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
2015-07-13索小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高度重视和关注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开发。高校要想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声乐表演人才的需求,就必须敢于创新,积极去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丰富声乐表演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进一步的对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措施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声乐表演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声乐表演教学上要积极实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敢于创新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引进先进的教学观念和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声乐表演的综合能力,实现声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
一、高校声乐表演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作为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受到了众多声乐教师的认可和赞扬。它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在教师充分了解掌握了学生的最新学习特点、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各项潜能后,有针对性将相同类型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然后进行详细的指导教学。所以,分层教学也可以叫做分组教学或者分类指导教学[1]。在高校声乐表演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声乐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学习水平拉开较大的差距,将学生分成各个等级的小组,再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去不断提高他们的声乐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校通过在声乐表演中有效的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充分提高教师的资源利用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良好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打下扎实的声乐基础。对于那些异常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一对一的单独培养他们,通过合理的方式,充分激发出他们在声乐上的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声乐表演能力。声乐表演作为一门讲究实践表演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分层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声乐表演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表演实践能力,培养声乐表演的综合素质[2]。
二、高校实践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在声乐表演教学中合理设置曲目的学习范围
任何事物产生质变的主要原因就是量变,高校的声乐表演教学也不例外。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在实践声乐表演教学模式中合理设置曲目的学习范围,有针对性的选择音乐曲目,让学生在学习声乐表演过程中充分的掌握了解各种类型的曲目,以量获取质变,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在声乐表演上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声乐表演教学中选择多种多样的曲目唱歌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各种风格的演唱方式,从而在声乐表演上打下扎实的演唱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在声乐表演实践训练上的形体表演,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演唱技能,还要在学生演唱歌曲过程中耐心指导学生在眼神以及手势上面的表演,不断加强他们在声乐表演上的综合能力,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声乐表演人才[3]。
(二)注重学生的声曲强化训练
高校教师在声乐表演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声曲的强化训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要一味向学生灌输各种演唱的技巧。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声曲练习活动,为他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主动的去反复强化自己声曲练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表演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能大幅度提高。教师在学生声曲练习中可以将练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纯元音;二是音乐节拍;三是带词练习声曲;四是音名[4]。教师在展开声曲练习教学前,要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明确自身教学目标和声曲练习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再有效的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声乐表演人才。在学生练习声曲的最初阶段,教师要从三度音阶歌曲开始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后面五度和八度音程的连音。对于那些有着扎实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歌曲让他们进行练习,例如《西贝尔》《阿勃特》以及《怕诺夫卡》等高难度歌曲[5],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提升声乐演唱教学的效果。
(三)完善声乐表演的评价机制
高校在声乐表演教学上要不断完善它的评价机制,不能仅仅通过学校期末声乐表演考试去评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高校要加快建立健全的评价指导机制,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利于高校顺利实施声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当前高校的评价机制普遍比较落后,这势必会影响到声乐教师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最终效果。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环节上,要注重学生的日常声乐表演考核范围,既要去了解掌握到学生的声乐表演理论学习成果,又要去进一步考核学生的实际表演实践成果,将日常实践评价考核成绩纳入到期末的学生最终成绩当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不断优化声乐表演实践教学,就必须有效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师的先进教学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声乐表演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声乐表演学习当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理解各种类型的歌曲,提高自身的声乐素质,从而实现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一凡.浅析“中国唱法”提出的合理性[J].安徽文学, 2009(11).
[2]师洪震.浅谈声乐表演中个性化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
[3]王琪等.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播应用[J].大众文艺,2009(8).
[4]潘健.声乐教学后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剂良药[J].音乐创作,2012(120.
[5]王世飞.从中国民族声乐唱法的多元性发展前景中谈其个性要求[J].戏剧之家,2012(11).
作者简介:索小玉(1985-),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滁州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及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