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双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借鉴

2016-03-14胡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合作办学中德培养模式

胡峰

摘 要 双硕士学位课程是指分别在两个国家的两所大学内完成一个共同的教学大纲安排的课程。学生毕业后获得两所学校分别颁发的硕士证书。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硕士生培养具有强烈的应用型特色,强调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本文以德国西萨克森茨维考应用科技大学和中国天津外国语大学共同设置的“语言与工商管理(德语-中文)”国际双硕士课程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阐述中德双硕士培养模式,以期对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战略调整及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德“语言与工商管理”国际双硕士 合作办学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目前是德国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五大出口目的地国。双方提出2015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欧元的目标。随着中德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需要大量的既精通外语,又具有经济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德国西萨克森茨维考应用科技大学和中国天津外国语大学共同设置了“语言与工商管理(德语-中文)”国际双硕士学位课程。

1“语言与工商管理(德语-中文)”国际双硕士学位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整合合作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其中主要包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办学特色,并保持一定领先优势的学科专业;专业课程和教材;特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试评价方法;成功的教学管理制度、考评方法、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目前,德国西萨克森茨维考应用科技大学和中国天津外国语大学共同设置了“语言与工商管理(德语-中文)”国际双硕士学位课程。合作双方都是在专业上建设有优势的高校,充分体现了合作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目的和原则。

1.1城市和学校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坐落在北方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天津,是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型的高等院校,也是全国八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外语院校之一。学校与世界30个国家的80余所大学和多个教育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探索“3+1”、“2+2”、“4+1”等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每年派出大量中国学生到国外学习,并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长、短期的中文和中华文化学习。德语专业始建于1975年,拥有市级精品课《基础德语》,毕业生总数超过1000人,专业优势如下:

(1)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共有中教12人,外教3人,3名博士,3名在读博士,正副教授6人,中教平均在德国经历4年多。现每年均有教师赴德国进修。

(2)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单一外语专业培养模式,推出副修(翻译或经济贸易)专业,增加由专业教师提供的翻译或经贸专业系列课程,使本科生在毕业时就基本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初步实际工作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起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与德国名牌大学合作“3+1”:为促进学生在语言的基本功、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全面提升,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四所高校合作,学生可以到这些伙伴大学学习一年。

(4)教学条件:拥有国内高校德语本科专业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内容最新的图书资料室(一万余册)以及德国口译训练专用设备,并获得52万德国马克(1989年)和10万欧元(2008年)的资助。

(5)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学生一次性就业率高(90%以上)。每年均有多名学生考研成功,在校生多次获得教育部、团中央、北京奥组委、市教委等各种奖励,毕业生多年获得德国DAAD奖学金。

(6)社会服务:负责“天津外国语大学德语中心”及“天津外国语大学歌德语言中心”两个对外服务窗口的工作,为本市及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德汉语对口笔译服务、非学历德语培训及其它德语服务。

茨维考是音乐家罗伯特舒曼的故乡,萨克森州的第四大城市,同时也是德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茨维考西萨克森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的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学。茨维考西萨克森应用技术大学成立于1897年。该校以应用和实用性为导向的专业学习著称,并和企业工商界合作关系密切。新的高校图书馆藏丰富,学生宿舍条件优越以及现代化的学生食堂和咖啡厅,令大学生活非常有吸引力。近年来,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该大学也引进了学士、硕士学位制,并且非常重视国际合作。

1.2招收条件

针对德国学生的录取条件:

(1)在学士阶段取得相关专业(与中文和经济专业结合)的210 ECTS(欧洲学分);

(2)申请者如果在学士阶段的学分低于210(特别是经济课程),可以在西萨克森大学补上该课程;

(3)英语成绩达到欧标B2水平;

(4)汉语水平达到汉语水平考试5级。

针对中国学生的录取条件:

(1)取得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被天津外国语大学录取。

(2)每年的夏季学期招收新生,在每年的7月15日前递交申请材料,通过面试的同学可以进入该项目学习。

1.3培养目标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硕士培养目标为:培养在各个行业内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中高层应用型人才。即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独立开展专业领域工作的专门人才。该硕士课程的具体目标为:达到欧洲语言共同框架标准的德语C1水平;具备笔译及口译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具备经济英语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国际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后担任中德经济和文化合作方面的专家,国际企业里负责协调的高级管理人员。

1.4学习过程

第一学期:中国学生在西萨克森应用科技大学学习(专业德语、经济学导论和跨文化交际)。

第二学期:中德学生共同在西萨克森应用科技大学学习(学习专业:翻译、全球经济与国际管理、跨文化交际)。

第三学期:中德学生共同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学习。

第四学期:中德学生共同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学习,撰写硕士毕业论文。

第五学期:中国学生实习,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撰写硕士毕业论文。

在西萨克森应用科技大学的学习重点是经济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在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习重点是笔译和口译的能力,侧重于经济专业领域。

1.5课程特色

(1)双硕士学位;

(2)跨学科且以应用和实用为导向(语言翻译、经济和跨文化沟通);

(3)国际化班级,国内外一体化授课。

课程和考试安排由两国的高校共同负责,德国学生在国外上学期间本项目获得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资助,天外学生在西萨克森应用科技大学学费全免,并可申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奖学金。

2国际双硕士学位课程的优势及其对我国硕士培养的启示

双硕士学位课程是指分别在两个国家的两所大学内完成一个共同的教学大纲安排的课程。学生毕业后获得两所学校分别颁发的硕士证书。这与“联合培养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后一种方式也包括在国外学习的课程,但毕业生最终拿到的只是本国的硕士毕业证书。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不仅能够了解和感受两种不同的学校教育体制,而且在国外学习的时间被纳入正式的学习期限之内。这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能在目的国学习,更具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毕业生在求职时,怀揣两个国家的毕业证,精通两种语言,因此会更有竞争力。

3关于设立国际双硕士项目的途径探索

天津外国语大学为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在选择合作院校和专业,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时,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1)我校在确定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前进行了周密的可行性论证。在对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市场、学校的外部环境做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合作办学专业。

(2)该项目组建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创新团队,参与项目管理和教学的人员来自德国西萨克森茨维考应用科技大学语言学院和经济学院的教授,天外的教学人员则来自于英语学院英语国际商务系,对外汉语学院和欧语学院德语系。团队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申报各级教研教改课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年中德双方共同举办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研讨会,使得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与导师面对面进行直接沟通,推动了合作办学项目教学工作的提高。

(3)拓展合作领域,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与合作方学校开展互派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形式为合作办学项目引进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4)合作办学优质资源的引进需要经费支持,我校积极创造引进资源的硬件条件。为充分保证教学平台建设,师资交流,引进课程和教材,购置外文书籍等引进费用,经学校研究,专门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合作项目建设工作。

4结语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硕士生培养具有强烈的应用型特色,强调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本文以德国西萨克森茨维考应用科技大学和中国天津外国语大学共同设置的“语言与工商管理(德语-中文)”国际双硕士课程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阐述中德双硕士培养模式, 以期对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战略调整及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该课程转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 提倡多类型的、更加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生教育, 加强学校与科研、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到兼顾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硕士生培养具有强烈的应用型特色,强调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中国的应用型硕士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http://www.moe.gov.cn/.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EB/OL].http://www.moe. gov.cn/.

[3] 顾美玲.关于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3).

[4] 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合作办学中德培养模式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
二战中德对英海上封锁的思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