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2015-07-13张欢欢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
关键词:赵元任艺术歌曲作曲家

【摘要】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20世纪2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流传到我国,以著名作曲家青主的《大江东去》为开山之作,后又有赵元任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艺术魅力和流传度相当高的作品。

【关键词】20世纪初期;艺术歌曲;题材;伴奏

一、艺术歌曲体裁之界定

艺术歌曲与其他声乐体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首先是个人感情的抒发,不可能空穴来风,所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其次,歌词选用的都是文学性较高的诗作,有些是名家名作,而不是信手拈来。再次,艺术歌曲在创作之始就指定好了声部,如:男中音、男高音、女中音等,一般都是为这一声部所特有(原谱遗失或其他声部要作为练声曲需移调进行演唱的则另当别论)。最后,艺术歌曲的伴奏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伴奏,艺术歌曲是“声乐和伴奏的二重奏”,可见伴奏的重要性。伴奏乐器一般都为钢琴,并且伴奏的创作和歌曲的创作一般为同一作曲家。作曲家在创作时往往是对两者进行同时构思。具备以上四点才可称为艺术歌曲,这不是某一音乐家闭门造车的理论,而是艺术歌曲在两百多年的创作历程中的共同点,当然我国的艺术歌曲也是符合这四点的。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很多人对艺术歌曲的界定变得模糊不清,认为除了歌剧的选段以外,艺术性高一点的歌曲都归属为艺术歌曲,包括抒情歌曲,影视作品的主题曲或插曲,甚至包括某些合唱都称为艺术歌曲,这是对这一艺术体裁概念上的模糊。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但为了迎合或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无论对创作技巧、音乐语言上等做怎样的变化,都要保住最基本的“规矩”,不然就没有艺术歌曲这个词了。

二、20世纪初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

(一)20年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概况

20世纪20年代去欧洲专业学习音乐的留学生开始大批陆续的回国,并投入到了新音乐的创作中去。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永恒审美价值的带有中国民族色彩的艺术歌曲,如被音乐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由著名作曲家青主为男中音声部创作的《大江东去》,还有他为女高音声部创作的《我住长江头》等,同一时代的还有肖友梅创作的《问》、赵元任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这些艺术歌曲已经是高等院校声乐学生的必唱曲目,同时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奠基期。

(二)30—40年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概况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到处都是战火,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当时人们最大的心愿,所以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的题材大多是渴望民族独立的,使得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有:黄自的《春思曲》,陈田鹤的《山中》,刘雪庵的《红豆词》,贺绿汀的《嘉陵江上》,江定仙的《岁月悠悠》等。在中国的艺术歌曲史上20世纪30—40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标志着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从稚嫩走向了成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高产期,很多艺术歌曲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被编入了高等院校的声乐教材曲集,今天的艺术歌曲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着那一时期的影响。

三、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特征

(一)题材选取的特征

以古体诗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大多选用的是流传度极广、文学性较高的诗词。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起到“借古讽今”、“以古喻今”的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代表作品有青主以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题材创作的《大江东去》,黄自以宋代词人王灼的词创作的《点绛唇赋登楼》等,这些诗词大多可以表达作曲家当时的内心感受,包括爱国忧民、离别思念等情感的表达。

第二种便是以新体诗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这一题材的艺术歌曲最能直接的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的心理世界,这一题材的艺术歌曲可以成为史书性的音乐作品。代表作品很多,主要有: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玫瑰三愿》,肖友梅额《问》等等,涵盖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深入,最多的还是以抗日救国为题材的新体诗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代表作有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贺绿汀的《嘉陵江上》、刘雪庵的《长城谣》、夏之秋的《思乡曲》等作品。这些艺术歌曲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带有浓重的时代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二)音乐创作上的特征

首先是曲式结构上面,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大量吸取西方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或者其他音乐形式的曲式结构,这一时期艺术歌曲所取得的成就和这一曲式的应用是由直接关系的。单二部和带尾声的单二部和单三部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最为常见的曲式,如张寒晖的《松花江上》是一首带尾声的单二部曲式作品,夏之秋的《思乡曲》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的作品。

调式调性的运用方面。在这之前无论何种音乐形式的创作基本都是从头至尾用一个调式调性,作品中只有旋律的变化,很少有调式调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中作曲家开始尝试将西方的调式调性的转换运用其中,这样就带给人们以前所从未有过的审美感受。代表作品是赵元任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在这一首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的转化,这样就可以让彼此分开的乐段又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全曲自然流畅又变化丰富,所以这首作品虽已近百年但艺术生命力有增无减。

20世纪初的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音乐史和声乐史上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今天,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成为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本人抛砖引玉,旨在为后来的学习者、研究者提供点滴之经验,以使他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挖掘出更多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胡天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J].交响,2001(02).

[2]周为民.对“五四”时期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回顾与思索[J].乐府新声,1999(03).

[3]廖辅叔.从艺术歌曲的定名说起[J].人民音乐,1999(09).

作者简介:张欢欢(1990—),女,甘肃陇南人,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2013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赵元任艺术歌曲作曲家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誓不为官
店员嘲笑赵元任
领导者的威信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赵元任:擅长说方言的语言学家
长大可当作曲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猫咪成长史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