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宋诗》及其“订补”失收诗人七家补遗

2015-08-15查雪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宋诗

查雪巾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明初佚名所编的《诗渊》①是一部大型中国古代诗词总集,该书搜罗宏富,尤以宋诗为最,《宋诗纪事》、《永乐大典》等保存宋诗较多的文献在所收数量上亦不能与之媲美,所以该书被称为“古诗,尤其是宋诗辑佚之渊薮”[1]。书中不但保存了两宋许多大家、名家的佚作,而且大量中小作家甚至诗史无名的作家及其作品也赖以保存,有助于加深和丰富我们对于宋代诗坛整体面貌的认识。正因为该书具有如此巨大的辑佚价值,所以在《全宋诗》的编纂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要汇集有宋一代诗歌工程浩大,资料来源的构成情况非常复杂,参编者的学术水平又良莠不齐,所以《全宋诗》的失收现象十分普遍。仅就作为重要资料来源之一的《诗渊》而言,由于该书规模庞大、体例混乱、字小行密、错讹百出,而且《〈诗渊〉索引》[2]在《全宋诗》编纂接近尾声时才出版,虽发现有漏辑现象但已来不及补救[3],所以《全宋诗》的编者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漏辑了许多《诗渊》中保存的宋代佚诗。《全宋诗》问世后,几部订补专著陆续出版,主要有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4]、陈新等《全宋诗订补》[5]和黄权才《宋代文献研究》[6],均大量运用到了《诗渊》中的材料,其中黄著在第一专题《〈全宋诗〉钩沉》中还专辟一节《〈诗渊〉中的宋诗钩沉》来辑补《全宋诗》。此外,订补《全宋诗》的论文亦纷纭而至、层出不穷,其中涉及到《诗渊》的主要有包菊香《〈全宋诗〉订补初探》[7]、王岚《〈诗渊〉所收戴复古集外诗》[8]、胡可先《〈全宋诗〉补遗100 首》[9]、阮堂明《〈全宋诗〉苏轼卷辨正辑补》[10]和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全宋诗〉补正》项目组《〈全宋诗〉杂考(三)》等等[11]。这些订补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笔者在阅读《诗渊》的过程中发现经这些学者辑补之后,《全宋诗》失收的《诗渊》所录宋诗尚多有遗珠,因此不揣谫陋,将这些佚诗全部辑出,以期对《全宋诗》的辑补工作有所帮助。限于篇幅,本文选择其中《全宋诗》及上述订补成果(合称《全宋诗》及其“订补”)皆失收的宋代诗人7 家12 题31 首,以人系诗,先作小传,后录佚诗,以就教于方家。

本文所录佚诗作者顺序依照《〈诗渊〉索引》。对于每首佚诗,先列出诗题,然后录出诗作全文,如有考证和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用按语附于诗作正文之后。

一 朱文林

朱文林,据其诗《寿福建运使》(其一)“南渡衣冠少似公”一句推断,其人当已生活于南宋,又据其诗《寿王枢密》(其四)“治平元佑两同风”一句推断,其人生年当晚于北宋元佑元年(1086 年)。周必大(1126-1204)《文忠集》卷168《泛舟游山录二》记载一位“朱文林”乾道三年(1167 年)八月时任溧水丞,“朱文林”3 字下有小注“致知”。根据《泛舟游山录》称引人物之体例,其人当姓朱名致知,选官阶为文林郎。考南宋初年确有朱致知其人②,字仲格,桐乡(今安徽桐城)人,汉桐乡啬夫朱邑之后。曾任四川茶马、京西南路转运判官,庆元三年(1197 年)时任京西南路转运使,五年(1199 年)四月以朝议大夫、直徽猷阁奉祠除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同年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并于同年九月丙辰以焕章阁学士、正使身份出使金国“贺正旦”,卒于开熙三年(1207 年)九月之前[12]。元祐初年至开熙三年确有王姓枢密使(简称“王枢密”)3 位(王炎、王淮、王蔺)、钱姓参知政事(简称“钱参政”)3 位(钱端礼、钱良臣、钱象祖),故《诗渊》所载“朱文林”疑即朱致知其人。

寿王枢密(十首)

玉立仙标不受尘,貂蝉长映百年身。五迁弼路今才半,更转洪钧四十春。

总领夔龙翊舜廊,旨麾方虎护周疆。大儒须历三公位,帷幄多年滞子房。

妙略羁戎疑五原,宏摹复指汉三关。灵旗虽偃兵长练,都在鸿枢阖辟间。

文章尔雅欧阳子,道学中庸司马公。宜自銮坡登辅相,治平元祐两同风。

首斡天枢近太微,只今平步凤凰池。未央岁上光尧寿,长赞凝旒奉玉巵。

彩衣日日侍亲庭,寿算长齐物亦均。却小鲁侯虽寿母,八荒寿域未跻民。

斗枢华府照人间,云雾时连九虎关。转觉门阑多喜色,龙头有壻上蓬山。

调元第一岂无功,旱潦犹仍再岁中。更愿真儒早当轴,燮成和气召年丰。

紫婺星芸毓粹姿,赤松仙韵赋清规。挺生命世光千载,愿相吾君大有为。

霞流玉斝滟仙醪,宣劝年年帝语褒。难老更询何似久,金华山秀倚天高。[13]4528

寿钱参政(二首)

五云深处一星光,南极真仙见寿昌。曾活万人封奕世,全百郡奉兴王③。山河锦绣香风歇,钟鼎功名庆绪长。好在孙枝□相叶,唐虞人物汉文章。

青女姮娥作下元,□□蟾桂十分圆。手持太一长生箓,来寿方壶不老仙。新折江梅期鼎实,旧栽瑶草遍芝田。汉庭正要中兴相,小住人间五百年。[13]4536-4537

寿福建运使(二首)

南渡衣冠少似公,袭人和气自冲融。斯民如在春风里,公道于今皎日同。剩有经纶韬远业,可无声誉达宸聪。来年为寿须行阙,当走诗章第一筒。

几颁南服诏除音,千载恩波海样深。汉节已书诸道最,召棠犹访旧时阴。欢然谣颂腾遐矫,行矣丝纶下禁林。福禄寿祺俱未艾,期公归作传岩霖。[13]4544-4545

二 吴宗回

吴宗回,生平事迹不详,据其诗“稔知后山名有素,伯仲苏黄咸敬暮。大贤复有古灵分,业履纯金为独步。先生二公之来孙,于今洒落风流存”6句来看,其所寿之陈教授既为北宋陈襄(1017-1080,号古灵先生)和陈师道(1053-1102)之“来孙”④,则其人必生活于南宋。

寿陈教授

闽峰□崒齐天碧,泄雾蒸云渍琼液。先生揖得此山秀,体貌颙昂照圭壁。螺江一派涵清源,璀璨至今知几年。先生储得此水清,文章万选犹清钱。稔知后山名有素,伯仲苏黄咸敬暮。大贤复有古灵分,业履纯金为独步。先生二公之来孙,于今洒落风流存。才华烜赫冠斯世,学者仰如山斗尊。翌朝太蔟转新律,和气融上蚤洋溢。此时天上台星明,知是清朝降良弼。精伸一片回仙风,童颜留住非借红。此中容我数千辈,桂枝一第特溷公。闻道南台沙已合,胡为飞黄来腾踏。屈居侯頖诲诸生,行行迅步登黄阁。帝恩岩雨苏黎蒸,先生将覆金瓯名。人人洗睫待征玺,看与皇家了太平。鲰生滥预抠衣首,回愿无以堪为寿。惟有闽江流不穷,好将酿作长生酒。[13]4547-4548

三 吴芹庵(吴迪功)

吴芹庵,南宋中后期诗人,选官阶为迪功郎,曾官监丞,与赵癯斋有交。

按:此诗未题作者,但依《诗渊》体例,可视为承前省略作者“宋吴迪功”,据此可知其人选官阶为迪功郎。从“欢谣今日满闽川”、“不知八郡人多少”两句来看,其所寿之“袁运使”所任为福建运使,检核《宋代路分长官通考》,两宋袁姓福建运使惟有袁炜一人[1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1 记载:“(天圣元年闰九月)戊申,以谏议大夫、知蕲州袁炜为卫尉卿,分司西京,本路转运使言炜年高、在郡不治故也。”小注曰:“炜,蜀人,天圣六年七月附传。”[15]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99“物异考五”记载:“大中祥符四年四月,江陵府刑部郎中袁炜家圃芍药双华并萼。”[16]则袁炜为北宋初期人,吴某理应与之同时。然《诗渊》此处收有吴迪功《寿袁运使》组诗6 首,除此首外,另外5 首《全宋诗》第72 册卷4543 已据宋佚名编《新编通用启札截江网》卷6 收录于“芹庵”(《全宋诗》无传)名下,标题为《寿运使》⑤。考《全宋词》收有宋人赵癯斋《买陂塘·寿监丞吴芹庵》一词[17]2647,则“芹庵”之姓氏恰与“吴迪功”相合,“吴迪功”当即吴芹庵。考刘克庄(1187-1269)有《水龙吟》(寿赵癯斋)一词[17]2646-2647,则吴芹庵亦当与之同时,如此则与袁炜年代不合,故“袁运使”当非袁炜。又考袁立儒于宋理宗宝祐年间曾任福建转运副使,亦可尊称为“袁运使”。其人《全宋诗》第62 册卷3298 有小传:“袁立儒,号溪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提点两浙刑狱(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四)。累除大宗正丞(《蒙斋集》卷八)。”则其曾任两浙提刑,与吴迪功此诗中所称颂的“瑞霭当年浮浙水”亦相合,或即其人。

寿袁运使

瑞霭当年浮浙水,欢谣今日满闽川。不知八郡人多少,一口须添一百年。[13]4543

按:宋魏齐贤、叶棻编《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84 收有无名氏《上袁运使》(十首),《诗渊》所收6 首为其四、其六、其七、其八、其九、其十,有异文:上录之诗“欢谣今日满闽川”之“谣”作“遥”[18]151。

四 孙逢年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有传:“孙逢年(生卒年不详)字正之,自号定斋居士,龙泉(今属浙江)人。与兄逢吉、弟逢辰号孙氏三龙,皆有文学行义。乾道七年试进士,考官林光朝得其制策,以为似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将置异等,以文中误用魏徵名而不果。自此名声大著,杨万里称其文‘雅而肆,工而不琱’,‘切于理,不迂于事,适于用’。终官从政郎、南安军上犹县令,年四十五卒。著有《定斋文集》,不传。《全宋文》卷六一一三录其文。事迹见杨万里《定斋居士孙正之文集序》(《诚斋集》卷八二)、《宋史》卷四〇四《孙逢吉传》附传。”[19]

按:此传为吴洪泽先生所作,然将孙逢年籍贯“龙泉”误认为今浙江龙泉,其实应为吉州龙泉北乡(今江西遂川县大汾镇寨溪)。

寿胡宰

豫章甲镇蟠长江,剑气射天冲斗芒。山川自古出名杰,呼吸宇宙吞祥光。我公凛凛英雄表,玉山不动飞精皎。南窥衡岳夺蜿蟺,东揖沧海收浩渺。读书万卷蟠胸中,下笔倒壑奔蛇龙。一飞直上九万里,手决云汉攀天宫。春风汉殿题名早,柳色蓝袍相映好。联翩雁序絶飞腾,一跃龙门惊电扫。迩来十载犹翶翔,纵游南海窥湖湘。双凫忽到龙江上,顷刻变化回春阳。琴堂一鼓南风韵,鱼跃鸢飞皆响应。威如破竹不留行,才若新硎有馀刃。老奸巨猾知几年,一日破胆钳喉咽。吏民鼓舞不知德,但见草木争繁鲜。偷儿聚散来何许,白昼堂堂魑魅舞。迅雷掣电从天来,倐忽鲸鲵投网罟。秪今八月西风清,火云卷尽天无尘。秋光未半月欲满,百里和气先氤氲。曈曈晓日祥光烂,万人争贺悬弧旦。一掬薰炉荐寿巵,缥缈香风凝不散。小人拙直蒙知公,斗水借润游龙池。今朝献寿何所祝,愿与此月争光辉。月向明宵应更好,佳节正来光亦老。我公自是泰阶人,迤逦高飞上蓬岛。比年敛手藏牛刀,未肯轻试争毫毛。威行盗戢了无事,惟有山水供游遨。上天有意扶公寿,补衮调羹须妙手。愿公试览崧高篇,他日执鞭容我后。[13]4505

寿张宰

嘉瑞储崧岳,高风振曲江。斗南推第一,海内播无双。笔扫千人阵,才倾八面降。高踪腾要路,巨力举丰扛。刃有全牛解,钟非寸箻撞。久储廊庙器,暂屈子男邦。桑荫多驯推,花阴绝吠庞。悬弧开今旦,献寿倒春缸。已兆非熊吕,难淹展骥庞。愿言从此去,西掖琐云窗。[13]4506

寿傅守(四首)

十载江湖已濯缨,扁舟直欲了平生。南来千骑从民意,强卷丝纶作此行。

晓景朣胧爱日升,更将和气逼严凝。邦人莫说忧襦袴,樵水冬来不复冰。

俗学何曾卞坎离,晴窗聊作五禽嬉。餐霞辟谷空多事,淡泊能令日月迟。

南州十月见寒桃,万瓦霜清气自高。不用西行问王母,便因持此荐香醪。[13]4560

按:此4 首《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84 亦有收,标题为《上傅太守》(七首),未题作者,有异文:“俗学何曾卞坎离”之“卞”作“辨”,“不用西行问王母”之“王”作“金”,“便因持此荐香醪”之“因”作“应”[18]152。

寿赵梦授(二首)

仙客乘槎五日还,天孙抱送出人间。中洲淑气到沧海,后学指南尊泰山。犊佩已随驯雉化,牛刀聊试割鸡闲。满堂举斝为公祝,径上清朝玉笋班。

郁葱佳气近中元,瑞应蓬山第一仙。三百户封传吉梦,八千眉寿庆长年。名从南海播天下,身拟西垣上日边。会见双凫去龙浦,翩然舄影度花砖。[13]4579

五 陈镕

陈镕,宋代有两位同名者,一为临海人,字伯声,开禧元年(1205 年)毛自知榜进士,终蕲州教授;一为左光禄大夫林积仁(1071-1142)之婿,官右承奉郎。据《宋代京朝官通考》[20],二人生活年代皆有张姓参知政事在任,故此诗作者确为其中何人已不可考。

寿张参政(三首)

崧岳储英事亦奇,间生贤哲翊昌期。秋分鸿雁来宾候,夜半熊罴叶梦时。社稷万人端有赖,君臣千载更无疑。入文出武谁为冠,信是编书可帝师。

出总师干注意隆,江淮草木识英风。百年王略传河北,万里戎情在目中。全德优兼仁智勇,成谟先定守和攻。非常一段功名事,已筑沙堤待我公。

一官拓落鬓成丝,晚获登门辱异知。朽木岂堪当刻画,顽金亦许入炉锤。中原鞭弭难从役,浯石歌诗或可为。再拜祝公千岁寿,擎天永立太平基。[13]4537

六 穆舜宾(舜宾)

穆舜宾,北宋人,曾官承议郎,后致政还乡。与赵抃(1008-1084)有交,赵抃有《送穆舜宾承议致政还乡》诗。

题清芬阁

少微星出桐庐群,数有年来处士荘。道德若非人素重,子孙那得世流长。山深溪远路千曲,樵唱渔歌家四傍。占尽寰中好风月,未教尘土到仙乡。[21]3035

按:此诗作者原仅题“舜宾”。胡才甫《方干诗选》“附录二 历代诸家评方干诗”据清宣统辛亥(1911 年)清芬轩刻《元(玄)英集述注》附录《历代名贤诗文》收有此诗,诗题为《题玄英先生旧隐》,作者题“会稽从事 穆舜宾”,有异文:“少微星出桐庐群”之“群”作“郡”,“数有年来处士荘”之“有”作“百”,“子孙那得世流长”之“子孙”作“清芬”,“流”作“留”,“樵唱渔歌家四傍”之“傍”作“旁”,“未教尘土到仙乡”之“土”作“俗”[22]。故据该书补出作者姓氏“穆”字。

七 韩梴

韩梴,生卒年不详,延安(今陕西省延安市)人,南宋名将、蕲王韩世忠之孙。绍熙初,以朝请大夫、直秘阁知真州,尝令郡博士蒋佑纂修《真州志》7 卷以行,为后世征引该州文献者之祖。深识治体,能为国荐贤,推举当时享有重望的刘宰充练达科,刘宰后来果然闻名于世,此事传为美谈。淳熙年间任将作监主薄。

游洞霄(二首)

纷纷扰扰昔何非,且觅篮舆入翠微。相对青山如有意,倦飞白鸟自忘机。天花散落杳连砌,洞府幽深泠袭衣。日月乍长天地阔,此身终不再吞鐖。

选胜崎岖不厌深,林间羽客是知津。洞中石鼓声尤异,岩畔仙人影更新。岀岫闲云谁是主,悬崖古木不知春。掀髯倚涧无馀事,涤却胸中万斛尘。[23]1629

按:宋孟宗宝《洞霄诗集》卷3 另外收有韩梴《游洞霄》一首:“云去山空鹤自来,天坛石室已苍苔。洞前石鼓扣即应,岩上仙人挽不回。明月照林山雾合,东风吹涧野兰开。高眠百尺长松下,闲看飞花落酒杯。”[24]

注释:

①见(明)佚名编:《诗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出版。按:《诗渊》一书从未经付梓,在历史上长期湮没无闻,只有一部孤本的明抄本流传至今,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惜已为残帙。不分卷,无序跋,分订为25 册。1985 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装订为6 巨册。

②关于朱致知的生平,萧鲁阳《襄樊市郊南宋摩崖石刻人物考释》一文已有考证(《江汉论坛》,2002 年第4 期,第32 页),笔者有所补充和订正。

③此句原文脱一字。

④来孙,玄孙之子,从自身算起的第六代。亦泛指远孙。见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第1 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年出版,第1302 页。

⑤《新编通用启札截江网》卷5 所收此诗的作者题署为“芹庵”,标题作《律诗》(寿运使)。见(宋)佚名编:《新编通用启札截江网》(第5 册),《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年出版。

[1]李万健.诗渊·简介[M]//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年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87.

[2]刘卓英.《诗渊》索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3]孙钦善.《全宋诗》回顾与补编之展望[M]//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10 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1.

[4]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5]陈新,等.全宋诗订补[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6]黄权才.宋代文献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

[7]包菊香.《全宋诗》订补初探[M]//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4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46-447.

[8]王岚.《诗渊》所收戴复古集外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1):71-75.

[9]胡可先.《全宋诗》补遗100 首[J].中国韵文学刊,2005(2):80.

[10]阮堂明.《全宋诗》苏轼卷辨正辑补[J].殷都学刊,2010(1):59-64.

[11]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全宋诗〉补正》项目组.《全宋诗》杂考:三[M]//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10 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5-111.

[12]脱脱,等.金史·完颜匡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2169.

[13]佚名.诗渊:第6 册[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14]李之亮.宋代路分长官通考:中[M].成都:巴蜀书社,2003:867.

[1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8 册[M].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2337.

[16]马端临.文献通考: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6:2367.

[17]唐圭璋.全宋词:第5 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8]魏齐贤,叶棻.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M]//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宋集珍本丛刊:第96 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

[19]曾枣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4:253.

[20]李之亮.宋代京朝官通考:第1 册[M].成都:巴蜀书社,2003:102-106,110-111,121,134.

[21]佚名.诗渊:第4 册[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22]胡才甫,选注.方干诗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187.

[23]佚名.诗渊:第3 册[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24]孟宗宝.洞霄诗集[M]//阮元,辑.宛委别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39.

猜你喜欢

宋诗
唐宋之别
宋诗五首(书法)
《全宋诗》与《全元诗》同名诗人误收考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全宋诗》诗句重出十人举隅
《全宋诗》诗句重出十四人考辨
论宋代家训诗的自然真朴之美
2005年以来《全宋诗》辑佚成果文献综述
我会等你回来
《全宋诗》校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