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娄底市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探讨

2015-08-15周发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娄底娄底市农业产业

谢 丽,周发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

一 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娄底地处湘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边缘,是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全市总面积8117.6 平方公里,总人口440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26 万人,境内多丘陵和山地。全市耕地总面积198339 公顷,人均耕地0.04 公顷,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43.42%,全省人均耕地的73.33%①。“十二五”期间,借助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娄底市紧紧围绕粮油、畜禽、果蔬茶菌、中药材和竹木五大特色支柱产业,抓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这一主题,着力延长产业链条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娄底市的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增长、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业的科技水平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娄底市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到2013 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26 家,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过亿元企业达到26家。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1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6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许多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如湘村高科的湘村黑猪于2012 年8 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国家级优良新品种,先后两次入选国家863 计划项目。2013 年,湘村黑猪生物育种项目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育种工程范畴。企业也先后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承担单位”、“国家863 计划农业技术领域课题承担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了ISO14001、ISO9001、有机产品和欧盟麦咨达等质量认证。百雄堂高科公司的5000 吨唐纳豆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味茹坊农业科技公司投资2 亿多元、年产杏鲍茹1 万吨的新生产线建成投产。庆阳牧业、乐开口实业、万宝饮料、回春堂药业、响莲实业、前进食品、灯塔米业、卓越粮油等企业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以加工企业带基地连农户,是娄底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基地面积209 万亩,带动农户31万户。目前,娄底农业产业已形成六大产业基地(产业带):一是以娄星区为主以及辐射全市的特色“湖南黑猪”养殖及其加工基地;二是以涟源市茅塘等乡镇为主、辐射周边湘中黑牛养殖基地及其加工基地;三是以双峰县骨干养殖大户为主、各县(市)大、中、小户相联结的牲猪养殖基地及其派生的牲猪贩运、饲料加工基地;四是以涟源回春堂制药、冷江制药、双峰福泰制药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基地及其带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五是以味茹坊、百雄堂农科、永丰酱业食用菌制品、辣椒制品、豆制品等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以及涟源桥头河无公害蔬菜开发、环娄底城区“菜篮子”工程蔬菜种植加工带;六是以新化渠江薄片为龙头的优质“黑茶”基地。此外,还有新化稻田鱼养殖和加工基地。同时,近年来,在政策激励、城市工商业转型、农业发展前景趋好等多重驱动下,在“工业反哺农业”、国家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框架下,许多工商业资本流入农业。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既丰富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又为农业产业经营带来了先进经营机制,增强了发展活力。据统计,2011 到2013 年,娄底市工商资本进入现代种养业的农业企业有35 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2011 年至2013 年期间,全市工商资本累计投入资金约29 225 万元,发展种植业21 家,养殖业14 家;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31 个,带动农户18 000户。

(三)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娄底市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娄底市农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到2013 年底,共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 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1 个、湖南省名牌产品9个,完成“三品一标”认证96 个。围绕品牌建设,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新技术、新成果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27 家建立了研发中心。娄底市着力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双峰县甘棠镇盐井村喜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称号,湖南省仅6 处获此殊荣。今年,响莲实业的“响莲+图”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四)扶持引导力度不断加大,休闲农业稳步发展

通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休闲农庄星级评定、创意精品大赛、考察学习、教育培训等活动,促使休闲企业进一步提质提效,休闲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2013 年,全市休闲农业完成营业收入15 亿元,同比增长20%;接待游客360 万人次,同比增长20%。2013 年,新化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荣誉称号,娄底市中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白鹭山庄)被评为全国四星级休闲农庄,娄底神龙山庄、涟源龙山生态农庄、新化五七生态农庄、娄底石泉国际度假村等四家企业评为全国三星级休闲农庄。

二 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娄底市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是传统的“粮猪型”农业,粮猪产值占农业总值近80%。娄底市在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仍处低基数的增长,经济总量小

2013 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6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059 元,粮食总产量157.5 万吨。全省2013 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372 元,娄底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省的84%。农村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仍是一个低基数增长。

(二)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不够,无主导产业支撑,精品名品少

目前,娄底市传统的五大产业链条是粮油、畜禽、果蔬茶菌、中药材、竹木加工,但至今还没有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除粮食生产具备一定规模外,其他农业产业均未形成大规模连片种植,且产业布局散乱,千亩村、万亩乡数量较少。全市大部分乡镇都没有建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得不到显现。产业化布局与企业布局比较分散,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滞后,集聚度较低,缺少上规模的专业化、标准化基地。

(三)大部分农业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缺少标志性龙头企业

在1 126 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117 家,占10%左右;141 家农业龙头企业中,过亿元企业仅26 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2%,仅有3 家企业产值达5 亿元以上;没有过10 亿元的企业。全市1 126 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合计产值仅114 亿元,总利润刚达5 亿元。单个企业利润达2000 万元以上的只有5 家,利润过5 000 万的没有一家。龙头企业整体级别不高,号称国家级的龙头企业仅有1 家。娄底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7∶ 1,远低于全省1.1∶ 1的平均水平。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缺少现代化装备,重引进不重创新,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知名品牌少,农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同时,产业链条不够牢、不够长,抗风险能力较差。多数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存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产加销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农工贸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利益导向机制,导致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一些优质农产品附加值低,一些龙头企业没有优质原料保障,难以做大做强,反过来又发挥不了对农户的带动作用[1]。

(四)农业产业投入仍然不足,资金仍旧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虽然中央、省市安排的扶持资金加上各级各部门向上争取的支农资金每年达数亿元以上,但真正直接用于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是微乎其微。多数龙头企业和基地存在资金缺口,导致农产品基地规模难以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难以做强、农产品品牌难以做响、农业服务水平难以做优,影响了娄底市整个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

(五)扶持力度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各地发展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和措施不一,推动龙头企业发展不均衡。26 家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娄星区占9 家、双峰占5 家、涟源4 家,其他县(市)偏少。

三 娄底市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2014 年5 月,娄底市整体纳入湘西地区开发范围,既享受湖南省委省政府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又享受国家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娄底市面临长株潭经济圈带来的产业梯度转移及娄底交通枢纽地位即将形成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今后几年,娄底农业产业转型的方向,应立足当地农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借外力培育产业,靠开放激发活力,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娄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重要基础保障[2]。

(一)提高特色支柱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一是在巩固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抓好粮食加工业。要大力发展以食品加工、酿酒为主导的粮食深加工产业,延伸粮食加工产业链条,变产粮大市为粮食加工业强市。目前,娄底市已有湖南富厚酒业公司一家大中型白酒生产企业,新化县蚩尤圣缘酒业公司、新化圳上水酒厂等几家小型酿酒企业,以及鸿冠食品公司一家饼干加工企业,其他的粮食加工企业大多是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大米加工厂。要结合娄底地域文化特色,引导扶持富厚酒业、鸿冠食品等粮食深加工企业做强做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发展黑猪黑牛等具有娄底特色的肉类产品加工业。要加快开发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精深加工产品。黑猪、黑牛已成为娄底畜牧业的两个品牌,湘村股份、广益农业等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条。2013 年,全市出栏生猪517.1 万头、肉牛16.72 万头,大多以鲜活产品、冷藏肉等初加工产品形式走向市场。要借鉴“临武鸭”与宁乡唐人神集团的发展经验,发展壮大以“两黑”产业为主导的肉类产品加工业,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扶持,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三是发展茶叶产业,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园。娄底市的新化、涟源等地是传统的茶叶种植加工基地。2013 年,茶叶种植面积9.35 万亩,出产茶叶4 010吨,产值8 200 万元,亩产值仅877 元,平均单价仅40 元/公斤。要通过承包、流转、合作、转让等方式,在新化奉家、天门等传统茶叶产地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优质有机茶品种。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引导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绿茶,扶持渠江薄片茶业公司、奉佳农业科技公司发展黑茶加工项目,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园。四是发展水果、蔬菜、中药材和竹木加工业,形成优势产业。抓好以涟源三甲乡、冷水江铎山镇、娄底经开区中阳村为主的葡萄产业;抓好以娄星区小碧乡、石井镇、万宝镇以及冷水江的铎山镇、渣渡镇为主的杨梅产业,扶持瑞生源杨梅果业与新东方葡萄基地的水果深加工项目;抓好以涟源回春堂制药、冷江制药、双峰福泰制药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及其带动的中药材种植产业链;扶持以百雄堂农科、味茹坊、永丰酱业等企业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及涟源桥头河无公害蔬菜开发、环娄底城区“菜篮子”工程蔬菜种植加工带;抓好以新化天门、双峰石牛等乡镇为主的楠竹产业,发挥海人科技、双龙家具等竹木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优势,进行集约连片开发。五是培育花卉苗木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启动的“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计划”,带动了娄底花卉苗木产业异军突起。娄星区的杉山镇、小碧乡,涟源的枫坪镇,双峰的走马街镇的苗木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发展很快。要结合娄底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的需要,扶持苗木产业的发展,把花卉苗木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二)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农产品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销量与农业产业市场化水平

传统农业产业存在重生产、轻营销,重产量、轻特色的倾向,缺乏市场意识与品牌意识。新化的高山茶叶、田鱼与特色小吃,涟源龙山的药材,双峰辣酱等农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的喜爱。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营销策划与品牌经营,产品包装简陋,知名度低,局限于本土市场销售,销量有限。截至2013 年,娄底农产品进入中国驰名商标仅1 个、湖南省名牌产品仅9个。娄底农产品要走向市场,实现规模效益,一是要抓好营销策划,树立品牌意识,加快产品品牌由初级向高级提升。现有品牌农产品要提高质量,加强宣传推广,借鉴浙江“青田鱼”、郴州“临武鸭”、益阳安化黑茶的品牌营销手段,进一步提高双峰辣酱、新化茶叶与美食、“响莲”葛根、涟源药材、“湘村”黑猪、湘中黑牛、富厚白酒等农产品的知名度与销量,争创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二是要挖掘乡土产品的文化内涵。打好湘军文化与梅山文化两张牌,开发“湘军四宝”与梅山美食系列产品,形成规模效益,以产品形象扩大娄底知名度。力争在3年内新增3-5 个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知名农产品品牌。

(三)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提高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一是重点扶持一批规模企业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争取形成更多的亿元企业。2013 年,娄底市1 126 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14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5 家,实现产值83 亿元,占总产值的73%。龙头企业建设自有基地45 万亩,带动基地215 万亩,带头或者参与成立有较大规模的合作社79 个,带动农户277 541 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今后要重点扶持有资金实力、加工技术、地域特色、销售渠道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科技与规模化经营水平,打造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在粮食生产、畜牧业、水果、茶叶、油茶、花卉苗木生产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带动能力较强、内部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规模、上水平,带动娄底农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运行监测工作,启动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企业,提高发展质量。

(四)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未来一年内,娄韶长高速、沪昆高铁的建成通车,将加快娄底融入“3+5 城市圈”的步伐,也为娄底休闲旅游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娄底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有紫鹊界梯田、大熊山森林公园、龙山等多处自然景观,有曾国藩故居、梅山武术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3 年,新化县成功申报为文化旅游特色经济县。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可以有效地带动当地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传统农业向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发展过程。一是利用自然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抓好娄星区万宝镇、双江乡、小碧乡,新化县的紫鹊界风景区、大熊山森林公园、天门乡,双峰县的荷叶镇、石牛乡,涟源的龙山森林公园、湄江地质公园、伏口镇等乡镇与风景区为主的休闲乡村旅游产业。按照“可看、可摘、可参与”的要求,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园与家庭农场,建设特色餐饮型、生态景观型、农耕文化体验型的品牌“农家乐”[3]。二是大力开展葡萄节、杨梅节、油菜花节等农事节庆旅游活动,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增加农民收入。

(五)在完善现有市、县、乡三级市场体系的基础上,适时建设蔬菜、茶叶两大专业市场

要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扶持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现代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市场流通方式为先导,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4]。在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结合娄底农业产业的特色,适时建设蔬菜、茶叶两大专业市场,搭建销售平台,扩大影响力。精心组织好第九届湖南西部农产品博览会,打开娄底农产品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门。

(六)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在继续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民阳光工程等面向农民、面向农村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以产业为纽带的农村适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培育一大批专业户、规模户、农场主,以他(她)们带动全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网络资源,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搭建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

四 实现娄底市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政策

在国家对“三农”实施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政策措施的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及时兑付良种、种粮和农机具购置等各种惠农政策补贴,县财政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财政支出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随着财力的增加,要给予支农惠农政策更大的支持。同时,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要探索和发展农村保险,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减少因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损失。

(二)合理优化结构,调整和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特色产业的形成。要通过优势产业的培育、确立和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要合理规划,通盘考虑,既立足于当地的实际,又要注意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并把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新一轮的结构调整造成产业转型重复建设现象。

(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力度,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一是要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对龙头企业在资金扶持、税费收缴、信贷利率、用水用地、项目审批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强金融信贷服务,进一步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增加贷款额度,改善金融服务。二是要为龙头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强龙头企业的辐射与带动。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资本经营、建设生产基地、提供科技服务、开拓销售市场、加强农民培训等途径,能够有效地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以资本经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要素,盘活存量资产,组建企业集团。杜绝“三乱”和“吃、拿、卡、要”等现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要拓宽农业资金渠道,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土地、湖泊、林业等农业资源转化为资本的体制机制,化解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瓶颈。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创新促资本经营和产业升级,使其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和进超市工程

以娄底市“五大”优势产业为基础,分类别、分品种开发系列品牌产品,形成规模和特色,产生更大经济效益。以第九届湖南西部农博会在娄底举办为契机,加大名牌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开拓长沙(长株潭城市经济圈)、粤港澳(珠三角经济圈)市场为中心,大力拓宽国内外信息渠道,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上网、直销、代理、连锁、配送、批发等新的营销方式,扩大销售,搞活流通[5]。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营销队伍和各类中介组织,围绕农产品运销的绿色通道,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真正使娄底市的农产品走向各大城市、各大超市。此外,要高度重视“会展”经济,办好第九届湖南西部农博会,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龙头企业,扩大主导产品影响,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五)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加强农村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广播电视光纤网和“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二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要抢抓国家大兴水利的历史机遇,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江河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和库区移民区水利设施建设,助推全市农业产业实现跳跃式发展。三是抓好清洁能源建设与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果”和“猪—沼—粮”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能源)—种植业”为一体的小型农业循环产业链,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六)加强领导,强力促进娄底市农业产业转型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农业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抓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更加主动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更加有力地采取措施发展农业产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还要发挥部门优势,搞好协调服务。农业、发改、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要适应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转变工作职能,做好组织协调、政策调研、项目审查和指导监督工作,强力促进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又好又快发展。

注释:

①本文数据来源于娄底三农网、娄底市统计信息网、娄底市农办统计数据,下文不再标注。

[1]白娟.2014,中国农业大盘点[J].品牌农业与市场,2014(12):87.

[2]中共娄底市委,娄底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及对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26.

[3]章继刚.创意农业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7.

[4]白浪球.农产品营销实战第一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65.

[5]周发明.构建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5.

猜你喜欢

娄底娄底市农业产业
才艺大展示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娄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育鸡图
论 道
娄底的味道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