个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东盟永久性会址落户广西南宁,更是对广西,对南宁的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对国际经贸方面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大量增加。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紧跟时代发展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作为广西区内经济类院校的国贸专业,课程及教育水平更应该走在前列。另外,对于在读的国贸专业学生来说,能学习合理的课程,不仅能在学业上得到更好更恰当的引导,提高个人专业能力,更能得到相应的实践训练,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为日后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对本项目的研究,提倡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不仅能为学校提供有用的课程设置意见,而且能使得学生不浪费时间,学到更有效有用的知识。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泰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中泰经济合作领域需要大量经济型人才的涌入。在此环境下,广西区内各大高校(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与泰国有紧密的教育合作联系,各高校与泰方面教育合作项目增加,高校合作的目的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出国学生的课程设置。因此,本项目致力于通过探索研究广西财经学院与暹罗大学的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尝试创新性地通过泰方学校和泰国当地企业合作,为泰国留学课程增加实用的创新性实践课程,以提高泰方各高校对泰国贸易方向的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终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高校之间的教育合作新模式的发展,为中泰间经贸合作打下人才基础。
本项目以广西财经学院与泰国暹罗大学的教育合作项目的背景下,暹罗大学为广西财经学院留学生设置的课程安排为例子,通过对泰国当地企业的调查了解,深入分析暹罗大学与当地企业合作为留学生设置创新实践课程的可行性,为泰方高校对财院留学生设置实践课程的发展提出实用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文献对于中泰教育合作办学和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上。其中李有江2004(12)指出在课程改革上,泰国教育部课程与教学发展厅对旧的课程作了修订,重点放在强调学生思维过程和实际技能的训练,减少必修课程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的分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广泛地选择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学习,以便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兴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能力。
泰国一些大学里的期评考核有十分新颖和有趣的形式。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笔试之外,学生还有歌舞艺术才能的考核,由学校统一考试,考试一般持续2周。每个学生都必须在舞台上单独演唱或舞蹈,有专业老师和大众评审团。这种考试方式既很轻松又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大胆、外向、开朗、大方的学生素质。此外,各个专业还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考核成绩列入学分。比如学商贸专业的学生,每年他们都要在全校举办模拟的商品买卖会,自己动手设想怎样营销、进货、拉客户。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贸易成果打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吴跃东2009(08)认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应该融合高校专业特色与社会市场需求,整合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发展需求,迎合高校专业发展与政策需求,提高专业课程设置技巧。我们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培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等。但是如何将这些职业岗位能力贯穿到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通常只从一门课考虑,比如报关报检实务培养报关员,外贸跟单实务培养跟单员,并没有从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考虑,没有从职业的工作任务考虑,存在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等问题。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以外贸业务这一条工作任务为主线,把各门课程贯穿到这一工作任务中,每门课程都是这一工作任务中的一个环节,每门课程只是负责一个环节。对课程进行多元整合,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打破原课程和学科之间的界限,精简课程内容,避免重复交叉,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整合应淡化理论探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把理论性过强、实务操作性不足的课程或删除、或与其他课程合并。在教学中把那些复杂的理论推导、论证和公式计算省去,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张文红2007(35)指出财经类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实验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的路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实验教学环境。
随着培养目标的改变,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随之改变,应在原来的“老三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增设以下课程:国际融资与结算实务、报关实务、报验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进出口单证操作实务等。通过以上课程设置,使学生能看懂并分析各类英文进出口合同和信用证;根据合同和信用证能独立办理报验、报关、托运、投保手续等;根据合同、信用证及装运资料,制作所需结汇单据并送交银行,其中以报送、缮制单据这两方面的能力为重点,真正做到“宽基础、活模块”。
在参考文献中我们了解到,大家都认为现存的国贸专业课程设置体系需跟随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善并增加更多的课外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进一步探讨合作教学模式,我小组成员以暹罗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为样板从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比较。
三、两校合作办学中国贸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我小组成员利用在泰国暹罗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收集并对比了财院与暹罗两大高校国贸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具体分析如下:
(一)财院高校国贸专业学生课程设置分成四部分
1.公共基础部分:高等数学(1)B类、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计算机基础、体育(1)、体育(2)、体育(3)、体育(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专业基础部分:西方经济学、基础泰语、基础泰语(2)、基础泰语(3)、基础泰语(4)、泰语听说(1)、泰语听说(2)、泰语听说(3)、管理学、会计学、经济法、商务泰语。
在泰学习课程包括:泰语写作、泰语口语、英文经贸文献、外贸英语函电。
3.专业主干部分:国际商法、财务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市场营销学、商务风险管理、国际商务谈判(双语)、国际商务管理(双语)。
在泰学习课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东南亚经济与贸易。
4.实践实习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1)、军事理论与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应用写作、社会调查、市场营销综合模拟、国际贸易谈判仿真模拟(双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习、毕业实习。
在泰学习课程:国际市场营销模拟、泰语听说读写实训、进出口商检与报关管理。
在财院的这些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程总课时为632课时,专业基础课程总课时为704课时,专业主干课程总课时为384课时,实践实习课程总课时为300课时(不包含在泰学习的课程课时)。我小组成员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实践实习课程的总课时最少,而且仅约占所有课程总课时比重的百分之十五。按照学分制形式计算,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总学分为34个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总学分为44个学分,专业主干课程总学分为24个学分,实践实习课程总学分为14个学分,由此可见,实践实习课程的学分比重较低,仅约占所有课程总学分的百分之十二。
(二)暹罗大学的国贸专业学生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生命与环境、日常数学、基本统计数据分析、人与环境、科学与文明、统计与概率、体育与健康。
2.专业基础部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分析商业决策、法律事务、税务、战略管理、会计导论、会计管理、财经、市场营销原理、生产管理与操作、个人理财、中小企业的管理、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商务法。
3.专业主干部分: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进出口管理、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管理和跨文化、国际商务研讨会、战略管理。
4.专业选修部分:企业研究、国际航运、国际贸易法、市场对出口、东盟商务、货物运输保险、海关进出口、国际商务研究、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
5.实践实习部分:泰语翻译、英语(1)、英语(2)、英语(3)、英语(4)、计算机技术应用、国际语言、会计理论应用、会计管理实训、科技英语专业演讲、毕业实习。
在暹罗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我小组成员发现其采用学分制计算的形式。其中公共基础课程的总学分为23个学分,专业基础课程的总学分为48个学分,专业选修课程的总学分为27个学分,实践实习课程的总学分为30个学分。由此可见,在暹罗大学国贸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实践实习课程的学分比重较大,约占所有课程总学分的百分之二十三。
(三)对比得出的结论
通过对比财院与暹罗两所高校国贸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安排,我小组成员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财院国贸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程的比重比暹罗大学的比重大;
2.财院国贸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比暹罗大学的比重小;
3.财院国贸专业(东南亚方向)学生课程设置中没有专业选修课程的安排,暹罗大学国贸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有专业选修课程的安排;
4.财院国贸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实践实习课程的比重比暹罗大学的比重小,而且比重差距较大。
(四)暹罗课程体系改革的变化
泰国教育发展厅对旧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修订后,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及减少必修课程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的分量,丰富学生的课程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此外,泰国高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调整了培养人才的目标。在课程体系中越来越重视实践实习的课程设置,引导学校与企业相互联系,提供教学实习条件,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质量。
(五)财院课程体系改革的变化
财院与暹罗两所高校的课程体系都是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构建的。财院从改革开放以来就采用了新的指导思想构建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有以下几点变化:
1.从单一的计划调节向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转变;
2.从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向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3.从僵化刻板向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转变;
4.从强调“专业对口”向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各学科相互渗透,增强适应性转变;
5.从纯粹的专门教育向专门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转变;
6.从只强调社会需要向在注重社会需要的同时兼顾学习者个人需要、兴趣和选择转变;
7.从封闭性向开放性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转变;
8.从重视单门课程功能向同时重视课程整体功能转变。
课程结构与模式也有所改变。从形式上看,过去的课程体系通常以“专业”为单位,大致由4个部分组成,即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见表一)。
如今,新的课程体系将相近的专业合并起来,打通了公共课和基础课的壁垒,使二者合并成一门公共基础课(见表二)。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则划分为几个专业方向,并相应地形成了几个课程组,这些课程有些就是原来专业,有些则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要求新组成的或是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值得一提的是,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校在课程体系中结合专业的最新进展,增设了相应的实践实习课程,通常表现为实验室操作、课程情景模拟、毕业实习等形式。其中实验室操作是校内实践,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较真实的场景模拟,使学生能够在该模拟场景中完成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国际贸易的现实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但前提是应保证教学软件的真实性和先进性。
四、两校合作办学中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小组成员认为当前广西财经学院和暹罗大学两所高校国贸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安排,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课程内容安排较为陈旧,缺乏创新;
2.课堂理论课所占比例过大,实践实习课程偏少;
3.缺乏能够让学生开阔国际视野的实践课程;
4.各类课程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5.师资相对单一,缺乏各行各业的人才作为老师。
在仔细分析财院国贸专业学生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该专业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外,专业课程都是一些传统的、陈旧的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课,缺乏创新,学生在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缺乏相应的实践实习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导致一部分学生学过就忘,不能真正掌握所学习的重要专业知识。这样的情况与我校新的办学思想及课程体系要求是不相符的,如果一直按照陈旧的课程安排培养学生,就很难实现培养新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最终目标。
在四大类课程中,公共基础课程课时所占比例为31.3%,学分所占比例为29.3%。专业基础课程课时所占比例为34.9%,学分所占比例为37.9%。专业主干课程课时所占比例为19%,学分所占比例为20.7%。实践实习课程课时所占比例仅为14.8%,学分所占比例仅为12.1%。通过比较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学生所学习的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所占比例过大,学分比重较多,而更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实习课程所占比例相加只达到33.8%,甚至不达专业基础课程这一类的总课时。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实习课程学分所占比例相加才仅仅32.8%,远低于专业基础课程这一类的总学分。这样的课程安排导致学生将重心放在大一大二的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而忽略了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实习课程的重要性。若学生缺乏实践实习的经验,那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得不到应用的情况下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因此花费大量的课时和精力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太切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的。当前,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因此要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把目标放在实干型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课程安排中存在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便是缺乏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实践实习类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在学生实践经验仍不足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安排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老师通过实时要事带领学生分析、解读时政形势,了解目前的国际经济状况,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因此,在这个设想下,我们认为如果在广西财经学院与泰国暹罗大学的合作办学中,添加这一类分析时政经济的课程,让泰国方面的老师进行教学,那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国际环境下经济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从泰国老师那里得到不同背景、不同教育、不同体系下的分析意见。这类课程开设的作用及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在新的教学思想背景及经济发展潮流中,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是很有必要的,由此作为开设创新课程中的一项,也是十分富有深远意义的。
首先,我小组成员在暹罗大学交流学习期间,曾与暹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的朱映丽老师多次讨论,我们认为留学生想要留在泰国进行实习、工作不无可能。在暹罗大学与多个泰国本土企业及跨国公司均有合作的前提下,暹罗大学及授课老师们都很乐意为留学生咨询实习的信息并提供机会。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留学生的泰语和英语表达能力都能达到专业要求,其中双语口语能力能够运用于日常交流及处理工作事务,书面表达能力达到专业水准的基础上。中国留学生在泰国实习、工作的企业方向一般是跨国物流公司或者跨国贸易公司等。
其次,我小组成员经过认真分析、深入讨论后一致认为,广西财经学院和暹罗大学的合作办学过程中,在为财院国贸专业留学生设置课程时应该开设一类专门的泰英双语的单证学习课程,利用真实的跨国公司进行跨国贸易的例子,深入学习国际贸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单证知识,并在实际演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留学生能够切实接触到国际经济贸易事务,加深学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理解及认知,熟悉国贸事务的处理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及不足,从而巩固自身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这类实践实习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学到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留学生在泰国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战基础。
(二)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我小组成员认为,以上所述的实践实习类课程应该占留学生在泰留学课时的35%,学分占30%才能达到相对平衡合理的状态。用多学时保证学生实践实习课程的时间,同时,用多学分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实践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这两方面都应该占总课程学时和学分总额的大比例,这样才能保证实践实习课程的有效执行,更能为实现实践课程设置创新后对《中泰高校教育合作与企业结合开设创新性实践课程的可行性分析》这一研究课题产生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曾佩琬.促进中泰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3.
[2]王佳.关于课程设置研究的综述和展望——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7):45-47.
[3]高宏梅.基于双赢文化视角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周之良.当前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7-8.
[5]刘源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教育服务贸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6]吴跃东,王伟伟,董葵.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相关性研究——以地方性高校为例[J].科技传播,2009(08):100-102.
[7]张文红.财经类院校实验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7(35):7-8.
[8]李有江.当前泰国教育改革趋势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4(12):49-54.
本文系2014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411548049】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