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中国音乐史教学与实践研究
2015-07-13王丽伟金婧婷
王丽伟 金婧婷
【摘要】“中国音乐史”在音乐类课程中可称为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如何针对“中国音乐史”课程进行改革是各大院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此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重点为学生理清音乐史学的发展脉络、用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轻松、清晰的学习中国音乐史。而在综合性大学中,“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具有学科全面的独特优势,本文将通过利用丰富的资料库,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应用、鼓励学生“走出去”这三点来探讨如何在综合性大学中进行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与实践。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中国音乐史;教学;实践
“中国音乐史”在我国的综合大学中音乐系、师范类学校音乐系以及专业音乐学院都是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而此课程主要纵向的讲述了各类音乐的溯源、体裁、各时期音乐家、代表性曲目及解析、为后世做出的贡献等等,这些理论知识,为学生日后独立完成某项音乐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根基。但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国音乐史”课程单调乏味,自身对这门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产生只因是必修而不得不学的心态。由这一点来看,综合性大学对于教授“中国音乐史”课程十分有优势,完整的课程体系、校内全面的专业设置、图书馆中丰富的书本音像资料都能使此课程更加生动充实。
一、利用丰富的资料库,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现阶段,高校在“中国音乐史”中的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普遍存在不主动思考、“老师讲什么我记什么”、被动吸收知识的问题,这也导致课堂上的气氛低沉、不活跃。笔者认为,在综合大学教授“中国音乐史”课程,应有效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料库,鼓励学生去查阅图书馆内、馆内线上资料库以及市图书馆等地的资料,从地方志开始,系统的由溯源、相关的风土习俗、音乐体裁、代表音乐家、代表曲目等方面主动吸收知识,将书中的疑难处带到课堂上与大家讨论,与此同时,其他同学也将收获与同学分享,在讨论期间,遇到意见相左时,由教师对其进行引导解决与系统总结,这样的学习方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综合性大学教授“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去旁听或选修相关学院的课程,例如学生A的研究方向是少数民族音乐,那么应该鼓励他去旁听外语学院此语种的课程,以备某些书籍中,对于音乐方面专业词语翻译的不准确的问题,也可以多去旁听一些文学院的课程,提高论文写作的技巧。有些同学的研究方向是某一时代的音乐史,可以去选修一些文学院历史相关或考古相关的课程,其中所学到的定会多于自己仅仅翻阅书籍所得到的。
对于综合性大学中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将普及音乐知识放在首位,例如在讲述舞阳县贾湖的骨笛部分时,也要讲解何为五声音阶,当有同学表示对“中国风”的流行乐感兴趣时,要讲解各种民族乐器的色彩及此乐器在民族乐器中的影响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投入精力,这也将对他们本专业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
二、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应用
笔者认为,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采取多种方式,多角度切入音乐史教学能够提升音乐史教学的艺术价值。在教学中做到音乐与其他学科彼此呼应,相互衔接与铺垫。如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萨满音乐有着高亢浑厚的音质特色,借助萨满艺术活动实地考察录像及图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萨满音乐的内涵。又如在我国远古时期的音乐发展中,大多音乐内容都与图腾的崇拜有关,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了解图腾的造型和内在的涵义对于理解原始时期人类的音乐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在讲授我国商代乐器:钟、镛、铙等铜制乐器时,也应该结合中国古代美术史中青铜器形制、艺术造型、艺术特征等视觉资料,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夏、商时期乐器的发展脉络及古代社会演奏的文化艺术氛围。再如学习古琴音乐艺术发展史中,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古琴形制,能够让学生直观看到古琴艺术的发展,同时在古琴形制的变化中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审美变化和当时社会的人文精神。
三、鼓励学生“走出去”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学生们在书本中学习到前人对于某一种音乐的总结归纳,但凡有机会,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走出去检验一下自己曾翻阅过的资料是否是完全正确的,笔者曾有学生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通过采访传承人而发现网络上某些文章对于此乐种不正确的观点,这样的发现也将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坚定其实践的信念。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相关的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等,若学生刚刚升入大学,并未确定方向、完成某些论文成品,教师可以鼓励其去研讨会旁听,这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将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视角,有可能对这些学生的研究方向提供帮助。若学生已经确定研究方向,则鼓励其多去田野,将成果带到研讨会上与大家讨论,请专家点评,这对于学生开阔眼界、建立信心乃至日后的就业都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组织一些有关音乐历史教学的活动,如中国音乐史学社,中国音乐史知识问答竞赛等活动。利用学科交叉的特点,成立中国音乐史学社,其社员应包含音乐专业学生和非音乐专业学生。非音乐专业可以是美术史专业、哲学专业、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等其他专业的学生。两者利用中国音乐史学社这个平台相互交流,使音乐专业的学生学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也使其他专业的学生增长音乐方面的知识。在中国音乐史学社中,如果说中国音乐史如同节奏一样,那么其它专业就如同美妙的音符,两者共同演绎了一段动听的旋律。
“中国音乐史”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与非音乐专业学生都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想要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师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教师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准,将最精华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大胆创新,从未达到学业上新的高度。除此之外,利用多媒体、完善课件、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等媒介,形成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康瑞军.通识教育 情感体验 人格养成:普通高校中国音乐史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案例设计[J].音乐探索,2014,02.
[2]张平,纪维剑.综合性大学“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探微[J].大舞台, 2010,09.
[3]王安潮.高师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异化”现象—对目前高师中国音乐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文化艺术研究[J].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