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关怀对患儿制取印模合作程度的影响
2015-07-24赵丽媛
赵丽媛,彭 佳
(中日友好医院 口腔医学中心,北京 100029)
护理关怀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精神,为了改善和促进人类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制取印模是用可塑性材料取得上下颌牙列和周围软组织的印模,是口腔科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低龄患者,由于年龄小,不易配合,给制取印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患儿能否主动配合护士是制取印模成败的关键。 笔者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把取模技能和护理关怀理念相结合,让患儿在轻松愉悦的取模体验中,配合完成临床要求。
1 资料与方法
2012 年2 月~2015 年2 月在口腔医学中心正畸治疗的83 例患儿,年龄5~8 岁,平均6.2 岁。 采用藻酸盐材料制取印模,所有印模制取均由1 人操作。 将患儿心理特征分为4 型;合作程度分为3 个级别。 根据初诊患儿的心理特征和合作程度分别给予护理关怀,对合作程度级别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1)患儿心理特征分型[2]:分为好奇心理、勉强心理、依赖心理、恐惧心理4 种类型。 本组患儿具体见表1。
(2)患儿的合作程度分级[3]:Ⅰ级:能自觉配合治疗的全过程,患儿无恐惧,哭闹等表现。Ⅱ级:有恐惧,哭闹等表现,但在家长和医生的解释,劝说下20min 以内能开始治疗。 Ⅲ级:有严重的恐惧,哭闹等表现,在家长和医生的解释,劝说20min 以上才能接受治疗或最终无法接受治疗的患儿。 本组患儿护理关怀前合作度分级见表1。
(3)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护理关怀:保持诊室环境整洁、明亮。 在接待初诊患儿及家属时,护士应主动热情,认真礼貌的接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信任。 充分理解患儿心理,对治疗的必要性、有利点、不治疗的严重后果等使用儿童化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消除恐惧心理[4]。候诊时,护士向患儿及家长详细介绍制取印模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优先安排合作程度高的患儿进行,合作程度低的患儿在旁边观看, 让其感受到轻松快乐的取模体验,消除恐惧心理,提高合作程度。提前准备好口腔盘以防患儿口腔敏感引起呕吐,避免呕吐物误吸发生意外。 对极为敏感的患儿可择日空腹来制取印模。
好奇心理:此类多数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善于思考,反应敏捷,注意观察诊室的环境,对医护人员无惧怕心理,可主动交谈。 他们对诊室环境、医护人员及制取印模的原理都很好奇,优先安排此类患儿就诊,护士可以拿灌制好的模型给其观看,并耐心解释制取印模的原理,并以轻柔快速的技能完成印模制取。
勉强心理:此类患儿自觉无病痛,在家长说服动员下可勉强就诊。护士应耐心解释,分散其注意力,不时地夸奖患儿,使用鼓励性语言。 可为患儿准备小礼物或对他们进行称赞,以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沉浸在获得某种礼物的喜悦中,为接下来的治疗打下较好的基础[5]。
依赖心理:此类患儿由于家长的过分宠爱,可表现为独立性和适应能力差,情绪波动大,易哭闹,拒绝治疗。 遇到此类患儿,可让家长在外面等候,降低家长情绪变化对患儿的影响,使其更易合作接受治疗,对于低龄儿童家长不愿离开的,也应避开患儿视线,减少患儿的依赖心理。取模过程中提前告知患儿下一步的准备工作,让患儿有心理准备。使用精神鼓励法,例如:你真勇敢,你真棒等,鼓励其能独立面对并成功完成印模制取任务。
恐惧心理:此类患儿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愿意治疗,就诊时极力躲避甚至抢夺器械,逃避治疗。此时除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语气与患儿建立平等的关系外,印模操作应尽量轻柔,保证患儿无痛舒适。 同时避免让患儿看到合作程度低的患儿取模的场景。可让1 名家长陪伴其进行制取印模,避免导致患儿感到恐惧而不合作。 对于不配合的患儿, 护士需想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 使用亲昵距离,并适当的安抚,聊其感兴趣的内容,以缩小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分散其对操作的注意力,让其及时放轻松深呼吸,用心默默数数,取模动作迅速、准确、轻柔,最好一次成功,尽量不要反复制取,避免患儿不舒服、反感而拒绝再合作。
表1 本组患儿制模前心理特征分型及合作度分级
2 结果
本组83 例患儿中,Ⅰ级21 例、Ⅱ级37 例、Ⅲ级25例。 给予护理关怀后,得到合作程度Ⅰ级57 例、Ⅱ级21例、Ⅲ级5 例。护理关怀提高了患儿合作程度。Ⅱ级合作程度中,好奇心理、勉强心理和依赖心理的患儿在得到护理关怀后,转成Ⅰ级数量增加明显。Ⅲ级合作程度中,勉强心理、依赖心理和恐惧心理的患儿得到护理关怀后,转成Ⅱ级数量明显增加。仍有个别Ⅲ级合作程度中依赖心理和恐惧心理患儿,在护理工作中应着重关注。
3 讨论
临床低龄患儿的模型制取工作,要求护士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处理。需要对患儿的性格及心理特点进行配合治疗,操作过程中做到轻巧,准确,这样既能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又达到了提高合作性的目的。长期以来,临床护理工作者习惯于常规的护理操作, 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缺少沟通、交流和关怀,使患者在治疗中感到不适和恐惧,导致合作性降低,致使护理操作的精准性不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 护理关怀结合患儿的心理特征,让患儿感受到护士的关心与照顾,形成以患者为中心,印模中护患互动的模式,充分调动患儿合作的积极性,使其在过程中逐渐放松,从而减轻患儿的焦虑程度[6]。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者应当把人文关怀的理念与先进的医学知识良好结合,使“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在诊疗过程中得以体现。
[1] Leininge M.Leininger’s theory of nursing: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Nurs SeiQ,1988,1(4):175-181.
[2] 唐成芳,李晓红,安红,等.牙科焦虑症患者治疗中医患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68-69.
[3] 杨新强,张萍.口腔儿童患者的心理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2,21(18):223.
[4] 屈沛,刘颖萍.口腔治疗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2):243-245.
[5] 郁晓强.浅析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的心理行为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9):290-291.
[6] 吴世莲,曹明国,姚军.口腔科就诊儿童的心理分析及心理诱导[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