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数应用题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2015-08-27孙建国
孙建国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分数应用题;难点;突破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098—01
小学分数应用题是教学的难点,尤其其中还存在一些比较难的题型,例如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单位“1”往往难以清楚地找出、问题和条件之间的联系隐蔽等等。要想解决这些略显复杂的题型,需要找到突破口。下面,笔者对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小学分数应用题中的难点
1. 正向叙述,解答时需要逆向思考。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题干在叙述的时候是正向叙述,但是在解答时需要逆向思考,这容易使学生思考混乱。例1,一个木桶里放着一些水,第一天倒掉,第二天倒掉剩下的,第三天倒掉剩下的水有6升,问此木桶之前共有水多少升。此题如果以6升水为出发点,逐步往前推理很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思维混乱。
2. 单位“1”难以确认。对于单位“1”比较隐秘的题型,学生很容易理解错误。例2,人的心脏的跳动次数是随年龄而变化的,婴儿每分钟心跳是11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问青少年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此题中有两个主体,就是青少年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婴儿每分钟的心跳次数,那么哪一个才是要设的单位“1”,很多学生找不准。
3. 等量关系模糊。等量关系就是表示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它通常隐藏在题干中,需要学生自己寻找出来并准确列出关系式。例3,某年级有甲班和乙班两个班级,甲班人数的和乙班人数的相等,甲班有30人,问乙班有多少人。这道题里面,关键就是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
二、突破小学分数应用题难点的有效策略
1. 逆思考转化为顺思考。由于传统教学对逆思考转为顺思考的讲解较少,学生习惯只从一个方向入手思考,很容易进入误区,难以解出答案。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换个方向思考,正确设出未知数,用正向思维列出等式。如例1中,就可以把桶里面的水设为x,第一天倒出,那么剩下的水就是x。第二天又倒出剩下的,剩下了6升水,那么我们可以列出方程等式:x·=6,这样就能顺利求出桶里一共有多少水了。
2. 利用图像解题。图像给人一种直观和具体的感觉,它在解题过程中能给学生很大帮助。借助线段、图像等方式,可以降低很多题的难度,同时便于理解。如,在例1中,也可以通过画线段的方式解答,一桶水为一段线,第一天倒出,留下的线段,第二天再从剩下的线段中分为5份,留下3份为第三天的,即6升,通过简单的图线,我们就能够理清题目的思路,可以很快的将x·=6这个方程式列出来。
3. 准确寻找单位“1”。寻找单位“1”在小学分数应用题中极为重要,许多复杂的应用题会把单位“1”隐藏起来或者进行错误引导,学生难以迅速找出准确的单位“1”,以至于无法列出正确的等量关系式。所以,找准单位“1”至关重要。在例2中,青少年的心跳次数和婴儿的心跳次数哪一个是真正的单位“1”,要看它们具体的关系。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已知婴儿的心跳次数,求青少年的心跳次数。因为是婴儿比青少年多,所以可以判断出单位1为青少年,就可以设青少年为x,x·(1+)=115,就可以解出青少年的心跳次数。
4. 巧妙寻找等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是列等式的前提,但是事实上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或等量比较隐蔽的时候,等量关系就比较难以列出,这就需要加强寻找等量关系的训练。在这里主要有两个方法寻找等量关系,一个是利用题中的条件写出等量关系;另一个是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来寻找。第一种方法就是快速地找出题里面单位“1”,例如一片树林中有杨树和柳树,杨树是柳树的,杨树100棵,求柳树棵数。在这里柳树为单位1,柳树棵树×=杨树棵树。第二种方法就是:例如小明有一些糖,吃掉,还剩4块,求总糖数。这里可以很明显得到一个等量关系:总糖数-吃掉的糖数=剩下的糖数。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