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5-08-27王林
王林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099—0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初中处于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认识。首先,要抓好导入环节。实践证明,一个巧妙的引入,往往能激起学生感情的涟漪或思考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开端,一定要精心选择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和当节课的讲学内容有关的话题,以此导入新课,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启发性的设问,对好奇的鼓励,都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精神营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并结合所授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维强度,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创设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学生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解决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首先出示两个问题:(1)一块四周有宽度相等草坪的花坛,它的长18m,宽15m。如果花坛中央长方形的面积为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是多少?(2)某地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如果要使2006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04年翻一番,那么2005年和2006年无公害蔬菜年产量的平均增长率应是多少?尝试由学生解决(独立完成或分组讨论)列出方程;其次,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对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能等于零?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再请学生自编几个一元二次方程,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探究,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三、 巧设习题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活跃思维。活跃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作用和目的。既注重层次性,做到难易结合,又有多样性。即有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习题的设置。此外,还要善于将书本知识引向实际应用,善于抓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问题,进行变式和引申拓展,将课本中隐藏的实际问题还原出来。
例如,学习“正方形的性质”一课后,编出引申题:用现有的一块正方形土地建一座花园,打算将其四等分。在每一等分上种上不同的花草,请你设计出比较美观的方案。该题看起来是简单的一种引申,但这种结论是开放式的问题,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欲望。
四、 加强实践
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首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自己的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善于动手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外,为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和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如手机收费问题、统计学问题、市场经济问题等,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调查的结果,并在同类问题中加以推广。
总之,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提示探索和认识求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和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及经验技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观察、想象、探索,才能有所提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应注意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创设探索、创新的情境,让他们在探索创新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